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暨南大學文學院 張春梅
淺析秘書自我價值認同
文/ 暨南大學文學院張春梅
在價值觀的樹立和實際工作中,秘書應該正確認識本我、自我、超我的關系,妥善處理三者的矛盾。堅持正確的自我價值追尋,在欲望的出路問題上用理性引導欲望,在欲望與理性之間找到平衡點。做到自我價值實現和社會價值實現的統一,實現喜歡和適合的統一。更高層次上應該追求人生境界的圓融,尋得真我,自適天全,在自己的天地里追求圓滿,實現工作的圓滿,更是人生的圓滿。
秘書;自我價值認同;價值觀
本文立足于“以人為本”的思想,從秘書價值觀樹立的角度,試圖淺析在面對社會各種各樣的誘惑和秘書自身的欲望時,秘書的價值歸宿問題,探討秘書自我價值認同問題,以期為秘書的心靈歸宿問題推開一扇思索之窗。
馬克思曾說,人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秘書群體作為人群中普通又特殊的一類,每天接觸各種各樣的對象,處理各種利益關系的事務,貼近領導高層,了解更多高層信息和決策,對領導具有潛在的影響力。這一切讓秘書面臨更多誘惑,從而使得部分人個人私欲膨脹,甚至失去自我。欲望的無限膨脹,實質是自我、本我、超我的矛盾,是秘書價值觀的迷失。
(一)社會的復雜多變。中國傳統思想中含有的糟粕部分對中國當代社會產生不良影響,從而影響秘書思維。柏楊先生曾說:“任何一個民族的文化,都像長江大河,滔滔不絕的流下去,但因為時間久了,長江大河里的許多污穢骯臟的東西,像死魚、死貓、死耗子,開始沉淀,使這個水不能流動變成一潭死水,愈沉愈多,愈久愈腐,就成了一個醬缸,一個污泥坑,發酸發臭。”他認為中國的傳統文化就是這樣的醬缸文化。任何文化中都有精華和糟粕部分,中國文化也是如此。確實,中國文化中含有崇拜權勢、自私、自我膨脹、奴才政治、畸形道德、個體人生觀和勢利眼主義等糟粕部分。這在潛移默化中對秘書視野也產生不良影響。
秘書的觀念每時每刻都面臨沖擊。信息社會,人類面對各種各樣信息和思想的沖擊,固有的觀念容易動搖,價值觀易發生改變。其中秘書群體接觸的信息量較大,每日面對復雜多變的社會觀念,更易發生觀念的改變,有的人可能變得隨著社會的浮躁,迷失自我,產生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個人主義等不良觀念。
(二)秘書的重要作用。秘書在實際工作中具有重要作用,分為顯性和隱性兩方面。越是高級的秘書作用越大,影響力越大,秘書作用和影響力卻也可能成為秘書失去判斷力、迷失自我的原因。
顯性方面,秘書“書、辦、謀、管”的職能決定秘書具有重要作用。書方面,秘書負責記錄、速記,負責文字整理,文電起草,文件撰制等方面的工作。辦方面,秘書要辦文、辦會、辦事。秘書需要進行公文辦理、公文管理,籌備各項會議,辦理領導公事、雜事,甚至私事。謀方面,秘書要出謀劃策,分析數據,在調查研究基礎上進行政策擬定,督促檢查、反饋信息,還要參與政務、處理事務。管方面,秘書要管理事務,輔助政務,管理時間、文書,進行事務管理,做好輔弼角色,做好管家工作。這些顯性職能決定秘書在企事業單位的實際工作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隱性方面,“以人為本,重在輔弼”的實際情況決定了秘書具有極大影響力。秘書的工作,是以人為核心的工作,不論是服務于領導的過程,還是實際事務的具體處理過程都是與人溝通的工作。秘書工作,即輔弼之道。輔弼之道,在實際工作、綜合協調中隱現。秘書的職能、工作性質、對象,決定了秘書會比普通員工有更大的影響力。
(三)秘書本我、自我、超我的矛盾。社會的復雜多變和秘書的重要作用是外在的誘因,秘書面對誘惑,內心在掙扎,有的人則在本我、自我、超我的矛盾中選擇本我,完全屈從于欲望。任何人都在本我、自我、超我的矛盾中掙扎、抉擇,而秘書面臨的誘惑更多,掙扎更甚。
“本我”,是最原始的自我,是一個有動物欲望的自我,一個快樂至上的我;“超我”,一個遵循規則、崇尚理想、按照至善原則行事的我;而“自我”是介于二者之間,調和二者矛盾,以期獲得最好生存條件的我。“本我”象征欲望,“超我”象征理性。秘書面臨更多誘惑,也面臨更多內心的挑戰。秘書之所以成為秘書,他首先是一個人,人的本質是在理智的范圍內最大限度地滿足自己的欲望。面對誘惑,秘書必須在一個合法的范圍內追求欲望的滿足,但是外在的誘惑催化了秘書內在的不堅定,價值觀的動搖便產生了,甚至以身試法。
秘書本我、自我、超我的矛盾,實質是秘書價值觀的不堅定,秘書自我價值認同的模糊。
秘書實現自我價值認同是秘書一切行動的指南和前提,也是秘書職業生涯得以穩定和發展的思想基礎,更是人生圓滿的必然要求。
(一)欲望的出路。欲望的出路問題關乎人的存在,關乎秘書職業道路的長期健康發展。叔本華認為“世界是我的表象”“意志是世界的本質,而意志的核心就是追求生存的強烈欲望”。人的本質是意志,理智是為了更好地實現意志,而痛苦的根源在于人的本質是意志,人生猶如鐘擺,擺動于痛苦和無聊之間。欲望滿足時的痛苦,實現了欲望的無聊。人都有著欲望,合理的欲望刺激人不斷努力,過度膨脹的欲望卻會讓人迷失自我。當下社會,秘書作為面對諸多誘惑的群體,正視欲望,找到欲望的出路變得至關重要。有的人面對物欲橫流的社會,個人欲望無限膨脹,最后自食其果。
正視欲望,找到欲望的出路是實現秘書自我價值認同的第一層,最基本的層次。秘書只有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堅守價值觀,才能實現自我價值的認同,才能在職業道路上有更好的發展。對欲望的追求沒有絕對的對與錯,有的只是適度與過度和不同的追尋方式而帶來的不同結果。面對欲望,人該做的就是在欲望和理性之間找到最佳平衡點,正視欲望。在追求欲望滿足的過程中,以不危害人類、社會為底線,不觸犯法律法規為底線,滿足生存的合理欲望,用理性予以指導,堅持適度的原則,從而實現秘書個人的長期健康發展。
(二) 自我價值與社會價值的統一。自我價值認同的第二個層次,即中級層次,便是自我價值實現和社會價值實現的統一,喜歡與適合的統一。秘書的自我價值是“指秘書人員在秘書工作中通過各種活動和途徑對自我需要(生存和發展的物質需要、精神需要及綜合需要)的滿足。”認同自我價值,認同自我的價值觀,認同堅守價值觀后產生的行為的價值,這是另一個層次上對自我的肯定,對生命的堅守。作為秘書,只有樹立正確的價值觀,發自內心地認同自我的價值觀,才能認同在這樣的價值觀指導下的行為的價值,在實際工作中才會有堅定的信念,也才不會迷失自我。秘書自我價值的認同需要自我價值與社會價值的統一,肯定自我價值的同時,看到社會對自己價值的肯定,這樣的雙向激勵的過程,幫助秘書在面對現實工作的壓力和誘惑時認可自己,勇往直前。
自我價值和社會價值的統一,喜歡和適合的統一,這是秘書工作的目標。這也是本我、自我、超我實現調和的結果。你喜歡做的事,是你該做的事,這是一個美好的狀態,一個可以實現的狀態,是本我和超我在一定程度上的統一。秘書實際工作要求秘書要有“書、辦、謀、管”的能力,要有七大素質、八大意識,要有良好的心態,還要有做好秘書工作的藝術。秘書工作,也是輔弼之道,而且應該以人為本,這要求秘書不斷提高自己秘書工作的技術和為人處世的藝術。認同自己的價值觀,認同自己在秘書工作中堅持自己價值觀的行為的價值,這樣秘書做的事情是自己愿意做的事情,喜歡的事情,即使實際工作中有各種壓力、誘惑,秘書自己也不會迷失自我。秘書認同自我的價值,秘書堅守價值觀的行為又實現社會價值,社會價值的實現強化個人價值,秘書進一步認可自我價值。
在面對抉擇、誘惑時,秘書做的是自己喜歡做的事情,愿意做的事情,同時又是實現社會價值的事情,受到社會的認可。或許短期內,看不到堅守既有價值觀的意義,甚至與事實矛盾,但是這一個自我價值實現和社會價值實現相統一的層次,卻是一種既有利于個人又有利于社會的境界。雖然很難,但是仍有實現的可能,這就是實現自我價值認同的第二層境界。
(三)尋得真我,自適天全。人生在世,短短數十載,能夠找到人生中值得堅守的事的人是幸運的,能夠用一生去做自己認為最有價值的事的人更是幸運的。人生的真正意義在于找到生命最有價值的東西,并用一生去堅守。秘書,是一種工作,同時也是一種人生。秘書只有找到自己真正愿意堅守的,也就是實現自我價值認同,這樣的人生才有圓滿的可能。
人要不斷發現真我,找到生命最有價值的,秘書更應如此。秘書工作是為人服務的工作,將會面對很多誘惑,面對很多不同的選擇,也將有很多種不同人生的可能。能在工作中發現真我,找到自己真正愿意做的事情,將真我用到工作中,用在生活里,這樣的人生,這樣的秘書工作才有圓滿的可能。
做人要追求從容,學會從容,提高格局。人生就是一個不斷認識自我、不斷擴充自我的過程。從有容到能容、寬容、包容,再到擴容,最后從容。這是人生的理想狀態。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無欲則剛。學會從容,是人生的至高境界。秘書能夠將“容”字,融入人生,融入生活,融入工作,這樣去工作才不至于迷失自我。
《財富》雜志的主編吉夫科文曾提出這一理念:“格局決定結局,態度決定高度。”格,是人格;局,是胸懷。做人要有格局,要想真正做好秘書同樣離不開格局,“身在兵位,胸有帥才”這是優秀的秘書該追求的。人生的境界有多重,做人不應該停下探索的步伐,秘書的工作同樣具有挑戰性,秘書也該用生命去找尋境界,實踐境界。
實現自我價值認同的第三層境界:尋得真我,自適天全。雖不能至,心向往之。
實現自我價值認同有三層境界:在本我、自我、超我的矛盾中找到欲望的出路,正視欲望;自我價值實現與社會價值實現的統一,喜歡與適合的統一;尋得真我,自適天全,用一生去追尋生命的本真,實現人生的至高境界。總之,實現自我價值認同是一切秘書工作的思想基礎,更是秘書實現人生圓滿的必然條件。
[1]柏楊.丑陋的中國人[M]. 北京 : 人民文學出版社, 2008.
[2]嚴華.高級秘書與行政助理(第二輯)[M].廣州:暨南大學出版社,2012.
[3](德國)叔本華.作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M].石沖白譯.北京:商務印書館,2006.
[4]杜鵑. 引導秘書專業學生樹立正確的自我價值觀. [J]連云港職業大學學報.1997-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