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美球 王文濤 蔡利華 戴翠榮
摘? ? 要:我國新疆地域遼闊,但因海拔較高等特殊性,所以可用于栽培的作物并不是很多,由于新疆地區屬于棉花高產的重點區域,自然環境與棉花生長需求之間有著較高的相似性,且在棉花高產、優質、高效方面對于栽培技術的要求相對較高。對此,簡要分析了新疆棉花高產優質高效的途徑,希望可以為相關工作者提供幫助。
關鍵詞:新疆棉花;高產栽培;優質;高效途徑
文章編號: 1005-2690(2021)09-0131-02? ? ? ?中國圖書分類號: S562? ? ? ?文獻標志碼: A
近些年我國棉花市場呈現出供大于求的局面,棉花價格處于持續下降的階段,對于質量要求越發嚴格。對于棉花市場的發展條件,新疆地區需要抓住發展機遇,注重市場空間的不斷開拓,通過科學技術支持,借助調整棉花種植密集度等途徑,強化常規密度,提高棉花高產、優質水平,為新疆地區棉花生產市場的競爭提供有效支持。對此,探討新疆棉花高產、優質、高效的途徑具備了顯著的實踐性價值。
1? ?實現棉花高產、優質、高效技術的基本思考
棉花高產、優質、高效技術主要有兩個層面,一方面是盡可能提升棉花種植的單位面積產量,另一方面需要提升棉花的整體質量[1]。隨著近些年市場經濟的持續發展,政府對棉花栽培管理重視度越發明顯,新疆地區的科研部門也將棉花作為重點研究課題,處于持續深化研究以及示范性推廣階段。各棉花產區的小面積高產田、大面積豐產田不斷增加,當前新疆棉花種植區域皮棉產量可達到200 kg/667 m2,高產田面積也在不斷增加,這也間接展現了棉花有效栽培與市場前景的發展空間,增產潛能較強。
棉花屬于重點紡織工業原材料,棉紡產品的花色品種類型相對較多,同一品種還涉及不同的當地分級。當前高產、優質、高效的含義不能單純理解為部分棉纖維品質能夠達到標準,對此,基于高產、優質、高效的品質設置與層次性的管理理念,對影響原棉品質可分為內在及外在因素。內在因素是品種和種子品質問題;外在因素是生態環境、栽培技術以及收花與加工等環節的問題。目前國內自我培育的棉花品種基本可以適應現在紡織工業所需要的原棉品質,但是由于生態環境、栽培技術方面的差異,同一品種在不同區域進行種植,原棉品質也會出現一定的差異。為了更好地論證品種布局的合理性,需要注重品種區域化,提升原棉在市場上的競爭力,并針對某品種原棉的生態環境與效益進行深入探究。
2? ?新疆棉花高產優質高效的途徑
2.1? ?合理布局調整種植結構
棉花種植結構調整的核心目的在于合理應用棉花種植區域的各種自然資源,并實現棉花生產高產、優質、高效等目的,提升市場競爭力。首先,在棉區布局方面,新疆棉區從地域方面劃分為南、北、東疆三大區,其中北疆屬于特早熟的陸地棉區,東疆與南疆則屬于中早熟與中熟陸地棉區[2]。相對而言,北疆地區的熱量主要分布在宜棉區、次宜棉區以及風險棉區3個區域,同時南疆也有高海拔及接近山區的次宜棉區。
對于次宜棉區因熱量不足,棉花的栽培效果相對較差,雖然在推廣期間地膜種植技術較成熟,但是對于棉花苗期熱量補充不足,尤其在秋季霜期、氣溫快速下降時棉花晚熟問題仍然無法得到解決。另外,需要積極調整布局,盡可能減少次宜棉區以及風險棉區的種植數量,保持產區集中化處理,同時棉花生產不應過于注重產量。
在市場供大于求的背景下,應當積極調整并及時壓縮種植面積,采取相對集中化措施,嚴格掌握技術和管理方式,保障整體質量及產量優勢,保證棉花的高產高效。因棉花長期連作會導致病蟲害問題不斷加重。對此,在種植期間需要嚴格控制棉花種植技術措施,采取輪作方式保障產量。針對低產棉區,應積極更換其他作物,同時注重季節性作物更換,加快低產田的改造,促使土地與栽種資源的良性循環。
2.2? ?擴大經營規模
為了提高棉花高產優質高效,需注重經營模式的擴大,同時基于棉花生產的區域集中化特征,落實植棉單位棉花生產向種植經營高水平人員方面集中,更好地展現資源優勢及技術管理優勢,從數量及質量方面實現棉花效益的提升。在具體經營中,應積極引導棉花向宜棉區轉移并保持集中化管理,提升棉花的產量及品質;在灌溉設施方面及時完善配套設施,同時提升機械化生產水平,注重自然資源的利用,提升工作人員素質;在棉花栽培技術方面適當引入先進設備,并注重優質棉建設。在棉花生產方面注重植棉高水平人員的集中化,在機械作業水平不斷提升及植棉技術不斷成熟的背景下,可以有效提升植棉人員的種植經營水平,從而提升棉花生產綜合水平。目前來看,可以通過固定面積中物化的投入并降低管理成本,盡可能提升承包人的經營面積并提升其經營規模[3]。
2.3? ?強化科技投入與管理
首先,南疆區域可以引入相應品種,在主栽品種不明確的情況下,種植區域無法落實,此時也會阻礙高產優質高效的實現。對此,需要解決南疆當前種植面積較大的品種,以專家技術評審方式明確主栽品種,以種業公司供應優良品種,在生產單位用原種作為種源,實現區域化種植。鼓勵生產單位從外地引種的同時自繁自育,對重病田進行輪作倒茬。改善重病田土壤結構,選擇抗病品種種植,同時構建良繁種植體系,以種子公司研發品種同時推廣品種,從而提高棉花的綜合生產效益。
其次,應當積極做好科技攻關,盡快研究新疆棉區的自育優質棉花品種。當前新疆自育品種普遍不抗黃萎病、枯萎病,同時無法抵抗蚜蟲及棉鈴蟲。外引品種在培育方面應加大篩選區域適應性品種,盡可能加大研究及資源投入力度,培育更加完善且能夠適應新疆自然環境的品種。
最后,注重棉花后期增光管理措施,在棉花生產期間注意增溫,對于高密度的栽培環境,后期忽視增光問題,這也是導致打頂較晚、預留果枝過多、田間生長量過大以及通風透光效果較差的問題[4]。對于后期增光問題,可以從田間管理為主,從頭水后的營養生長以及生殖生長角度著手,嚴格落實營養生長、生殖生長等方面的同步性原則,同時注重水肥方面的協調,嚴格控制株高以及單位面積的籽棉產量。
2.4? ?注重高產栽培技術落實
目前來看,新疆棉花栽培期間高產栽培技術較多,在具體栽培期間需要高度重視相關技術的應用,現總結幾點常用技術。
2.4.1? ?種子處理
精選種子,避免選用體積小、外皮厚的種子。為達到全苗率,要對種子進行包衣處理,并用晾曬種子的方式滅菌,同時注意每年更換品質優良的種子,并在干燥后選用對棉種無害的農藥對其浸泡處理,浸泡完成后2 h內進行播種,以提高發芽率,實現棉花高產的目標。
2.4.2? ?培育壯苗
適時早播,當膜下5 cm地溫連續3 d穩定通過12 ℃時即可播種,南疆一般在4月上旬,北疆在4月中旬,并且根據土壤的實際情況,種植時多采取輪作倒茬的方式。
2.4.3? ?合理密植
基于棉花種植的株型為基礎特征,果節相對較多,在配套地膜栽培的條件下,密度以18萬~21萬株/hm2為宜。
2.4.4? ?棉苗看護
棉苗進行看護對棉花的產量有著重要的影響。因此要根據其生長情況及時調整株型并進行枝葉修剪,促進其光合作用及生長,并根據棉花的采摘方式合理適量地使用縮節胺。此外,在新疆特殊氣候條件下,還可對棉花進行打頂處理,促使其橫向生長發育,以提高產量。
2.4.5? ?水肥促控
棉花施肥分種植前和種植后施肥兩種,前者要添加適當的底肥以預防蟲害,后者要增加營養成分,確保棉花的健康生長。滴灌棉田在6月上旬灌第1水,以后每隔10 d左右灌水1次,每次灌水量220~310 m3/hm2。進入花鈴期,溫度逐漸升高,棉花需水量增大,每8 d左右灌水1次,每次灌水量380 m3/hm2。按照棉花需肥規律,施足基肥,重施花鈴肥,補施葉面肥?;瘜W調控,在旺苗期、盛花期棉田,噴縮節胺45~75 g/hm2,打頂后噴施75 g/hm2。適時打頂:南疆7月2—10日,北疆7月1—5日。
2.4.6? ?病蟲害防治
根據蟲害發生規律,做好預測預報,掌握不同時期的蟲情動態,以預防為主。苗期主要有蚜蟲,花鈴期主要有葉螨、棉鈴蟲,做好蟲情調查,以預防為主,做好綜合防治。
3? ?結語
新疆高產優質高效技術間應保持相應關聯性,同時基于因地制宜的基礎原則,強化相應的栽培管理工作。除此以外,還需要進一步強化農業基礎性建設工作,針對性完善農機的配套更新,強化專業科學栽培技術的研究與推廣、服務網絡建設,促使棉田管理工作更具規范、標準化水平,提升新疆棉花的栽培效益。
參考文獻:
[ 1 ] 陳云.有機液體肥料推動新疆棉花產業優質高產[J].中國農資,2018,22(21):155-156.
[ 2 ] 白云.新疆地區棉花種子優質高效繁殖栽培技術探析[J].種子科技,2019,37(8):62-63.
[ 3 ] 張旺鋒,田景山,董恒義,等.新疆北疆機采棉優質高效綜合栽培技術規程[J].中國棉花,2019,14(21):144-145.
[ 4 ] 哈麗瑪·夏坎.新疆沙灣縣棉花高產群體因素分析及其栽培技術途徑[J].農業與技術,2018,38(2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