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潤培
摘 要:中小型企業是中國國民經濟持續,健康,快速發展的支柱。然而,由于中小型企業的管理模式,小型和中型企業的內部審計和管理制度,有許多不完善之處,甚至有一些內部審計部門已成為一種擺設。因此,如何提高中小企業的內部審計,從而提高內部控制和治理中發揮更加有效的作用,是值得深入探討的。本文結合中小企業內部審計的現狀,指出其問題所在,并提出了針對其問題的相關具體措施。
關鍵詞:內部審計;內部控制;管理制度
一、中小企業內部審計現狀
隨著改革開放企業經濟規模的擴大,為了加強內部管理、提高經濟效益,內部審計已成為獨立的經濟監督與評價活動和反腐倡廉的有效手段,對企業持續經營和提高資源運作效率具有越來越重要的意義。但是對于中小企業來說,內部審計缺乏現代化的管理系統,在審計環境,公司治理結構,審計資源和內部審計職能,這限制了中小企業的可持續發展。如今,中小企業為了擴大企業的發展規模,必須在企業內部審計管理體制上,做出突破性的改進。
如今大部分中小企業內部審計工作目前以財務審計為主,有時,根據領導的要求,開展了一些專項審計。但審計工作的范圍狹窄,不能滲透到企業的管理中,內部審計服務管理的作用沒有發揮。總之,目前的中小企業大部分內部審計工作沒有什么作為。
二、中小企業內部審計存在的問題
(一)內部審計機構設置不合理
中小企業有一些審計部是由財務總監分管,對財務部門進行監督,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他的獨立性。而缺乏獨立性使得審計部門只能對下屬單位進行審計,而財政部和其他部門的審計將變得非常困難,只能作為一個輔助上級單位審查的角色。
(二)內部審計范圍不能滿足企業管理的需要
中小企業內部審計目前工作主要集中在財務審計,雖然有時會根據需要開展一些專項審計,但經濟效益審計的內部控制,管理,評估和審計工作的許多其他方面無法進行。中小企業內部審計的范圍已經不能滿足企業管理的需求,內部審計也不能為企業的經濟管理發揮作用。這使得中小型企業內部審計工作陷入無所作為的情況,內部審計需要尋找出路。
(三)內部審計人員配備不足素質較低
中小企業一般都配有較少的審計人員。隨著中小企業規模越來越大的發展,顯然,審計人員的數量不能滿足企業管理的需要。此外,現代企業制度要求內部審計融入進企業管理,而審計人員的整體素質較低,管理知識的不足,對內部管理的不熟悉,都將嚴重限制了內部審計工作的開展。
(四)內部審計制度不完善
中小企業內部審計制度不完善,沒有制定內部審計章程和其他規劃文件,來指導審計工作,也沒有制定如編制審計計劃、審計現場工作管理規定、審計報告撰寫等內部審計實務類文件,此外,審計質量的管理也沒有具體的規定。制度的不完善導致中小企業內部審計工作沒有組織、沒有依據,審計人員工作不積極,審計質量不高。
三、改善中小企業公司內部審計的對策和建議
(一)轉變內部審計職能定位
在舊體制和舊觀念的影響下,中小企業管理層認為,內部審計部門,不能監督企業產生經濟效益,對企業的管理是沒有作用的。因為這種定位和觀念,使得難以開展內部審計工作,審計職能的范圍也難以擴大。因此,轉變中小企業內部審計職能是一個關鍵性的一步。
首先,內部審計的職能定位應該從監督轉變到管理,以此來提高企業的管理水平。讓監督結合管理,通過審計發現問題和風險,從而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將審計的功能定位轉移到管理審計之中,加強內部控制制度和財務績效審計的審計工作,通過審計工作的定期審計和評估,盡可能的提高企業管理效率和效果,促進企業管理水平的改善和提高,這樣才能增強企業與同行業的競爭力。其次,把內部審計部門從成本消耗部門向價值創造部門進行轉型,提高中小企業的經濟實力。這樣內部審計部門也可以創造價值,并通過財務收支審計、項目審計和運營效率開展審計工作,達到提高企業經濟效益的目的。
(二)完善內部審計制度
目前中小企業的審計工作不夠規范,應該對審計人員的素質,職責,考核標準等標準制定出詳細的規定,還應根據企業的實際情況針對各項具體審計業務,如審計計劃的編制,審核,審計報告的重點等方面,制定一系列規范性文件,使內部審計人員在進行審計工作時遵守相同的準則和采用相同的模式。
中小企業以文件形式發表內部審計制度,形成內部審計制度規范化體制。首先應制定內部審計規范化細則,標明內部審計,權限,責任崗位職責;審計工作的基本范圍可以規定審計工作、制度、單位類型和人民群眾、審計工作的審計處罰。其次,我們應該制定內部審計業務的操作手冊,應包括審計計劃的規定、工作場所的控制規定、審計報告和控制措施等規定。針對內部審計的一般情況,制定內部審計的具體措施,對內部審計程序和文件的管理,還可以制定采購設備的審計、專項監督審計系統、完善的核查制度、內部審計制度、中小企業的內部規章制度,規范內部中小企業的審計工作,以促進更好地開展內部審計工作。
(三)加強審計質量管理
質量管理對于內部審計來說非常重要。在內部審計質量不能保證的情況下,通過內部審計部門和審計意見出具的審計報告,將不被重視,不會在具體實施過程中執行,審計的結果將不會被認可。
內部審計質量管理,其實是關系到內部審計工作各個方面,審計系統的內部審計部門是否完善,是否合理,服務質量,內部審計,內部審計程序是否標準,這些因素都會影響內部審計的審計質量。
(四)加強審計人員素質培訓
如果要提高內部審計質量,或減少內部審計的風險,內部審計人員的工作必須有所保障。內部控制的員工必須具備一定的職業道德和專業技能與之相匹配,才能保證在內部審計部門履行其職能。因此,這是做好審計工作的必要條件,通過高質量的培訓,加強內部審計人員的職業素質,培養熟悉內部審計法規,精通財務,工程技術和管理經驗的內部審計人員,合理開展內部審計工作。審計人員素質培訓應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1、加強職業道德教育。中小企業可以組織內部審計人員學習相關的法律法規,職業道德等相關內部審計制度的基本知識,不斷加強內部審計人員的職業道德教育,提高其在內部審計工作責任感和奉獻精神。
2、加強專業技術培訓。專業技術培訓的內容應當包括審計專業知識和技能,財政,稅收,金融,工程,內部控制制度和企業的新法規和相關的政策法規。通過持續的知識和技能培訓,使審計人員掌握先進的審計知識、審計系統、審計方法,以適應內部審計職業發展的需要。
3、加強專業能力培養。專業的內部審計人員的能力主要包括分析企業準確判斷審計風險的能力的財務和管理活動的能力。這兩種能力是勝任內部審計這個職業的必要條件,可以說所有的專業技術培訓都是為了最終提高專業能力,而不是掌握了知識就一定有審計分析和判斷的能力。專業能力的提高需要審計經驗的積累,內部審計人員之間的交流與研究,有助于對審計人員的專業能力的培養。
參考文獻:
[1] 陳留平.企業內部審計前沿問題研究[J].會計之友,2012(6).
[2] 羅麗紅.試析我國企業內部審計的現狀及發展[J].當代經濟,2011(14).
[3] 盧柯.我國中小企業內部審計發展的問題及對策研究[D].西南財經大學,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