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 莉
出版發行產業的現狀和趨勢
邊 莉
中國《文化及相關產業分類(2012)》中,將文化產業分為十大類,出版發行是其中第一大類。本文對中國的出版發行產業的現狀和趨勢進行了分析。
出版發行 現狀 趨勢
中國《文化及相關產業分類(2012)》中,將文化產業分為十大類,出版發行是其中第一大類。本文對中國的出版發行產業的現狀和趨勢進行了分析。
(一)營業收入、利潤
2011年全國出版﹑印刷和發行服務實現營業收入14568.6億元。2012年全國出版﹑印刷和發行服務實現營業收入16635.3億元,利潤總額1317.4億元。2013年出版產業(出版﹑印刷復制和發行),營業收入18,246.4億元,利潤總額1440.2億元。
2014年出版產業(出版﹑印刷復制和發行),營業收入19,967.1億元,利潤總額1,563.7億元。資產總額20766.49億元,所有者權益(凈資產)10587.09億元。2015年全國出版﹑印刷和發行,營業收入21655.9億元,利潤總額1662.08億元,資產總額20777.54億元,所有者權益(凈資產)10598.14億元。
(二)出版發行單位
2011年,全國15.3萬家新聞出版企業法人單位中,民營企業數量占81.2%。在550家圖書出版單位總體經濟規模綜合評價中,中國教育出版傳媒集團旗下的人教社﹑高教社分列一﹑二位。2013年全國共有出版社582家,其中32家出版集團下屬出版社236家,32家出版集團市場碼洋占有率合計達49.36%截至2014年底,全國共有出版社583家(包括副牌社33家),其中,中央級出版社221家(包括副牌社13家),地方出版社362家(包括副牌社20家)。2014年7月由美國《出版商周刊》﹑英國《書商》雜志﹑法國《圖書周刊》﹑德國《圖書報道》和巴西《出版新聞》等 5 家國際著名出版媒體共同發布了“2014全球出版業50強排行榜”,中國出版集團,總收入14.99億美元,第14位,中國教育出版傳媒集團,總收入11.52億美元,位列21位,2014年,全國共有出版物發行網點169,619處,其中新華書店及其發行網點8,922處,供銷社發行網點700處,出版社自辦發行網點444處,文化﹑教育﹑廣電﹑郵政系統發行網點37,785處,上述系統外批發網點8,462處,集個體零售網點112,582處。
(三)傳統出版數字化轉型
新聞出版廣電總局2013年12月公布第一批70家數字出版轉型示范單位,其中,出版集團5家(浙江出版聯合集團有限公司﹑時代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海峽出版發行集團﹑中南出版傳媒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新華文軒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圖書出版單位20家;報業集團5家(重慶日報報業集團﹑遼寧報業傳媒集團﹑浙江日報報業集團﹑合肥報業傳媒集團﹑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報紙出版單位20家;期刊出版單位20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2015年7月公布第二批100家轉型示范單位名單,其中,出版集團5家(長江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重慶出版集團公司﹑江蘇鳳凰出版傳媒集團有限公司﹑陜西新華出版傳媒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中文天地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圖書(含音像電子)出版單位26家;報業集團10家(北京日報報業集團﹑ 廣西日報傳媒集團﹑貴陽日報傳媒集團﹑杭州日報報業集團﹑河北日報報業集團﹑湖北日報傳媒集團﹑湖南日報報業集團﹑江西日報傳媒集團有限公司﹑新華報業傳媒集團﹑羊城晚報報業集團);報紙單位30家;期刊單29家。
(四)出版發行資源與金融資本融合
上市融資。2006年至2008年期間,出版業上市的第一波浪潮便,例如,上海新華傳媒借殼A股上市﹑四川新華文軒港股IPO上市﹑遼寧出版傳媒上市﹑時代出版傳媒上市。2009年至2013年期間,第二波浪潮,如鳳凰傳媒和中南傳媒均以IPO形式上市。2014年末至2016年初,第三波浪潮,如北教傳媒﹑中信出版﹑青島城市傳媒﹑南方傳媒等一批文化產業新股﹑中文在線﹑中國科技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南方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讀者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中國出版集團﹑中國教育出版傳媒集團﹑山東出版集團。
借助其他金融工具。例如,中文傳媒等企業成立擔保公司與投資公司;鳳凰出版傳媒集團依托上海金融事業部拓展文化貿易金融﹑藝術金融領域;中南傳媒成立全國文化行業首家企業集團財務公司;時代出版等企業通過發行債券實現融資等。
并購重組。出版發行行業并購整合加劇,既有行業龍頭通過并購拓展產業鏈,又有傳統出版單位通過跨界并購實現向文化產業的轉型,進而推動文化產業各垂直細分領域的整合加劇。據不完全統計,2014年共發生169起出版傳媒行業的并購,涉及資本約1605億元。特別是文化企業跨地區﹑跨行業﹑跨所有制并購重組在2014年持續升溫。
(一)傳統出版發行業和數字出版發行業融合程度將進一步加深
在“互聯網+”的加速推動下,科技與出版的融合程度將進一步加深,科技對數字出版產業發展的支撐作用不斷加強。大數據﹑云計算﹑虛擬現實﹑人工智能等新一代技術在出版業深層次應用,將促進出版業的內容創新﹑產品創新﹑模式創新與業態創新,帶動出版業服務能力的不斷提升,推進出版業轉型升級﹑融合發展不斷深入。
(二)出版發行資源與金融資本融合程度將進一步加深
目前我國大多傳統出版發行企業為國企,通過金融市場來吸納資金,拓展其融資渠道,解決其資金發展瓶頸問題,迅速壯大其自身實力,保障公司戰略規劃中新業務和新項目的培育與成長。與資本融合能夠促進企業徹底實現市場化改革,完善了現代企業的制度,實現從傳統模式向現代模式的轉型,提高其運營效率,提高傳統出版企業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作者單位為包頭輕工職業技術學院)
[1] 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2011年新聞出版產業分析報告》發布[DB/OL]. http://www.gapp.gov.cn/news/1656/93412.shtml.
[2] 解讀《2012年新聞出版產業分析報告》[DB/OL]. http://www.gapp.gov.cn/news/ 1656/93440.shtml.
[3] 《2013年新聞出版產業分析報告》摘登[DB/OL].新華網,http://news.xinhuanet. com/newmedia/2014-07/10/c_126736914. htm,2014-07-10.
邊莉,女,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與文化產業。基金項目:本文系包頭市科技計劃項目“大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多維實踐平臺建設——包頭文化產業發展研究”編號:2015S2007-3-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