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濟明
一、“現代學徒制”與“合法的邊緣性參與”的內涵
(一)“現代學徒制”的內涵
現代學徒制是傳統學徒培訓與現代學校教育相結合、企業與學校合作實施的職業教育制度。現代學徒制是現代職業教育制度的重要補充。其主要特點是,學徒有學徒和學生雙重身份,學徒既跟隨師傅又跟從教師學習,學習地點既在生產一線也在學校,同時學習多種課程體系,學習方式以工學交替為主,考核方式由行業和教育部門評價。
(二)“合法的邊緣性參與”的內涵
“合法的邊緣性參與”是情境學習理論的中心概念和基本特征。根據這一特征,基于情境的學習者必須是共同體中的“合法”參與者,而不是被動的觀察者,同時他們的活動也應該在共同體工作的情境中進行。“邊緣性參與”是指這樣一個事實,即作為新手的學習者部分地、不充分地參與共同體的活動。“參與”意味著學徒(或新手)應該在知識產生的真實情境中,通過與專家、同伴的互動,學習他們為建構知識所做的事情。由此可見,“合法的邊緣性參與”的形式讓隱含在人的行動模式和處理事件的情感中的隱性知識在與人和情境的互動中發揮作用,并使得隱性知識的復雜性與有用性隨著實踐者經驗的日益豐富而增加。
二、中職模具專業試行“現代學徒制”的背景分析
(一)鹽步職校模具專業試行“準現代學徒制”的必要性分析
《教育部關于開展現代學徒制試點工作的意見》的思路是“堅持校企雙主體育人、學校教師和企業師傅雙導師教學”,并提出現代學徒試點“招生即招工、入校即入廠、校企聯合培養”的指導意見。雖然在廣東中職層面參與現代學徒試點的學校有東莞市機電工程學校、順德區陳村職業技術學校等一批學校,也形成了具有廣東特色的經驗做法。但現代學徒制試行,如何能在中國落地生根還需較長的路要走。我國的現代學徒制是應堅持西方現代學徒制企業本位的做法,還是走學校為本位的現代學徒之路?各界還沒有統一的認識。在沒有取得共識前,各種方式的現代學徒嘗試都在試點中。所以目前國內還缺少本土化現代學徒制職業教育模式研究。
《佛山市創建現代職業教育綜合改革示范市實施方案》提出“強化教產融合,推進技能人才培養質量新提升” 。“改革培養模式”中要求“大力推進現代學徒制試點,制定現代學徒制試點管理辦法,積極探索‘校企聯合培養和‘學校+公共實訓中心+企業聯合培養的現代學徒制佛山模式” 。中國當前要實行企業為主的現代學徒制非常困難。就職前教育而言,目前更為現實的選擇是借鑒西方現代學徒制的部分經驗,改造我國學校本位的職業教育,使校企合作、工學結合向縱深發展。
(二)鹽步職校模具專業試行“現代學徒制”的可行性分析
1.鹽步職校地處廣州西側,模具專業具備成熟、完備的教育資源。廣東的拉鏈相關企業1000余家,從業人員15萬,主要分布在珠三角,年產值50億元,但拉鏈行業用工缺口明顯,行業人員流動率高,并出現行業內企業間爭相搶人的局面;此外,行業中的一線工人整體技術水平較低,企業升級成為無“技術人才”之炊。針對以上現實情況,結合我校模具專業的基本條件,為適應產業升級對技能型人才需求,進而確定了該合作項目。選擇拉鏈技術是由于拉鏈技術一直是由師傅帶徒弟,受眾面窄,無教程。
2.政府主導與統籌有實效。以政府為主導,統籌商會、企業和學校等方面資源,協調教育、財政等相關部門的關系,形成合力,共同推進鹽步職校試點現代學徒制的工作落實。
三、實踐和探索“準現代學徒制”的案例分析
鹽步職校的模具專業與廣東省拉鏈商會合作,把企業師傅,企業項目請進校園,建立“拉鏈學徒班”,與師傅們面向整個拉鏈行業共同承接拉鏈模具設計和制造的項目。
“合法的邊緣性參與”是新手的成長方法。當項目進入校園后,項目便在拉鏈學徒班的六個崗位中運作起來。當一個新手學徒參與到現代學徒的集體中,一開始學徒僅僅從事一些簡單的、非核心的輔助工作,經過一段時間后,師傅會嘗試安排比他熟練的學徒承擔教他的責任,逐步地,在大量時間的投入和高度的努力中,成為一個熟練從業者。因此,能夠制造一套合格的拉鏈模具,就被視為學徒模具工變成為“熟練模具工”的根據。
(一)招收學徒
依托行業,對接產業,學校與行業(商會)共同制定招收學徒的要求和標準,并按計劃招生。學徒和學校、商會具有契約關系,在校學習期間拉鏈商會及會員企業將提供獎學金。頂崗實習半年時間,在讀學生與拉鏈商會成員企業、學校簽訂 “三方協議”,拉鏈商會成員企業必須與學生簽訂勞動合同,參與繳納社會保險。實現學生招生培養、頂崗實習、崗位就業對接,實現招生即招工。
(二)引進師傅
與拉鏈商會合作,校會雙方共同參與人才培養的全過程,可以避免單獨與一家或幾家企業校企合作存在的不穩定性。商會將派駐技術骨干(師傅)常駐學校,聘請六名廣東拉鏈商會專家作為指導專家,五名專家常駐學校作為專業技術人員。
(三)傳承技藝,培育工匠精神
現代學徒制是傳統學徒制的內涵與職業教育形式的統一體,企業和學校成為學生技能和素質養成的共同體。模具專業的現代學徒制試點工作具體為引項目入校的合作方式、雙主體的育人模式、“崗位輪換,精通一項”的學習方式、真實企業化的情景學習。
比如,校商雙主體的育人模式。其內涵是師傅傳授技術經驗,教師進行專業基礎及思想文化教育和感染。現代學徒制理念下,企業既是用人的“客戶”,更是教育的主體。企業通過商會這個大平臺,為“拉鏈學徒班”提供技術骨干(師傅),在學校的車間,師傅是向學徒傳播技術技能的傳授者,而教師則是教學管理和素養教育的主體。教師和師傅交替式培訓和學習,約2/3的時間用于接受師傅的培訓,約1/3的時間是接受學校教師的理論知識學習。
(四)考核評價
現代學徒制中的學生,考核的是行業和教育部門,獲得行業認可的崗位資格證書,進入行業,可獲得相對應的薪酬等級。
從2014年3月,現代學徒制項目在我校落地兩年多,它能突破一些困難,讓行業參與到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的過程中來。它是實現“學校與企業(行業)對接,專業與產業對接,師資與師傅對接,教學與崗位對接”的有效途徑。
責任編輯 賴俊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