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摘論
摘編自1月18日人民網
1月16日,臺灣地區領導人和臺灣地區民意代表兩項選舉塵埃落定。對于此次“二合一”選舉結果,此前島內外許多機構和人士都作了種種分析預測,現在看來,可以說“雖不中亦不遠矣”。眾聲喧嘩之際,到底該如何理性看待這次“二合一”選舉?此次選舉結果將對兩岸關系產生何種影響?筆者不揣谫陋,試說一二。
先來分析一下原因。在筆者看來,無外乎如下四個方面:首先是國民黨執政近8年,經濟欲振乏力、民生乏善可陳,一些公共政策出臺因不周延而朝令夕改,一些必要的改革又因為顧忌太多而首鼠兩端。其次是國民黨“內斗內行、外斗外行”,內部爭議不斷,外部缺乏奧援,讓廣大支持者為之心寒。第三是民進黨見縫插針,黨同伐異,糾集各種勢力,不斷炮制議題,成功地給國民黨執政當局貼上“無能”“貪腐”的標簽。第四選舉規律起作用了,國民黨在臺上已快8年,一些臺灣民眾已經“審美疲勞”,認為該“換人做看看”。
回首前塵,我們可以看到,隨著綜合實力的不斷增強和國際影響的日益擴大,大陸已牢牢掌握兩岸關系的主導權,推動兩岸關系和平發展已經成為不可阻擋、不可逆轉的潮流。不管島內如何風云變幻,臺灣任何政治勢力都難以抗拒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歷史潮流。展望未來,大陸將堅決維護“九二共識”這一共同政治基礎,鞏固和深化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成果,同時將高度警惕并堅決反對任何“臺獨”分裂和破壞臺海和平穩定的行為。誠如中臺辦、國臺辦主任張志軍所言,在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重大問題上,我們意志堅如磐石,態度始終如一。
摘編自1月17日《環球時報》
蔡英文在1月16日舉行的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中大勝,民進黨同時贏得“立委”選舉,獲得“立法院”的多數席位。臺灣新的政黨輪替成為現實,國民黨將再次成為在野黨。
自2014年臺灣地區“九合一”選舉國民黨慘敗后,民進黨再次上臺就已經成為臺灣普遍的政治預期。為確保平穩贏得臺灣地區領導人選舉,這一年多來蔡英文說話謹慎,在兩岸政策方面打模糊牌,一再強調要維持兩岸的“現狀”。
蔡英文顯然吸取了4年前操弄“臺獨”議題導致敗選的教訓,這一次刻意繞著“統獨”敏感問題走,使得這次選舉的“兩岸意味”是臺灣有“總統”競爭選舉以來最淡的一次。這次各方說“臺灣道路”時,含義已經不是“統獨”,而是指更廣泛的道路選擇。比如如何促經濟、如何解決社會公平問題、如何保障年輕人的未來等等。
因此顯然不能將這次投票看成是對兩岸關系的一次打分,民進黨獲勝更不意味著臺灣民眾對“臺獨”路線的支持。蔡英文和民進黨看來也清楚這一點,她在勝選后的記者會上繼續就兩岸問題“打太極拳”,表示要“建立具有一致性、可預測性、可持續的兩岸關系”。
世易時移,大陸方面不妨對臺灣的政黨輪替更超脫些。無論誰在臺上,我們促兩岸和平發展的大政策可以是穩定的,當然,我們反“臺獨”的態度在任何時候也不應動搖。
歷史不可能倒退,陳水扁時期的劍走偏鋒蔡英文一旦重蹈將是“死路”。希望蔡英文能將民進黨從“臺獨”狂想中徹底帶出來,為兩岸和平發展作出她的一份貢獻。
摘編自1月18日臺灣《中華日報》
2016年臺灣地區選舉開票當晚也是臺灣“變天”之夜,大陸國臺辦發表談話表示,“我們對臺大政方針是一貫的、明確的,不因臺灣地區選舉結果而改變。我們將繼續堅持‘九二共識’,堅決反對任何形式的‘臺獨’分裂活動”。
蔡英文在當選后舉行的記者會上,向國際社會及臺灣人民指出,“我會秉持超越黨派的立場,遵循臺灣最新的民意和最大的共識,致力確保海峽兩岸關系維持和平穩定的現狀,以創造臺灣人民的最大利益和福祉”。但5月20日新當局成立后,身為臺灣地區領導人的蔡英文,將如何“確保海峽兩岸關系維持和平穩定的現狀”?
蔡英文應深切了解,兩岸和平帶給臺灣最大的紅利,就是對大陸貿易順差規模不斷加大。以攸關農漁民生計的農漁產品外銷大陸來說,根據臺灣“農委會”統計,2013年順差為1400萬美元,2015年順差已擴大為1億美元。就整體對外貿易來看,根據臺灣“財政部門”統計,臺灣2015年進出口下滑,全年對外貿易總額5094.4億美元,貿易順差為515.58億美元;對大陸貿易順差為636.6億美元。可見大陸是臺灣最大順差來源地,如無來自大陸的順差,臺灣將出現逆差。
對大陸貿易所累積的經濟效益是綻放在眼前的玫瑰。蔡英文因意識形態而不在乎兩岸經貿對臺灣經濟的貢獻,企求加入美國主導的“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議”,寧可踩壞腳邊的玫瑰去觸摸可望不可及的彩虹。兩岸關系不進則退,“維持現狀”無異是兩岸關系倒退的預言。689萬多名選民將蔡英文拱上臺灣地區領導人寶座,一旦兩岸經貿“倒退嚕”,跳崖式的經濟后果將由全民承擔。
摘編自1月17日香港《星島日報》
今次藍營兵敗如山倒,得票大跌至僅四成,而且是行政和“立法”機關全面“淪陷”。民進黨在“立法院”委員選舉中取得過半數議席,達到“全面執政”,連同異軍突起的新生黨派時代力量,綠營對“立法院”有了絕對的控制權。
國民黨大敗的其中一個原因,是馬英九任內臺灣經濟表現未見出色。蔡英文對如何帶領臺灣經濟再度起飛,不見有什么可行有效的策略,如果為了推動“臺獨”而與大陸關系惡化,動搖臺海穩定,不但經濟惡化,還會失去依靠兩岸穩定來吃飯做生意的島內財經商界和旅游業界的支持。
另一股重大的牽制力量來自美國,美國要借臺灣牽制大陸,卻又要避免臺灣做得過火而增加與大陸兵戎相見的風險。美國白宮副“國安”全顧問羅茲在臺選前夕重申維持“一中”政策,并且表明兩岸關系緊張升級不符合兩岸任何一方利益。這態度相當明顯。
蔡英文以模糊化兩岸政見作為吸引中間選票的手段,顯示她走向“臺獨”的“深綠”立場,不利于得到廣泛民眾和商界支持,亦只會把臺灣經濟民生帶進死胡同,但是她同時要面對民進黨“基本盤”和新生代的“天然獨”勢力訴求。她怎樣走好,原則層面是她如何看待“兩岸同屬一個中國”的“九二共識”,務實層面是她如何處理現時擱在“立法院”待批的《兩岸服務貿易協議》,這兩點都可視為兩岸各方“觀其行”的試金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