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云南大學歷史與檔案學院 宋夢青 郭勝溶 方美林
云南少數民族檔案生態環境建設研究
文/云南大學歷史與檔案學院宋夢青郭勝溶方美林
本文就云南少數民族檔案生態環境進行分析,回顧以往工作經驗,對云南少數民族檔案生態環境現狀進行總結,提出針對少數民族檔案生態環境建設工作的相應對策。
云南少數民族檔案;生態環境;現狀與建設
云南省地處我國西南邊陲,是現存少數民族最多的省份。特殊的地域環境、復雜的民族成分形成了數量眾多、內容豐富的特色化檔案資源。就現有情況,依據有關于云南少數民族檔案的研究資料分析來看,筆者認為云南少數民族檔案是指云南各個少數民族在社會生活中直接形成的反映云南少數民族文化、政治、經濟、軍事、科技、宗教以及民俗等的社會歷史情況,具有重要保存價值的不同形式的歷史記錄。云南少數民族檔案資源是我國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產,是民族文物的重要構成部分。對于豐富我國民族文化,傳承民族歷史記憶具有深遠影響。
云南少數民族檔案源于民族文化生態環境,而少數民族檔案生態環境則是少數民族傳統文化賴以傳承發展的重要條件。云南少數民族檔案生態環境的變遷對于云南少數民族檔案資源建設具有深遠影響。云南少數民族檔案生態環境建設是維護生態平衡,保障云南自然資源豐富和生態系統循環,促進全社會共同發展的真實需要。加強云南少數民族檔案生態環境建設研究,不僅是維護民族文化多樣性的客觀需要,也是實現人與社會和諧共處的主觀要求。
云南少數民族檔案生態環境是指少數民族賴以從事文化創造、傳承文化活動、培育民族文化以及其民族特性的條件,主要包括云南少數民族自然社會生態環境、經濟社會生態環境、語言文字生態環境三個重要構成部分。由于當地相關部門對于云南各地區少數民族檔案生態環境建設利用的意識不足,導致了少數民族檔案資源開發利用沒有達到相應的效果,從而抑制了其在資源建設、研究開發工作等方面的順利進行。
(一)自然社會生態環境現狀。由于云南少數民族地區氣候較為濕潤,受自然生態環境影響導致眾多少數民族檔案資源瀕臨消亡。大部分存儲有云南少數民族檔案的庫房設施簡陋,檔案保護技術水平落后。作為衡量物質冷熱干濕程度重要指標的溫濕度,在檔案庫內的波動會導致檔案紙張隨溫度的忽高忽低帶來脹縮變形的影響。另外,檔案庫內的相對潮濕會造成有害檔案文獻的生物及微生物的迅速生長繁殖,進而加劇空氣中的有害氣體對檔案文獻制成材料產生損毀。再者,云南地區大多數檔案館中的檔案庫房由于年久失修,庫藏架子腐蝕、文本檔案紙張變質等情況屢屢出現,對檔案文獻資料造成了相當嚴重的危害。
(二)經濟社會生態環境現狀。云南省地處西南經濟落后地區,少數民族聚居地大多處偏遠地帶,經濟發展緩慢,經濟需求的不足對云南少數民族檔案資源建設產生了很大影響。就少數民族自身來看,保護工序簡陋,載體陳舊不僅不利于少數民族檔案的保存,同時還有可能造成對少數民族記憶、文化構建的缺失斷層;就國家少數民族檔案建設研究的角度來看,對于少數民族文化多樣性、完整性的建設也會產生一定影響。經濟生態作為基礎性建設的必備,因意識欠缺、專項建設資金投入不到位,導致少數民族檔案資源建設工作無法正常進行。
(三)語言文字生態環境現狀。云南省現有學校當中,已有針對性的對學生開展民族語和漢語雙語教學,并對少數民族同胞就其自身文字的教育、學習進行掃盲。然而受傳播媒介、文化影響等,在云南少數民族地區大多數少數民族子女從小說漢語,不重視民族語言文字的現象仍廣泛存在。雖然國家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財力推行民族語言文字教育,但就現有情況而言,云南少數民族地區語言文字生態環境的建設力度還滿足不了少數民族檔案資源傳承保護的真實需要。
云南少數民族檔案是我國歷史文化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然而目前廣大人民群眾對于少數民族檔案內涵的把握還不夠準確。少數民族檔案生態環境現狀造成了少數民族檔案資源建設工作仍舊處于粗放狀態。
(一)自然社會生態環境建設對策。為盡量避免自然生態環境對檔案文獻的破壞,應積極施行相應的對策以保護少數民族珍貴檔案資源。首要要選擇正確的檔案庫地址,檔案庫要禁閉,周圍空地需要綠化。檔案文獻入庫前應進行防塵處理,定期檢查做好庫房內外的清潔衛生和通風防潮工作。防止或減少光對文獻破壞作用的方法,比如檔案庫的窗子要小,東西向不宜開窗,南北向的窗子要小而窄。在窗上加上遮陽設施,檔案庫的玻璃應采取一定的防紫外線措施。檔案庫內使用白熾燈及普通鎢絲燈泡的人工光源。為了避免蟲害,應對害蟲進行預防,比如改善書庫建筑,避免昆蟲進入,檔案文獻入庫前進行檢查和殺蟲處理。調節檔案庫溫濕度,使得溫濕度控制在不利于蟲類生存的范圍內,達到預防的目的。數字化檔案需求和高速傳遞逐漸深入人心并且勢在必行,成為逐步取代傳統紙質檔案的姿態。首先要徹底整頓基礎管理工作,為少數民族檔案文獻工作現代化提供重要保障,實現高水平檔案資源保護。數字化檔案具備了傳統檔案所無法比擬的優越性,信息共享與利用率高,傳播速度快,存儲與檢索方便。因此用光磁盤存儲法數字化手段保護少數民族檔案文獻是最有效的方法。
(二)經濟社會生態環境建設對策。作為基本保障的經濟生態建設是云南少數民族檔案資源開發的必須因素,成為一種檔案的記憶載體,是在少數民族同胞自身生態域境內的共有價值認同,加大對云南少數民族檔案資源建設的經濟投入也成為其良好發展的關鍵環節。
筆者認為對云南少數民族檔案資源建設的經濟生態建設主要有兩個方面,首先是加大對云南少數民族檔案資源基礎設施建設資金的投入,改善現有條件,引進先進的技術、設備對云南少數民族檔案進行及時地搶救與保護,使其更好地發揮地域性文化、民族記憶于少數民族地區的能動性效果,改善物質基礎進而改善少數民族同胞的檔案保護意識。其次是加大對云南少數民族同胞的專項教育資金的投入,在對現有檔案資源進行保護的基礎上,從民族檔案、記憶存續化的長久角度出發,對少數民族同胞或對少數民族檔案感興趣的同胞進行少數民族文化的教育,培養新時代下的民族精英,成為民族文化、民族檔案的傳承者。進而帶動地區性檔案資源體系建設的開發利用,更好地保護我們的檔案,傳承我們的文化。
(三)國家政策生態環境建設對策。隨著云南民族文化生態環境的變遷,少數民族檔案的生存環境日益惡劣,這就需要國家以政策為引導,整合社會資源構建保護政策體系,對少數民族檔案進行全面保護。首先,應該高度重視少數民族檔案保護工作的重要性,充分發揮領導部門的權威性、能動性,加大政策引導,鼓勵少數民族群眾積極參與到自身民族檔案資源環境保護建設中來,不斷加強檔案環境保護意識修養。轉變舊有觀念,在國家政策的引導下,真正從實際出發,為現實與長遠利益打算。政府部門要帶好頭,加大對少數民族檔案資源開發的基礎保障投入,轉變工作職能,真正從切實、合理的角度考慮,為存續化的發展奠定基礎。其次,特殊的地域環境使得少數民族同胞在與環境進行自洽共生的基礎上,產生出來用于本民族記憶的多種載體形式的云南少數民族檔案資源,例如云南納西族的東巴經、傣族貝葉檔案、摩崖石刻等。面對此,如何對特有檔案資源進行合理、正確地保護,這就需要國家針對檔案資源生存地域的特殊環境進行充分考慮,制定出符合國家政策導向,有別于其他檔案資源建設但切合云南少數民族檔案資源建設的措施、方案對其進行有效的改善。擺正態度,端正思想,從而更好地保護云南少數民族豐富的檔案資源。
一個失去了檔案的民族,就會是記憶不完整的民族,有記憶才有文化,有記憶才有文明,有記憶才有未來。社會歷史發展的進程中,各少數民族積累了浩瀚的檔案資料,這是對各少數民族在不同歷史時期生產生活的經驗總結。云南少數民族檔案生態環境的建設工作順利開展,還需要我們對其進行進一步的研究與思考。
[1]郭勝溶.變“藏”為“養”——加強檔案環境建設的思考[J]. 云南檔案, 2016 (1): 49-51.
[2]徐梅,李朝開, 李紅武. 云南少數民族聚居區生態環境變遷與保護——基于法律人類學的視角[J].云南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11, 28(2): 31-36.
[3]華林,張若嫻, 杜昕. 基于民族文化生態環境變遷的云南少數民族歷史檔案政策保護研究[J].楚雄師范學院學報,2014 (4): 51-55.
[4]張雷.云南少數民族歷史檔案保護現狀與對策研究[D].云南大學, 2015.
[5]趙德美.云南少數民族歷史檔案數字化建設研究[D].云南大學, 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