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潔
摘 要: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如今中國已進入互聯網時代。受互聯網金融的沖擊,商業銀行的經營模式也正在發生著改變。本文通過分析互聯網金融發展現狀,研究互聯網金融在支付結算、商業貸款、金融產品等方面對商業銀行帶去的沖擊,探究互聯網金融沖擊下商業銀行經營模式的轉變對策。
關鍵詞:互聯網金融;商業銀行;經營模式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秉承這一原則,我國自改革開放以來大力發展我國的科學技術,尤其是現代信息技術。不斷進步的現代信息技術帶動了互聯網和電子商務的出現和發展,同時互聯網金融也隨之出現?;ヂ摼W金融有著數據和信息技術的優勢,其出現和發展對商業銀行的經營模式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因此商業銀行必須根據現狀,調整和轉變自身的經營模式,不斷創新互聯網金融領域產品的研發和推廣,提供和創造更多的金融業務和金融產品,以便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能夠始終立于不敗之地。
一、互聯網金融的現狀
近年來互聯網技術的急速發展,我國的金融環境已出現多種模式并存的局面,互聯網金融和傳統銀行業的競爭態勢也愈演愈烈。據艾瑞網公布的問卷調查數據顯示,接受問卷調查的一萬七千余人中以年齡為分層的互聯網支付使用數據分析得出,使用過互聯網支付的人數占總人數的比例高達84.1%,而20-29歲年齡段的使用者為榜首占92.6%(圖-1),如此龐大的使用比例說明了互聯網支付已經在逐漸替代傳統的支付方式。從調查結果中不難看出,網絡支付已經搶占了大部分市場,這對商業銀行傳統的支付結算業務影響無疑是巨大的。
圖1 網絡支付年齡分層統計圖
互聯網金融的發展是現階段時代發展的新趨勢,將成為行業發展的新方向。日常生活中網絡支付越來越頻繁的被使用,定會壓縮傳統商業銀行的業務空間,同時互聯網金融在支付、借貸、理財方面的全新融入,既給用戶帶來了參與感又飽含著趣味性,由此可見商業銀行的經營模式轉變問題已經迫在眉睫。
二、互聯網金融對商業銀行經營模式的沖擊
(一)第三方支付對商業銀行中間業務的沖擊
商業銀行的中間業務有支付結算、咨詢、承諾、擔保等。其中,支付結算業務是最主要的業務,是商業銀行中間業務收入的主要來源和途徑。而如今,第三方支付平臺將其業務領域不斷延伸,逐漸侵蝕商業銀行支付結算的市場,給商業銀行的中間業務來了巨大的沖擊。
第三方支付對商業銀行中間業務帶來的沖擊主要可從以下四個方面進行分析:第一,削弱銀行卡支付功能。第三方支付通過其營銷策略和手段不斷整合銀行卡網上交易。如阿里巴巴集團的支付寶、騰訊公司的微信、北京三快在線科技公司的美團等,此類平臺便捷的支付方式都導致了直接使用銀行卡進行網上消費的數量急劇減少,使得銀行卡的網上支付地位越來越低;第二,商業銀行網上交易空間受到擠壓。銀行卡支付與第三方支付在網上消費方面有極大的同質性,在網絡覆蓋率持續增加的情況下第三方支付的便利、快捷,受到大多數人的喜愛,導致銀行卡交易使用率受持續走低;第三,對商業銀行手續費的影響。第三方支付基本是免手續費的,而商業銀行業務往往會收取一定的手續費。如今人們普遍選擇第三方支付,直接跳過銀行卡,影響了商業銀行在手續費方面的收入;第四,對商業銀行代收代付業務產生沖擊。商業銀行能夠代收各種生活費用,如水費、電費、燃氣費等。而第三方支付也開啟了代收代付功能,且操作簡單、便捷,如今人們已經普遍選擇第三方平臺進行代收代付的業務辦理。
(二)P2P網貸平臺對商業銀行貸款模式的沖擊
P2P網絡貸款平臺與傳統商業銀行相比具備許多優點,首先P2P網絡貸款平臺為貸款開辟了新的渠道,使得個人和小微企業貸款問題也能得到解決;其次,能夠更加有效地利用資源,P2P網絡貸款平臺利用互聯網技術能夠減少資金損耗,實現資金的合理利用;最后,P2P網絡貸款平臺通常與信用評級平臺展開合作,通過技術識別能夠更加有效地控制和管理風險。
P2P網絡貸款平臺對商業銀行貸款模式主要帶來了三大沖擊,一是貸款人的信用評價等級借助于第三方評級機構平臺,全方位的了解貸款人的還款能力,對傳統商業銀行現有的評級模式產生了一定影響;二是其在利率方面的形成機制主要以競拍的方式,因此利率形成較適應當下的市場環境;三是其作為中介平臺,在一定程度上代替了傳統商業銀行作為金融貸款中介的地位,傳統商業銀行存款和貸款的市場份額將會受到較大影響。
(三)互聯網理財產品對商業銀行資金來源的沖擊
如今,越來越多的互聯網理財產品走進人們的生活中,如阿里巴巴集團的余額寶、騰訊公司的財付通等,由于其收益與商業銀行理財產品收益相當甚至更高,且轉入轉出便捷,使得其在短時間內就累積了大量的資金規模,對商業銀行的資金來源帶來了巨大的沖擊。
互聯網理財產品與傳統商業銀行的理財產品相比具有以下優勢:第一,產品功能多樣化。不僅有長期的年利率,更有短期的天利率,互聯網理財產品收益周期的多樣化,給消費者提供更多的選擇空間;第二,營銷渠道網絡化。可以有效地降低時間成本,提高轉化效率,使得互聯網的邊際成本幾乎等于零,收益也將是不可預計;第三,銷售門檻低。如今互聯網金融的使用人群多為學生或上班族,收入不高且不穩定,對理財知識缺乏了解,承受風險的能力也較低,互聯網理財產品正是瞄準這一市場,將互聯網理財產品的門檻大都定得較低,以吸引這一群體進行投資理財;第四,客戶體驗人性化。如阿里巴巴集團旗下支付寶中的余額寶不但操作簡單便捷,更可以讓客戶清晰地查詢到每天從理財產品中獲得的收益,滿足客戶的逐利心。
(四)信息化金融機構對商業銀行經營模式的沖擊
信息化金融機構能夠通過現代信息技術解決其融資過程中出現的許多問題,傳統商業銀行目前還未能夠完善信息不對稱問題,因此信息化金融機構給商業銀行經營模式依舊帶來了一定沖擊。
信息化金融機構對商業銀行經營模式的影響主要從以下兩個方面體現:第一,如何通過信息化提供商業銀行的核心競爭力,已逐漸上升到戰略層面。傳統商業銀行最大的優勢便是其規模優勢,但是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以及信息化金融機構的發展,信息化必將成為商業銀行發展提高其核心競爭力的關鍵;第二,商業銀行的競爭戰場將發生轉移。在信息化金融機構的發展和沖擊下,互聯網平臺的開放、分享、協作精神也將是商業銀行需要具備的發展要素。商業銀行應從以往的產品銷售角色中脫身出來,隨大環境的變化而變化,打造自身使自己成為金融媒介的角色。
三、互聯網金融沖擊下商業銀行經營模式的轉變
(一)轉變目標
在如今互聯網金融全面發展的主流環境下,商業銀行經營模式進行轉變的目標便是以互聯網金融模式的優點彌補其傳統經營模式的不足,利用其自身在客戶、征信、網絡體系等方面的優勢,努力實現“金融互聯網”到“互聯網金融”的轉變,將商業銀行打造為競爭力更強的“互聯網銀行”。
(二)轉變對策
1、加強與第三方支付平臺的合作
互聯網金融沖擊下商業銀行經營模式的轉變對策之一便是加強與第三方支付平臺的合作。商業銀行可將第三方支付平臺作為與客戶對接和融資業務的中介,通過第三方支付平臺引導客戶更多地使用相對應的網絡銀行,對客戶存放在第三方支付平臺中的資金進行托管,還可通過第三方支付企業實現金融創新等。
2、打造自身電商平臺
互聯網金融沖擊下商業銀行經營模式的轉變對策之二便是打造自身電商平臺。商業銀行不應僅局限于與第三方支付平臺進行合作,更應該謀求自身電商平臺的打造,拓展其服務的渠道??梢岳么髷祿治銎脚_獲得客戶的銀行信息并且分析客戶下一步可能會有的金融需求,進而向客戶推薦相應的金融產品。由此可見商業銀行應充分發揮自身優勢,有效促進電子商務與互聯網金融的結合,利用信息交易終端滿足客戶的專業化需求,通過社交平臺和網絡平臺為客戶提供更加便捷和真誠的服務。
3、提升客戶存款價值
互聯網金融沖擊下商業銀行經營模式的轉變對策之三便是提升客戶存款價值。商業銀行主要的收入來源仍然是存貸款之間的利差,而活期存款在商業銀行所有業務中占據著重要地位,但是現今許多商業銀行并不重視活期存款,甚至因客戶活期存款金額過少而忽略計算利息,導致客戶活期存款價值低。為保證商業銀行的收入來源,商業銀行須重視更改相應的活期存款利率政策,從而提升客戶的活期存款價值。
4、建立網絡化大數據分析處理平臺
互聯網金融沖擊下商業銀行經營模式的轉變對策之四便是建立網絡化大數據分析處理平臺。大數據分析處理平臺拓展客戶群體的成本較低,更能做出科學化的決策,實現更加便捷的放貸,降低商業銀行的金融風險。
以美國花旗銀行為例,花旗銀行大數據分析平臺可以對大量數據進行快速分析,不但能夠分析結構化數據,還可以分析非結構化數據,并且同時分析客戶的需求、處理財務、經濟和客戶數據,從而打造個性化的電子銀行。
基于上述網絡化大數據分析處理的優勢,商業銀行建立其大數據分析處理平臺是非常必要的。平臺主要基于大數據的分析按照概率給出答案,并非是簡單的給出一個寬泛的范圍。如何使用大數據分析平臺并通過非結構化數據了解市場的熱點在哪里,對于商業銀行來說,將開辟出未來發展的新領域。
在互聯網金融的沖擊下,商業銀行經營模式進行一定的轉變是必要的。商業銀行應在保留自身客戶、征信、網絡體系等優勢的基礎上進行經營模式的轉變,從第三方支付平臺、自身電商平臺、客戶存款價值、大數據分析處理平臺等方面著手,最終實現提升商業銀行總體競爭力的目的。(作者單位:武漢工程大學法商學院)
本文為武漢工程大學研究生教育創新基金項目“商業銀行互聯網金融發展策略研究”(項目編號:CX2015110)的階段性成果
參考文獻:
[1] 柯冰潔. 第三方支付發展對商業銀行影響研究[J]. 企業導報, 2015,11:17+19.
[2] 侯亞勇. 互聯網金融背景下商業銀行經營模式轉變研究[D].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 2014.
[3] 洪娟. 互聯網金融浪潮下的商業銀行競爭策略研究[J]. 武漢金融, 2014,03:8-10.
[4] 張立鶴,王一凡. 基于互聯網金融的商業銀行經營模式轉變研究—以中國工商銀行為例[J]. 時代金融, 2015,02:214-215+221.
[5] 石菲. 花旗銀行:從大數據中挖掘價值[J]. 中國信息化, 2012(8):40-41.
[6] 張凱. 互聯網金融背景下的中小商業銀行發展戰略構建[J]. 中國商論, 2015,30:50-52.
[7] 林雪. 互聯網金融與商業銀行業務的融合與發展研究[J]. 金融論壇, 2014,10:2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