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道凱
高等職業教育應堅持問題導向,直面發展難題,總結各地實踐經驗,規劃設計系列政策制度和任務項目,進一步優化結構,加快完善發展機制,提升發展質量,提高服務國家發展戰略的能力。
服務國家戰略
一是適應需求,要對接技術進步、生產方式變革以及社會公共服務的需求,同步規劃職業教育與經濟社會發展,動態調整院校布局和專業結構。二是服務區域,要支持學校集中力量辦好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特色優勢專業(群),深入推進地市級綜合改革試點,探索東中西部合作機制,為京津冀一體化、長江經濟帶等發展作貢獻。三是重在創新,要將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思維融入教育教學全過程,促進專業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有機融合。四是面向世界,要主動發掘“走出去”企業需求,培養具有國際視野、通曉國際規則的技術技能人才和中國企業海外生產經營需要的本土人才,在境外開展職業教育。五是辦出特色,各地要支持建設一批辦學定位準確、專業特色鮮明、社會服務能力強、綜合辦學水平領先、與地方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契合度高、行業優勢突出的優質高職院校,爭創國際先進水平。
聚焦內涵建設
一是堅持立德樹人,要將人文素養和職業素質教育納入人才培養方案,內化于心、外化于行,促進職業技能培養與職業精神養成相融合。二是推進專業、課程和教材改革,要加快修訂專業標準,切實推進“五個對接”。三是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健全專任教師培養培訓制度,加強以專業技術人員和高技能人才為主的兼職教師隊伍建設,完善高職教師專業技術職務評聘辦法。四是加快推進信息化,加快落實職業院校數字校園建設標準,推進職業教育管理信息化,以信息技術改造傳統教學,切實加強優質資源建設。
校企深度合作
一是組建職教集團,要鼓勵中央企業和行業龍頭企業、行業部門等牽頭組建職教集團,開展多元投入主體依法共建改革試點;支持有特色的高職院校以輸出品牌、資源和管理的方式成立連鎖型職教集團。二是加強技術技能積累,要支持高職院校與企業深度合作,加強應用技術的研發能力,提高技術服務的附加值;加強民族文化、民間技藝的傳承發展和人才培養,努力發展成為國家技術技能積累與創新的資源集聚地。三是開展職工培訓,要探索創新校企合作辦學、合作育人、合作發展的協調機制,為職工繼續教育和職業生涯可持續發展提供更多機會。四是服務社區,要發揮高職院校資源優勢,向社區開放服務,服務全民學習、終身學習,推進學習型社會建設。
完善治理結構
一是完善院校章程,要按要求完成職業院校章程建設,健全以章程為統領規范行使辦學自主權的制度體系。二是完善決策機制,要推動高職院校設立有辦學相關方代表參加的理事會或董事會機構,探索設立校級學術委員會,根據條件設立校級專業指導委員會。三是推進分類管理,要編制“高等職業學校建設標準”,鼓勵高職院校辦出特色。四是強化質量監控,要發揮學校的教學質量保證主體作用,完善質量年度報告制度;放管結合、優化服務,分類推進高職院校教學工作診斷與改進。
(摘自中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