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萍
3578例ANA、dsDNA和ENA抗體譜聯合檢測結果分析
劉萍
目的探討ANA、dsDNA和ENA抗體譜聯合檢測對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診斷意義。方法收集2011~2014年在我院就診并進行ANA、dsDNA和ENA抗體譜聯合檢測的患者共3578例,分析檢測結果。結果以ANA、dsDNA和ENA抗體譜中≥1種抗體檢測結果陽性即為陽性標本,結果顯示女性陽性率顯著高于男性(P<0.01);ANA、dsDNA和ENA抗體譜聯合檢測結果陽性可見于多種臨床疾病,以系統性紅斑狼瘡(SLE)、類風濕關節炎(RA)、混合性結締組織病(MCTD)、干燥綜合征(SS)多見,其中系統性紅斑狼瘡最常見;在SLE、RA、MCTD、SS檢測中,ANA對抗原的檢測較全面,覆蓋面廣,檢測陽性率高,但特異性不強;dsDNA在SLE的診斷中具有重要意義,特異性高,但敏感性差;ENA抗體譜檢測陽性率低,特異性強。三者進行聯合檢測,可以通過互補提高自身抗體的檢出率。結論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體內存在多種自身抗體,聯合檢測ANA、dsDNA和ENA抗體譜有助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診斷和鑒別。
ANA;dsDNA;ENA抗體譜;自身免疫性疾病
自身免疫性疾病(autoimmune diseases,AID)是由于自身抗原表位反應的抗體或自身反應性淋巴細胞參與,由自身免疫反應引發,并導致一系列組織損傷或功能障礙的疾病。目前主要是通過臨床表現和實驗室檢查來診斷AID的類型。抗核抗體(ANA)、抗雙鏈脫氧核糖核酸抗體(dsDNA)、抗核抗體譜IgG(ENA抗體譜)的檢測是AID的常用實驗室檢測指標。為了進一步研究ANA、dsDNA和ENA抗體譜聯合檢測對AID診斷的作用與意義,現對2011~2014年在本院進行ANA、dsDNA和ENA抗體譜聯合檢測的3578例患者檢測結果進行分析。
1.1 資料來源2011~2014年在本院就診并進行ANA、dsDNA和ENA抗體譜聯合檢測的患者共3578例,其中男1862例,女1716例。年齡1~93歲,平均37歲。收集患者的臨床資料和實驗室檢測結果,以出院診斷作為疾病診斷依據。
1.2 方法抽取患者空腹靜脈血5 ml(非抗凝管),3000 r/min離心5 min,吸出血清,2~8℃保存。ANA和dsDNA檢測采用美國Trinity Biotech Plc公司產品,ENA抗體譜采用德國歐盟醫學實驗診斷有限公司產品,嚴格按照操作說明書進行檢測。
1.2.1 ANA和dsDNA抗體檢測采用酶聯免疫法(ELISA)。純化的ANA抗原或dsDNA抗原包被在相應的固相微孔內,微孔分別加入陰性對照、校準品、陽性對照,用血清稀釋液1∶21稀釋的患者血清100 μl。室溫孵育30 min,洗板5次,每孔加入辣根過氧化酶結合的山羊抗人抗體結合物100 μl,洗板5次;每孔加入TMB染色底物液100 μl,室溫避光15 min,每孔加入1N H2SO4終止液100 μl。5 min后用酶標儀(美國雷博公司WellscanMk3)檢測標本450 nm波長的OD值。標本的OD值除以校準品OD值再乘以校正因子(校準品試劑瓶上有)的積,所得值即為免疫狀態指數(ISR)值。ISR值≥1.10,則結果為陽性。
1.2.2 ENA抗體譜檢測采用免疫印跡法(IBT),步驟如下:(1)對膜條進行預處理,然后加入患者血清進行溫育30 min,再清洗3遍;(2)加入酶結合物溫育30 min,再清洗3遍;(3)加入底物溫育10 min,然后用蒸餾水清洗膜條,風干后得到檢測膜條;(4)干透后的檢測膜條用臺式掃描儀(Canon LiDE110)掃描,并采用EUROLineScan軟件評價結果;(5)以檢測膜條字母端第一段區域為質控區,可見一條黑色質控帶,其余膜條包被抗原的部位為白色則結果為陰性,其余膜條包被抗原的部位出現線性黑色則為陽性;(6)用EUROLineScan軟件根據EuroimmunAg掃描儀對膜條的掃描結果評價出陽性程度,“+”越多表示陽性程度越強。
1.3 統計學方法使用SPSS13.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不同組間計數資料的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檢測結果以ANA、dsDNA、ENA抗體譜中≥1種抗體檢測結果陽性即為陽性標本,陽性標本共855例,其中男性196例,女性659例,男女比例為1∶3.36,女性明顯多于男性。男性標本1862例,陽性率為10.5%;女性標本1716例,陽性率為38.4%,女性標本陽性率顯著高于男性(P<0.01)。
2.2 陽性標本分析ANA、dsDNA和ENA抗體譜聯合檢測結果陽性可見于多種臨床疾病,如多發性硬化、低蛋白血癥、淋巴結腫大原因待查、雙手麻木查因、腦挫裂傷、間質性肺炎、2型糖尿病、雷偌綜合癥、免疫性血小板減少、慢性腎衰竭尿毒癥期、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發熱待查、肺間質纖維化、膽囊結石伴膽囊炎、消化道出血、溶血性貧血、腹膜后淋巴結切除術后、肺部感染、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重型)、雙側胸腔積液、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貧血、風濕性心臟病、重度貧血、先天性肝纖維化、幼年特發關節炎等,最常見的有系統性紅斑狼瘡、類風濕關節炎、混合性結締組織病、干燥綜合征,這4者均為自身免疫性疾病,其中系統性紅斑狼瘡的例數遠多于其他疾病(表1)。

表1 陽性率排前4位的疾病分布
2.34 種最常見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ANA、dsDNA、ENA抗體譜檢測結果分析從表2可見,在SLE、RA、MCTD、SS這4種患者中,ANA的陽性檢出率最高,dsDNA次之,ENA抗體譜中的各抗體檢出率各不相同。
ANA是以自身真核細胞成分作為靶抗原的一組自身抗體的總稱,泛指各種核成分的抗體,是一種廣泛存在的自身抗體[1]。由于ANA的重要性和復雜性,目前ANA的檢測方法繁多,最常用的是間接免疫熒光法、酶聯免疫吸附法、免疫印記法,檢測ANA的標準方法是間接免疫熒光法(indirect immunofluorescence,IIF)[2]。本研究選擇的是酶聯免疫吸附法,因為IIF作為自身免疫病篩查手段的一個重要缺陷是其診斷特異性不強[3],有研究表明大約有20%健康人群的血清用IIF篩查AID會得出假陽性結果,其中大部分與血清中的抗DFS70抗體有關[4-5]。實際上在多種非自身免疫病甚至健康人群血清中都存在抗DFS70抗體,而AID如系統性紅斑狼瘡、類風濕關節炎等血清中卻較少出現該抗體[5-7]。此外,Mahler等[8]用IIF技術檢測345例抗核糖體P蛋白抗體陽性血清時,僅得到不足30%的陽性率,提示IIF技術用于檢測某些特定自身抗體的敏感性較差。而酶聯免疫吸附法可用于大批量標本測定,在結果判斷時對操作者經驗程度要求不高,不受非DNA結合蛋白影響,可以通過滴度體現出抗體濃度高低。
臨床上女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明顯多于男性患者,本研究結果也是如此。這是因為雌激素是體液免疫增強劑,而雄激素是天然的免疫抑制劑。因此女性的免疫反應強于男性,更容易患一些自身免疫性疾病。雌激素及其代謝產物水平、雌激素受體基因多態性、雌激素受體介導的信號通路等,也與自身免疫性疾病密切相關[9]。
從表2可見,在這4種最常見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中,ANA均有較高的檢測陽性率,且高于dsDNA和ENA抗體譜,但其特異性較差。原因在于ANA是以自身真核細胞成分作為靶抗原的一組自身抗體的總稱,是一種廣泛存在的自身抗體,不僅存在于細胞核內,還存在于細胞漿,細胞骨架以及細胞分裂周期,無器官特異性和種屬特異性。因此,ANA檢測實驗只能考慮作為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篩查實驗。dsDNA在SLE檢測中意義較大,具有較高的特異性,其參與了SLE的病理過程。dsDNA與DNA結合,形成免疫復合物沉積在腎小球基底膜,dsDNA也可直接作用于腎小球抗原造成SLE患者的腎損害。隨著疾病活動的控制,dsDNA滴度可以下降或消失。因此,dsDNA是SLE疾病診斷和治療監測的一個重要指標。dsDNA對診斷SLE的特異性高,但敏感性差,本研究中,dsDNA的陽性率是68%,存在漏檢,故dsDNA陰性并不能排除SLE。另外,本研究中,ENA抗體譜中的抗核小體和SM檢測陽性只出現在SLE疾病患者中,亦具有高度特異性,可作為SLE血清學診斷的標志性抗體。但其特異性高,陽性率低,本研究中,抗核小體陽性率為10%,抗SM抗體的陽性率為12%。

表24 種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ANA、dsDNA、ENA抗體譜檢測結果[n(%)]
對SLE而言,ANA、dsDNA、ENA抗體譜在其診斷中有各自的特點,聯合檢測可減少因單項實驗發生的漏檢誤診情況,起到互補作用。RA疾病患者和SLE疾病患者有許多相似的臨床癥狀,例如關節疼痛、腫脹、晨僵等。RA作為自身免疫性疾病,在本研究的檢測中ANA的檢測亦有較高的陽性率(51%),dsDNA檢測的陽性率是25%,但ENA抗體譜檢測除SSA檢測有少量陽性(6%)外,其余皆為全陰。這對RA的鑒別診斷有重要作用。
在MCTD疾病患者的檢測中,ANA的檢測陽性率為47%,dsDNA檢測的陽性率較低(8%)。另外,ENA抗體譜中的JO-1抗體只在MCTD患者的檢測中表達出陽性,這對MCTD的鑒別診斷有重要作用。
本研究在SS疾病檢測中,ANA以及ENA抗體譜中SSA檢測的陽性率達到了100%,dsDNA檢測的陽性率是30%,三者聯合檢測對其診斷和鑒別具有重要意義。
SLE、RA、MCTD、SS作為臨床較常見自身免疫性疾病,在其檢測中,ANA對抗原的檢測較全面,覆蓋面廣,檢測陽性率高,但特異性不強。dsDNA在 SLE的診斷中具有重要意義,特異性高,但敏感性差。而ENA抗體譜檢測陽性率低,但特異性強。三者進行聯合檢測,可以通過互補提高自身抗體的檢出率。因此,在臨床應用時,同時進行ANA、dsDNA和ENA抗體譜聯合檢測,將有助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篩查、診斷和鑒別,同時減輕患者負擔。
[1]吳希國,劉秀珍,馬越.173例系統性紅斑狼瘡患者ANA、ENA和dsDNA抗體的聯合檢測分析[J].中國衛生檢驗雜志,2012,22(4):781-782.
[2]Peterson LK,Wells D,shaw L,et al.Novel method for quantitative ANA measurement using near-infrared imaging[J].J Immunol Methods,2009,349:l-8.
[3]Fritzler MJ.The antinuclear antibody test:last or lasting gasp[J]. Arthritis&Rheumatism,2011,63(1):19-22.
[4]Watanabe A,Kodera M,Sugiura K.Anti-DFS70 antibodies in 597 healthy hospital workers[J].Arthritis Rheumatism,2004,50(3): 892-900.
[5]Mahler M,Parker T,Peebles CL,et al.Anti-DFS70/LEDGF antibodies are more prevalent in healthy individuals compared to patients with systemic autoimmune rheumatic diseases[J].J Rheumatol,2012,39(11):2104-2110.
[6]GanapathyV,CasianoCA.Autoimmunitytothenuclear autoantigen DFS70(LED-GF):What exactly are the autoantibodies trying to tell us[J].Arthritis Rheum,2004,50(3):684-688.
[7]Daniels T,Zhang J,Gutierrez I,et al.Antinuclear autoantibodies in prostate cancer:immunity to LEDGF/p75,a survival protein highly expressed in prostate tumors and cleaved during apoptosis[J]. Prostate,2005,62(1):14-26.
[8]Mahler M,Jennifer TN,Schulte-Pelkum J,et al.Limited reliability of the indirect immunofluorescence technique for the detection of anti-Rib-P antibodies[J].Arthritis Research&Therapy,2008,10(6): 131-138.
[9]周衛,邢艷.雌激素及其受體與自身免疫性疾病[J].國際免疫學雜志,2010,33(1):34-37.
R 446.61
A
1004-0188(2016)05-0559-03
10.3969/j.issn.1004-0188.2016.05.036
2015-12-24)
510010廣州,廣州軍區廣州總醫院檢驗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