許冰
近期,一篇《牛奶將人類送進墳墓》的文章被炒得沸沸揚揚,引起人們的恐慌。然而,牛奶真的如文中所言,是人類的殺手嗎?
【傳言】牛奶中含有激素物質IGF-1,女性飲用過多會罹患乳腺癌、卵巢癌,男性患前列腺癌等各種癌癥。
辟謠:牛奶中確實含有這種激素物質,但是含量很小。IGF-1全稱叫做“類胰島素樣生長因子”,它是廣泛存在于人體中的具有重要生理作用的蛋白質。一方面,有流行病學調查顯示,IGF-1似乎與前列腺癌等癌癥有一定關系,但迄今為止并沒有證據說明IGF-1是致癌的直接原因。另一方面,飲用牛奶所獲得的IGF-1的量,與人體內本身含有的量相比是微不足道的。而且,經過人體消化吸收后,牛奶中的IGF-1經過加熱、消化、吸收,在人體內已經不再具有生物活性,更不用說致癌了。
【傳言】坎貝爾教授的實驗證明了牛奶中的酪蛋白是高致癌物。
辟謠:動物實驗中的許多條件與人們在日常生活中飲食的條件方式不同,因此,在動物實驗中得出的實驗結論,并不能直接推到人的身上。坎貝爾教授的實驗是先讓老鼠產生腫瘤——也就是在身體不健康的狀態下,再喂以酪蛋白發現其病情惡化。“致使癌癥發生”和“促進癌癥惡化”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其次,單純給老鼠喂以單一酪蛋白,不符合人類飲食多樣化的原則。我們每天不可能只吃以酪蛋白這一種蛋白質為食。最后,牛奶是一款營養物質全面豐富的食物,它對人體的作用是其中各種營養物質綜合作用的結果,而酪蛋白只是作為其中的一種營養物質。單純根據“單一酪蛋白對機體造成負面危害”的實驗結論,就進一步推出“不僅含酪蛋白,還含其他營養物質的”牛奶同樣對機體也有危害,未免有點太過牽強。
【傳言】牛奶越喝越缺鈣。
辟謠:牛奶是我們的補鈣佳品。牛奶是不可多得的優質鈣源,既有較高的含鈣量,又富含促進鈣吸收的維生素D。因此,喝牛奶或者吃乳制品不但不會缺鈣,反而有助于增加骨密度和重量,預防骨質疏松。而其他一些含鈣量高的食物,如海帶、芝麻、蕨菜、豆腐、小白菜、油萊等,盡管含鈣量比牛奶高,但是這些食物中的鈣吸收效率不高,而且還含有阻礙鈣吸收的一些因子——如草酸、植酸等。從食用的便利性角度來說,一天一袋300毫升的奶,食用起來所獲得的鈣質,會比吃其他食物更方便。
【總結】物無美惡,過則為災。任何食物脫離食用數量來談“毒性”都是沒有意義的。有關數據表明,歐美國家年人均牛奶消費量超過300千克,而我國僅為21.7千克。對于把牛奶當水喝的歐美人,也許“牛奶致癌”的說法可以給他們“潑潑冷水”,而對于牛奶攝入量遠遠不足的我國居民,我們當然還要鼓勵喝奶,至少正常成年人每人每天的攝入量,要達到《中國居民膳食指南》推薦的300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