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雷州市文化館 蔡勇蘭
文化館加強民營團體建設路徑選擇
文/雷州市文化館 蔡勇蘭
民營團體是農村公共文化服務的重要載體,在推動新農村文化建設中發揮了積極有效的作用。基層文化館要認真研究民營團體服務路徑,在組織建設、隊伍建設、平臺建設等多方面為其提供便利,從而為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作出貢獻。
文化館;民營團體;新農村;建設發展
文化館在公共文化服務工作中,應遵循為民、便民、惠民的工作宗旨,始終將服務農村文化、惠及基層群眾工作放到首位,在堅持文藝“二為”方向、“雙百”方針和“三貼近”原則的實踐中,以“不斷豐富群眾文化生活”為奮斗目標,扎實推進基層文化工作,尤其是在加強民營團體業務指導方面,要充分發揮業務骨干作用,通過“五抓”工作入手,不斷探索、創新農村民營藝術團體的指導工作方法,努力實現對農村文化工作的公共服務。
抓好組織建設工作是推進民營團體的前提和基礎。民營團體是農村公共文化服務的重要載體,是活躍農村文化生活的主力軍和先鋒隊,在推動新農村文化建設中發揮了積極有效的作用。但是,民營團體大多是自發成立的,缺少有效的組織領導,導致了在發展中,許多團體出現了無組織性。而作為基層文化工作的指導者,文化館要充分認識到這一問題,要主動作為,積極幫助民營團體解決這些問題,確保民營團體健康發展。那么如何抓好這一工作,一是要充分發揮各鄉鎮文化站的作用,加強對各村文藝現狀進行普查摸底,詳細了解各村民營團體的現狀,包括編創人員、音響樂器設備、民間藝術老藝人、文藝活動的組織者和文藝骨干等基本情況,并建立民營團體的有關檔案。特別是我市民營雷劇團很多,幾乎是每鎮都有幾個,但目前文化部門對其情況掌握不詳,組織領導工作不到位,在管理上出現了“空擋”現象。因此,文化館要必須加強組織工作。二是要主動與民營團體溝通,了解有關情況,必要時要從文化館選派藝術骨干到民營團體進行無償服務的藝術指導,讓民營團體真正感覺到文化館就是他們的“家”,這樣就便于管理,不斷消除“空擋”現象。三是要善于協助,文化館要積極架好“橋梁”作用。民營團體流動于農村,之間缺乏互相了解。因此文化館要充分發揮“橋梁”的作用,好讓大家互相認識,互相學習,共同提高。
當前,民營團體的隊伍建設由于受各種條件的限制,在管理上缺少規范,在業務上缺少培訓,在工作上缺少互助。文化館應主動作為,敢于作為,加強對民營團體隊伍的建設。一是加強組織領導。文化館是基層的文化事業單位,加強對民營團體的管理是本職工作的要求。改變民營團體缺少“領頭羊”現狀,把大家組織起來。二是主動抓好民營團體的業務培訓。相比而言,文化館在師資、陣地、培訓資源等方面都具有民營團體所不具備的優勢,而加強民營團體業務培訓也是文化館的份內工作,也是免費開放工作的一項內容。因此,文化館要針對民營團體的實際,分角色、分層次認真制定全年的培訓工作計劃。三是主動抓好民營團體的業務指導。民營團體長期在鄉村演出,經常集中培訓,條件有限。所以,文化館要結合民營團體的實際,主動組織人員深入到民營團體演出點現場指導。這樣既減少民營團體的經費開支,又能結合實際進行培訓。四是通過組織形式多樣的培訓、指導,既可提高文化館的免費開放工作范圍,也可提高文化館人員的業務水平和綜合素質。
文化工作陣地就是我們工作的平臺,也是我們文化部門工作的舞臺。作為文化館抓陣地建設主要突出在幾個方面:一是抓好本館的陣地建設。這幾年,在省、市的扶持下,基層文化館在館舍面積、活動功能室建設等方面都有很大的提高。因此,文化館首先要充分利用好本館的陣地,開展對民營團體的培訓、指導,也就是充分利用好這個“家“的作用。二是主動深入各鄉鎮文化站指導陣地建設。要把鄉鎮文化站當成“第二個家”,要充分利用第二個家的作用,就近對民營團體進行培訓、指導。三是要更加重視各村文化樓這個陣地。應該說,民營團體開展演出活動絕大多數是在農村,而現在絕大多數農村也建起了文化樓。據調查了解,我市3363條自然村,建起文化樓的就有1800多個,這些文化樓專門為農村群眾提供文化服務。如演戲、創辦農村文化室、農家書屋等,已成為農民文化、休閑的好地方。
藝術團體要發展,作品創作是龍頭。“一部好作品能救活一個團”這種說法雖然比較片面,但也不得不承認客觀存在。因此,民營團體要想贏得市場,提高自身的競爭力,首先是要抓好劇本創作。民營團體演出市場主要以農村為主,所以要立足農村題材,用農村身邊的事,用農村身邊的人,堅持從農村來到農村去,要反映農民的喜怒哀樂,創作出適合廣大基層群眾的文藝精品,滿足群眾的文化需求。要最大限度地調動文化館編創干部和群眾文藝工作者的創作積極性,經常組織召開重點作者創作會議和藝術創作采風等活動。積極鼓勵農民作者尤其是農民藝術團的編導進行創作。其次是抓好演出質量的提高。有了好作品,沒有好演員也是事倍功半的。因此,抓好演員隊伍的建設是抓好演出質量的關鍵。一方面要抓好演員的思想素質的提高。必須引導演員對演出工作的重視,加強他們職業道德的培養,真正讓他們認識到演出工作的重要性,珍惜這個職業。另一方面要加強演員的演出技能的提高。演出成敗與否關鍵是演員的演出技能高低,演員演出水平高,能活靈活現地再現現實人物,給觀眾一種親近感和現實感,
贏得觀眾的喜愛。演員演出水平低,就給觀眾一種硬搬硬抄的感覺,枯燥無味,無法打動觀眾的心。三是抓好設備的更新。服裝、道具、舞臺裝飾等設備是給觀眾第一印象的物品,這第一印象也是決定觀眾對劇團喜歡與否的重要因素。比如,民營雷劇團從過去沒有字幕,到現在的電腦屏幕顯示;過去是固定油畫幕景,到現在是電腦映景;過去許多道具是固定的,現在電動幻想模擬道具等等。這些設備的不斷更新,不斷科技化,給觀眾一種新鮮感,欣賞價值大幅度提高,為民營團體贏得市場、贏得觀眾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四是抓好隊伍的管理。團結就是力量,團結出戰斗力。尤其是一個團隊,演員來自不同的地方,一定程度上存在著管理上的難度。因此,加強隊伍的管理至關重要。
演出質量是演出團體的生命線,是提高演出團體競爭力的重要體現。那么如何抓好演出質量的提高?一是安排好角色。演員心理素質、演技水平以及外觀長相都必須服從于劇本角色,也就是要量體裁衣,這樣才能讓演員演得輕松自如。否則,演員會不堪重負,演不出自己的真正水平,得不到觀眾的認可。二是選好劇本。好的劇本固然重要,但有些好劇本不適合本團的實際。如本團的演員陣容、服裝、道具等都不具備演宮廷戲,而硬要選一本大型宮廷戲演,容易給觀眾一種糟蹋劇本的感覺。三是抓好管理。民營團體演職員來自于不同地方,在管理上存在一定的難度。因此,要想管理好團隊,首先是建章立制,制定好各項管理制度,有效地實現用制度管人。其次是嚴明紀律,只有嚴格執行制度,讓大家感覺到制度約束人。
基層文化館是加強文化藝術培訓的主要陣地,也是指導文化藝術團體建設的重要平臺,為文藝工作者和農民藝術團施展才華提供了良好的發展平臺。加強民間藝術團體的建設力度,有利于更好地促進民間藝術團體健康有序地發展,有利于大力開展群眾文化活動,豐富群眾的文化生活,提升農村文化品位,縮短了城鄉發展的差距,有利于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