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山西銷售分公司 孫改梅
國有企業資本經營的問題及對策淺析
文/中國石油天然氣股份有限公司山西銷售分公司 孫改梅
在經濟發展“新常態”以及供給側結構性的背景下,加強國有企業資本經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本文簡單介紹了國有企業資本經營的特點,分析了我國國有企業資本經營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解決國有企業資本經營問題的對策。
國有企業;資本經營;問題;對策
國企改革作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的關鍵內容,相關配套改革文件正在逐步完成,改革步伐逐漸加快。但我們也注意到國企改革作為我國深化經濟改革的關鍵有其難度和現實壓力,現階段的國企改革仍然存在著“等、靠、要”的現象,主動求新、求變、求改革的動力仍然不足。國企實施資金運營目的是讓股東本身價值有所提高,順應發展的需要,讓國企的管理人員得到比較多的收入,此是國企未來發展的趨勢,同時是現代國企管理所不可或缺的。國企實施資本運用可以讓其得到較多的發展機會,讓國企的管理成效深入提高,讓國企的運營目標更全面的達成,讓國企的運營費用大幅減少,換言之,國企的資本運營便是國企以資本價值提升為核心所開展的運營活動。
(一)國企的資本經營指的是以資本升值為核心所實施的公司運營體制。此種運營體制要求公司在經濟運營中注重自身資金的投入產出比,注重資本形態的價值。
(二)國企的資本運營屬于一種現代化經濟組織的管理理念,是以資本價值為中心的運營活動。在運營活動中,把國企可以運用的資源全部加以重組整合,國企的生產要素同樣是其可以重組整合的資本。國企的資本運營還應當關注國企本身的技術、專利等資本的投入產出比例,注重國企的價值轉變成效。
(三)國企的資本運營讓其運營范圍增大。同時也讓其價值上升空間增大,推動其長期、穩健發展。國企的資本經營應當注重其資金籌措形式與信譽管控,在合并、并購中,達成自身資金的升值。從此層面剖析,國企是資本升值的平臺,資本依托國企的舞臺完成升值。
(四)國企的資本運營帶有很高的風險。國企的合并、重組、整合、資產分離、并購等過程中具有特別高的運營風險,如果國企的合并、重組、整合、并購沒有取得成功,那么資本不但不能實現升值,企業本身也會遭受巨大損失。
(一)資本經營主體含義不明確。立足于理論層面而言,資本運營的主體是公司,可是因為國內制度環境的獨特性,讓資本經營的主體含義不明確。當前,在國內國企資本經營中,常常把政府視為資本經營的主體,把政府的傾向與政府上市數額配置視為國企資本經營的關鍵,這是由于國企的資本經營重點依托政府的大力扶持,此種依托很大程度上妨礙了國企資本的高效經營。
(二)資本經營進展效率緩慢。大多是因為經營動力不夠,資本經營的重要推動力依舊是技術方面的革新,技術是公司資產升值最有效的促進力量。當前,中國在新技術方面的運用和革新依舊不夠,關鍵的技術革新主體并非國企本身,而是國企之外的科研院所。另外,技術研發和革新的資本來源缺乏多樣化,致使國內大多數國企在技術革新方面的資本投入和經濟水平高的國家比較,有很大差距。
(三)政府實行的資本經營調控工作成效不理想,其公允性也待于增強。資本經營的基本性功能便是依托市場這個無形的手整合國企資本分配。可是,部分特殊國企的組織性和殘酷的社會競爭相沖突,此便需要政府進行調控。盡管國內有關政府組織不斷進行變革,可是層級眾多、效率不高、機構繁雜的狀況依舊未得到改觀。
(一)深化國企對于資本運營價值的認識。唯有國企的管理人員對資本運營功能與作用有了全面深刻的認識,縷清國企資本運營的含義,才可以在國企成長中重視資本運營,才可以全面發掘國企資本的發展能力,開拓更多的資本籌措途徑,選取更適宜國企的資本籌措方法,培育國企的資本價值,提升其整體競爭實力。
增強國企在運營風險方面的管控。關于外部環境層面,國企應當深入健全資本運營方面的制度規章和政府活動,增強國企機制的革新,構建完善的市場體系,開拓更多的資本籌措途徑,增快國企經濟機制變革。關于內部環境層面,國企應當構建合理的人才管控體系,增強對信息風險的管控,實現對技術風險的戰略性預防與組織性預防。
(二)清理國企負債且全面補充資本。國企本身所產生的部分問題也會對國企的成長造成不良的影響,譬如資本缺乏、債務太多,我國國企資本運行的狀況比較繁雜,由于最后的資產所有權在中央政府的手中,國企僅是在政府的集中管控下得到權利來運營國有資產。可是因為缺少來自社會、來自市場的競爭,盲目尋求經濟效益,不僅會止步不前,也會導致主體不清晰甚至缺席。所以要增強管理與變革,科學配置,要想全面發展而且健全金融市場,應對原本的市場加以變革。還應明確參與者和市場條件資質的比較,逐漸構建起一個多元化的金融市場,讓其變成一個產品交易欣欣向榮的金融市場。
(三)增快國企技術革新。技術革新是提升國企資本經營成效的重要舉措,為此,國企應當把本身界定為研發者、技術革新的資金投入者、技術革新的受益者。在國企將來的成長歷程中,依據本身的狀況與市場的需要,增大技術研發和革新的力度,逐漸形成本身獨有的關鍵技術,且制造出競爭優勢突出的商品,為其資本運營打下根基。另外,國企還應當拓展全新的資本融通途徑,降低其資本籌措所承擔的風險,加強其資本運營的動力。
(四)推動國企資本運營市場的規范化發展。推動國企資本運營效率提升的基礎便是要對資本運營市場加以標準化管控,為國企資本運營打造優良的內外環境。對資本運營市場的集約化管控,可以推動國企的運營發展,還可以促進公司效益增長模式的轉化。政府應當改變其思想,不可對國企的運營管理過多干預,應當將自主權充分給予企業。所以,政府應當立足于整體的層面調節市場,整合經濟社會中的資本架構與產業架構,在恰當的時機、以恰當的方式予以國企相應的扶持和幫助。可是這并不代表著政府“做甩手掌柜”,而是把政府效能加以恰當的調整,從以前的正面干預轉變為推動發展、服務企業效能,進而提升國企的資本運營成效。
供給側改革作為十八屆三中全會“全面深化改革”之后的新熱詞,滲透于整個經濟的方方面面,包括制造業轉服務業、生產要素調整、國有企業所有制引入民營資本、政府與市場的關系處理等。因為提供終極產品的是企業,企業尤其是國有企業是供給側改革的主體。在此種情況下,國企做好資本運營,一方面可以確保企業穩健成長,另一方面還可以推動其迅速發展,讓國企在殘酷的市場競爭中取得勝利。
[1]崔雪松.國有企業資本經營的問題及發展建議[J].企業改革與管理,2016(14).
[2]張高照.我國國有企業資本經營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分析[J].時代金融,2015(36).
[3]張聞蒲.我國國有企業資本經營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商場現代化,201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