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河鋼集團宣鋼公司辦公室秘書科 冀耀宏
始終踐行黨的群眾路線 推動國有企業科學發展
文/河鋼集團宣鋼公司辦公室秘書科 冀耀宏
本文論述了堅持黨的群眾路線做好企業科學發展的方法和路徑。
群眾路線;企業發展
中國共產黨的最大政治優勢是密切聯系群眾。黨的群眾路線強調:“一切為了群眾,一切依靠群眾,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在國有企業中大力踐行群眾路線,堅守“為民、務實、清廉”,可有力促使和推動國有企業在發展中進一步明晰為了誰、依靠誰,堅定不移地堅持依靠工人階級辦企業,充分激發蓬勃活力和強大動力。
第一,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國有企業的領導干部大多是從基層一步一步做起,直至領導管理崗位。同時,領導干部是不是精神懈怠、能力不足、脫離群眾、消極腐敗,是不是存在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奢靡之風,職工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所以,保持共產黨員的先進性和純潔性,保持黨員干部的凝聚力、戰斗力和創造力,就必須牢牢堅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
領導干部要撲下身子,深入基層一線,摸清底數,不斷提高調查研究、帶領群眾、引領發展的能力;經常傾聽職工意見、集中職工智慧,不斷提高科學決策、民主決策的能力;敢于直面困難、直面矛盾,不斷提高解決問題、化解矛盾、處理應急事件的能力;注重順應職工意愿、回應職工呼聲,不斷提高組織宣傳、服務職工、做好職工思想政治工作的能力;善于進百家門、聽百家事、解百家難,不斷提高為職工群眾服務的能力,以良好的作風和過硬的本領,贏得職工群眾的信賴和支持。深入職工群眾當中,才能更好地問政于民、問需于民、問計于民,才能真正心系職工群眾,做到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才能真正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職工群眾的根本利益。
第二,改革不合理的規章制度。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著力解決人民群眾反映突出的改革難題,要加快推進民生領域體制機制創新,要發揮人民群眾的首創精神,促進創造能量充分釋放、創業活動蓬勃開展。
企業如果沒有改革創新就沒有生命力,就不會實現更好更快的發展。尤其體現在企業管理上,存在的不一定合理,創新是最好的繼承,改革是最大的紅利。時代腳步在前進,經濟形勢在變化,企業的管理必須與時俱進。對不適應形勢要求、與市場機制不匹配的規章制度,必須要改革創新。近幾年來,許多的國有企業在主動走向市場、按市場規律辦事、用市場機制配置資源等方面加大了力度,同時對相應的規章制度進行改革創新并取得了明顯成效。在改革不合理的規章制度時,更要注重發揮職工群眾的重要作用,群策群力、獻言獻計,“新三會”與“老三會”有益結合,產生出有利于企業參與市場競爭的合力,形成有中國特色的現代企業制度。
第三,黨群、干群團結一心謀發展。不能否認的是,現在許多企業中,管理者、工程技術人員“忙于”在機關里抓管理、搞研究,離生產線遠,浮在上面,對一線的生產實踐、技術革新指導不足。甚至于表現為,一些企業的產品的生產水平、工藝水平、質量水平取決于一線操作工人的技術水平。普遍上一線操作工人的文化素質、技能素質還達不到工程技術人員、管理者的程度,而操作工人又難以及時得到工程技術人員、管理者的有效指導,這樣就制約了產線的管理潛能、技術潛能、操作潛能的發揮,也制約了產品的提檔升級和產品在市場中的競爭力。
黨群、干群團結一心、奮戰在產線上,能夠很好地解決這一問題。管理者要在生產線上跟行,隨時發現問題、處理問題、解決問題;工程技術人員要把辦公地點從機關辦公室搬到生產線上,以研究和理論來指導實踐,以實踐促進研究和理論的提高。干部和職工“打成一片”,相互教、相互學、相互促進,生產線就是大家的陣地,既凝心又聚力,那么生產出的產品才能體現出企業的最好水平,也才會更有市場競爭力。
國有企業的職工隊伍,是一支在黨的領導下,有文化、有理想、有素質的產業工人“正規軍”,規模龐大、人員眾多,他們熱愛企業、熱愛祖國,智慧和力量無窮無盡。尊重職工群眾、為了職工群眾,凝聚職工群眾的智慧和力量,實現企業與職工群眾的共創共享、共同發展,激發中國工人階級的驕傲感和自豪感,對發展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意義重大、作用重大。國有企業應在踐行群眾路線中,激發職工群眾的無限活力和動力,實現企業的持續科學發展,為我國實現美麗“中國夢”作出積極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