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紹奎 田引黎
【摘 要】二三本院校合并招生已在很多省份展開,本文針對這一教育新常態形式,在本校電子信息工程專業中提出責任制的培養模式,同時針對市場需求和學生意見并結合高校自身實際情況,對電子信息工程專業課程作出探討和完善,旨在提升三本院校電子信息專業的綜合競爭力。
【關鍵詞】合并;教育新常態;責任制
0 引言
隨著高等教育的逐步發展,提升本科教育的質量,同時淡化本科教育的的固有層次概念,普通本科逐漸實現合并統一招生已是大勢所趨,而合并招生意味著相比以往三本的分數線將會適當拉高,而二本的分數線將會有所下降,三本院校的教學質量較于二本有一定差距,二三本院校合并招生勢必對三本院校的生源造成一定程度的影響,在這種嚴峻的形勢下,作為私立學校的三本必須清楚未來各專業的發展趨勢,我校作為偏重于文科專業的私立三本院校,近年來隨著生源的變化及學校相關專業定位的遷移,電子信息工程專業的招生并不理想。作為電子信息工程專業老師隊伍中的一員我也時時牽掛專業的未來情況,試想出各種發展培養模式旨在提高鍛煉自己的同時將本專業更好的延續下去。
1 高等教育新常態形勢下電子信息工程專業面臨的問題
電子信息工程專業作為一門古老的學科從第一次高校擴招時就已存在,而三本院校對本專業的定位一直是一個比較模糊的問題,較之于專科院校,學生與外面市場需求有一定的距離,導致在校期間并未接觸到很多市場項目相關的實際工程項目,從而實際操作能力并不占優,而較之于重點本科院校,由于基礎差一些,學習積極性等方面有所欠缺,使學生的理論研究也并不處于一個有利的地位,這樣一來三本院校學生往往處于一個不尷不尬的地步,今年以來重慶地區二三本院校合并招生,這也是未來的一個不可避免的趨勢,而針對習近平總書記創新性的提出新常態發展理念并結合高等教育的發展趨勢相關教育專家提出以下幾個方面的高等教育新常態理念[3]:
1)以質量提升為核心的內涵式發展成為新常態。
2)在改革創新中釋放辦學活力成為新常態。
3)以法治思維推進大學治理現代化成為新常態。
4)政府宏觀管學與社會參與辦學成為新常態。
5)大學深度開放與教育科技引領成為新常態。
而二三本學校合并招生打破以前的招生模式,在未來的幾年中也會形成一種新的態勢,其中的核心理念將依然是以上的高教新常態教育理念。
以我所在電信系系為例,近年的生源也在不斷減少,而由于缺少必要的激勵及創新教育機制,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普遍不高,興趣不濃,動手能力欠缺,等等這些情況使學生在就業時處于一個劣勢的境地,長此以往老師也會不由自主的陷入一種得過且過的狀態,這十分不利于提高教學質量,提升學校的綜合水平。總結當前二三本院校合并招生及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高等教育新常態理念形勢下三本院校的問題如下:
1)三本院校教師和學生發展方向不明確,導致隊伍渙散,老師與學生之間的溝通也僅限于課堂,學生不夠主動學習,老師更不會主動去與學生溝通學術等。
2)三本院校電子信息工程專業固有的教育培養模式已經不能滿足學生對知識的訴求以及市場對人才的需求,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創新新常態形勢下如何發揮學生的創新積極性,創造更多的產業成果。
3)電子信息工程專業生源減少對學生的心理,對教育從業者的心理以及學校對該專業的教育投入都有一定的打擊,這樣導致學生會本專業有一種無用論的想法,而對老師的積極性及個人的發展都十分不利。
2 培養計劃及實踐課程探討
2.1 專業培養目標
隨著科技進步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便利的同時,人們也在不斷的尋求更好的人文品位,所以學校對專業的培養目標也注重了這一點,旨在讓學生能具備本專業所需要的基本專業素養的同時也注重綜合能力的提升,我校電子信息工程專業的培養目標是具備電子信息工程領域的基礎理論、專業技術和實踐能力,面向電子工程技術、信息和通信等領域具有較強實踐能力的高技術復合型應用人才[2]。
2.2 課程設置及培養方式的優化
相較于電子信息工程行業的迅猛發展,本專業設置的相關課程已是多年前的老狀況,已不能完全滿足市場需求,參閱市場需求、行業發展趨勢及學生自身實際情況,對專業培養模式做出以下調整[1]:
將企業管理及人際溝通作為一門必修課程加入課程計劃之中,對專業的就業導向做出適當調整,以電子信息控制及信息處理作為兩個主要發展方向,同時如自動控制,過程檢測等方向作為輔修由學生自主選擇。
鼓勵學生在學校階段就與市場接觸,定下一個職業發展目標,具體做法為每一個學生都必須與一個自己有發展意向的公司做出適當溝通,了解該公司的產品、服務等,必要時可申請去該公司實習等同于修完相應課程學分。
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社會環境下老師與學生更多的溝通,匯聚更多的創新想法,同時支持、幫助學生或者合作完成某些創新項目,以提升學生的創新動手能力與市場接軌。
建立責任制的培養模式,類似于研究生階段的導師制,在下一節對此重點闡述。
3 責任制模式探討
以高等教育新常態為指導思想,要凸顯以學生為中心的理念;注重產學研的有效結合;提升學生科技創新能力的同時注重人文素養的培養。
所謂責任制也即是老師更多的參與指導學生的各個學習階段,同時學生參與教師的科研工作,老師的部分績效考核要與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掛鉤,有以下一些方法。
3.1 優化學生及教師的雙向綜合評價機制
結合學校自身情況及教師、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出以下方案:
1)作為教師要指導學生熟悉國家層面甚至世界上本專業方向的發展態勢,了解國家的相關行業宏觀政策,增加自己的知識面。
2)大學階段是一個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關鍵階段,因此在這個階段中責任教師需指導、提醒學生從大一入校時就要根據實際情況做好相應的職業規劃和人生規劃。
3)大學生是思維最為活躍的一個階段,想象能力豐富,通過責任分組模式可以隨時討論交流想法,更好的將一些好的想法轉化成實際成果。
4)建立教師及學生責任考核模式。綜合素質的衡量絕不是單純的考試成績,因此學生的綜合考評將不再單純以考試成績作為唯一標準,同樣教師的考核也需要和同組學生的實際情況掛鉤。
3.2 責任制的基本實施方案
本課題的核心是采用責任制的思想,這有些類似于導師制的方法,但較之研究生期間的導師制也有所區別,具體實施方法如下:
從2015級電子信息工程專業大一進校開始,完成所在系教師與學生的第一次見面會,這一步工作需要讓學生和老師做一個初步的雙向了解,作為老師要了解學生的興趣愛好和擅長的地方,作為學生要根據自己的愛好并清楚老師的擅長方向選擇合適的老師作為以后四年的責任老師,這樣一來形成組別,每一組由一名指導老師及有共同點的學生組成,根據本校電子信息工程專業本次的招生計劃,計劃將學生分成6組,每個責任老師大約負責6-10個學生四年的發展。
各組根據實際情況制定出四年的學習任務,比如績點的多少,職業發展的方向,論文、專利等的發表,實踐能力的提升等,并一月核對一次,責任教師一月一次例會向電子信息專業系主任匯報各組情況。
每學年需要總結出本學期的進步及預期的學習目標是否達到,總結原因并初步制定出下學期的目標,具體細節還需和本系老師在實踐中逐步制定出來并形成規章制度。
4 總結
本文討論了電子信息工程專業在二三本合并招生的高教新常態形勢下的培養模式,重點探討了高等教育新常態形勢下三本院校面臨的問題及責任制培養模式的可行性和初步方案,通過方案的實施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解答了學生關于職業規劃方面的諸多疑慮,同時也更多的讓老師和學生做出溝通,學生的學習成績及學習態度有一定程度的提升,責任制培養模式的實施需要老師的責任心,需要學生的興趣和主觀能動性動性,只有在快樂的學習氛圍中才能更好的落實。
【參考文獻】
[1]王海,張穎,王志紅,隋燕.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專業實驗教學改革與實踐[J].實驗室科學,2015(1):139-141,144.
[2]李鵬.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專業人才實踐能力提高方案探討[J].亞太教育, 2016,03-0243-01.
[3]杜玉波.把握新常態下的高教發展[N].光明日報,2015,3,2.
[責任編輯:田吉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