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政資訊
近日,中共中央組織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國家公務員局聯合印發《關于推進公務員職業道德建設工程的意見》,對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關于加強公務員道德建設的新要求、全面提升公務員職業道德水平進行具體部署。《意見》明確提出了24個字的中國特色公務員職業道德的主要內容,即“堅定信念、忠于國家、服務人民、恪盡職守、依法辦事、公正廉潔”。《意見》強調,加強公務員職業道德建設要堅持職業道德建設與集中性和經常性學習教育相結合,堅持教育引導、行為規范、實踐養成相統一,堅持整體推進與分類指導相銜接,堅持推進工作與完善制度相配套等原則,通過持續努力,建立健全導向鮮明、約束有力、簡便管用的公務員職業道德行為規范,完善教育培養、從嚴管理、監督有力、獎懲分明的公務員職業道德建設體制機制。《意見》提出了健全行為規范、強化教育培訓、推動實踐養成、加強考核監督、完善獎懲機制等五個方面的保障措施。
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關于從律師和法學專家中公開選拔立法工作者、法官、檢察官辦法》。《辦法》著眼于建立從優秀律師和法律專家中選拔立法、司法人員的常態化機制,明確了標準、完善了程序,細化了措施。參加公開選拔的律師、法學專家除具備公務員法、法官法、檢察官法規定的任職基本條件外,還要滿足政治素養、職業操守、業務能力與從業資歷四個方面的要求。一是擁護黨的領導,忠于憲法法律。這是合格社會主義法治工作者必須具備的政治品格。二是社會主義法治信仰堅定,道德品行和職業操守優良。三是辦案能力或研究能力強。律師應當具有獨立辦案能力,通曉境外法律制度并具有成功處理國際法律事務的經驗,或者精通某些特殊專業領域的法律實務;法學專家能夠貫徹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善于理論聯系實際,有優秀的研究成果。四是有相當的從業資歷。律師實際執業不少于五年,從業聲譽良好;法學專家具有講師及以上職稱,從事教學或科研五年以上,有法律實務工作經驗的優先。《辦法》明確了律師和法學專家不得參加公開選拔的七種情形。其中,除五種違法違紀情形和兜底條款外,還明確配偶已移居國(境)外,或者沒有配偶,子女均已移居國(境)外的也不得參加公開選拔。
經李克強總理簽批,國務院日前印發《關于宣布失效一批國務院文件的決定》。《決定》指出,在前期已宣布失效一批國務院文件的基礎上,國務院對改革開放以來以國務院和國務院辦公廳名義印發的政策性文件進行了全面清理,對不符合現行法律法規或沒有法律法規依據,不適應經濟發展需要、嚴重束縛企業生產經營和管理活動,設立的審批事項已取消或下放,或不同文件對同一事項重復要求、規定不一致等的506件國務院文件宣布失效。凡宣布失效的國務院文件,自《決定》印發之日起一律停止執行,不再作為行政管理的依據。《決定》要求,各地區各部門要做好政策銜接,完善事中事后監管,防止出現“空檔”。
近日,財政部公布了《中央行政單位通用辦公設備家具配置標準》,明確自7月1日起,中央行政單位通用辦公設備家具將執行更嚴格配置標準,并禁止配置高端設備、豪華家具。中共中央直屬機關,國務院各部委、直屬機構、直屬事業單位、辦事機構,全國人大常委會辦公廳,全國政協辦公廳,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各民主黨派中央本級,有關人民團體及中央垂直管理系統行政單位配置通用辦公設備、家具適用本標準。新規明確,中央行政單位配置辦公設備應當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采購法》的規定,配置具有較強安全性、穩定性、兼容性,且能耗低、維修便利的設備,不得配置高端設備。此外,中央行政單位配置辦公家具應當充分考慮辦公布局,符合簡樸實用要求,不得配置豪華家具,不得使用名貴木材。新標準涉及資產品目、配置數量上限、價格上限、最低使用年限和性能要求等內容,共包括通用辦公設備和通用辦公家具兩個部分。
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近日發布《移動互聯網應用程序信息服務管理規定》。《規定》明確,移動互聯網應用程序提供者應當嚴格落實信息安全管理責任,建立健全用戶信息安全保護機制,依法保障用戶在安裝或使用過程中的知情權和選擇權,尊重和保護知識產權。《規定》要求,移動互聯網應用程序提供者和互聯網應用商店服務提供者不得利用應用程序從事危害國家安全、擾亂社會秩序、侵犯他人合法權益等法律法規禁止的活動,不得利用應用程序制作、復制、發布、傳播法律法規禁止的信息內容。同時,《規定》鼓勵各級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和各人民團體積極運用應用程序,推進政務公開,提供公共服務,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移動互聯網應用程序提供者和互聯網應用商店服務提供者應當切實履行管理責任,積極承擔社會責任,自覺接受公眾監督,為網民提供安全、優質、便捷、實用的信息服務。
近日,人社部決定針對涉及退休人員合法權益和養老保險基金安全的事項,開展企業職工退休審核審批專項檢查。檢查對象為企業職工退休審批行政部門、社會保險經辦機構,根據工作需要抽查參保單位、參保和待遇享受人員等。檢查內容是2014-2015年企業職工退休審核審批工作情況。主要包括退休審核審批相關文件依據是否合法合規,有無擅自擴大范圍;正常退休是否符合相關條件并履行相應程序;特殊工種提前退休是否符合要求的崗位和年限;非因工傷殘或因病喪失勞動能力是否提供符合要求的勞動能力鑒定材料;其他提前退休是否符合相關文件依據要求;是否存在違規審核審批;在審核審批材料中是否存在偽造、變造檔案和鑒定材料等問題。此外,待遇核定結果是否準確,有無違規修改個人參保繳費數據、篡改養老保險待遇計算結果、擅自擴大統籌項目支付待遇;是否存在虛構勞動關系、偽造變造證明材料以及違規補繳取得參保和待遇享受資格等問題也在檢查之列。
從7月1日起,全國大中城市和有條件的縣市將啟動居民身份證異地受理工作,將歷年積累的居民身份證丟失補領信息及時導入全國居民身份證掛失申報系統,對收到的丟失、被盜居民身份證妥善保管并將信息錄入全國居民身份證丟失招領系統。按照公安部部署,各地公安機關要扎實推進居民身份證掛失申報和信息核查服務。對于系統上線前先行受理的掛失申報信息,要認真梳理并盡快錄入系統;對所有發現冒用他人身份證的違法行為要依法處理,并錄入不誠信人員黑名單。掛失申報信息通過全國居民身份證掛失申報系統統一匯集后,將盡快同步給公安部部門間信息共享與服務平臺和全國人口信息社會應用平臺,為社會各用證部門和單位提供居民身份證掛失信息核查服務。
7月1日起,《非銀行支付機構網絡支付業務管理辦法》將正式生效。根據《辦法》,7月1日之前,各支付機構實名率需滿足95%。屆時未進行實名登記的,網絡支付將受限。支付賬戶將按照三類支付賬戶分級管理。Ⅰ類賬戶只需一個外部渠道驗證客戶身份信息,賬戶余額可以用于消費和轉賬,主要適用于客戶小額、臨時支付;Ⅱ類和Ⅲ類賬戶的客戶實名驗證強度相對較高,且具有較高的交易限額。《辦法》還規定,對于交易驗證安全級別較高的支付賬戶“余額”付款交易,支付機構可以與客戶自主約定單日累計限額;但對于安全級別不足的支付賬戶“余額”付款交易,辦法規定了單日累計限額。此外,綜合評級較高且實名制落實較好的支付機構單日支付限額最高可提升到現有額度的2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