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習近平總書記在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工作座談會上強調,讓“一帶一路”建設造福沿線各國人民。自“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以來,著眼沿線國家共同發展的長遠方案正在浮現。這一方案深深扎根于人類文化傳統,需要用歷史的眼光予以審視。
只有尊重歷史,才能創造值得尊重的未來。重新回顧歷史,才能更清晰地看清這個世界變化的軌跡。正是基于對歷史責任的擔當,習近平主席在聯合國大會發表的演講中提出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的新型國際關系理念,指出和平、發展、公平、正義、民主、自由,是全人類的共同價值。當今世界,各國相互依存、休戚與共,“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正是從根本上反思現代社會種種爭端與沖突,以合作共贏為核心,構建新型國際關系,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從具有歷史文化聯系的亞歐非大陸開始,“一帶一路”建設正在致力于構建一種新型國家間關系。
亞洲、歐洲、非洲在地理上連為一體,這三個洲占了全球陸地面積的56%以上,人口則更占據了89%。根據世界貿易組織的統計,2015年世界出口商品的總量中,以亞歐非三洲為目的地的比例占到了74%以上。從各地區貿易分布來看,三個洲之間的貿易量遠遠超過了與其它地區的貿易總和。這表明,亞歐非大陸實際上已經形成了一個聯系緊密的經濟體。亞歐非各國需要一個能夠表達共同愿望的夢想,凝聚共識,推動一場世界政治經濟秩序的大變革。“一帶一路”遠景目標是一個更為開放、未設定邊界的新型國際關系的偉大創舉。
面對星羅棋布地分布在亞歐非大陸上的眾多國家和文化,“一帶一路”凝聚的厚重歷史感和人文感,承載的歷史意蘊與共同價值,將成為凝聚全球共識、引導人類走向美好未來的精神力量。
(作者:魚宏亮 來源:《人民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