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婷婷
溫州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浙江溫州 325035
對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共享發展理念的思考
喻婷婷
溫州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浙江溫州 325035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描繪了我國未來經濟社會發展藍圖,提出“人人參與、人人盡力、人人享有”的共享發展理念。當前,我們必須準確理解這一發展理念的基本內涵,深刻認識其具體實踐價值,科學把握共享發展理念的實現路徑,以高度的思想和行動自覺將這個新的發展理念落到實處,最大限度激發人民群眾的積極性和創造性,為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前所未有的強大動力。
共享發展;一帶一路;精準扶貧
所謂理念,即看法、思想,是指上升到理性高度的思想觀念;發展理念則是指導發展行動的思想觀念。共享發展,就是必須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作出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體人民在共建共享發展中有更多獲得感,朝著共同富裕方向穩步前進。這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也是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的集中體現。維護社會公平正義,著力增進人民福祉,就是共享發展理念的實質;人人參與、人人盡力、人人享有,就是共享發展的基本內涵。
“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各有其具體內涵,針對的問題各不同,指向的目標也都不一樣,但彼此之間相互融通、相互促進,是一個有機得整體。其中,創新是經濟社會發展的第一動力,也是整個國家發展的原動力,因而位居五大發展理念之首;協調、綠色、開放是經濟社會發展的三個重要支點,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內在要求,居于五大發展理念之中;共享是經濟社會發展的目的和歸宿,是五大發展理念的落腳點。在社會主義社會,發展的目的是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人民始終是發展的中心,增進人民福祉、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始終是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這也是共享發展理念的通俗表述。過去30多年中,我們的改革發展取得了很大進步,但對發展成果如何分享重視不夠,一些社會問題比較突出。主要是一些地區、行業、社會群體,沒有分享到改革發展的成果。十八屆五中全會將共享發展理念與創新、協調、綠色、開放發展四大理念放在一起,就是要解決這一問題。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創新、協調、綠色、開放發展是發展的手段,共享發展才是未來發展的目的。
“共享”不是一個抽象的概念,而是實實在在體現在政治、經濟、外交、社會等領域的方方面面,尤其是在教育、醫療、就業、扶貧、食品安全等民生領域體現更多。共享,就是給人民更好的生活,增進人民福祉。
(一)共享“一帶一路”發展新機遇
習近平總書記2013年秋首倡共建“一帶一路”戰略構想,無論對于全球經濟重新走向繁榮,還是對中國發展邁上新臺階都產生了十分積極的影響。2015年4月,他在巴基斯坦議會的演講中強調:“中國提出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倡議,是在新形勢下擴大全方位開放的重要舉措,也是要致力于使更多國家共享發展機遇和成果。”
“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基礎設施普遍落后,國家之間基礎設施連接不暢,嚴重制約區域經濟發展。無論是促進各國經濟發展,還是深化區域經濟合作,都需要加快沿線地區基礎設施建設。這無疑孕育著巨大的市場。據麥肯錫公司統計,截至2015年3月,亞洲地區已公布的超大型基礎設施項目約有1300個,投資總額達4萬億美元?;A設施建設需要資金和技術,需要鋼鐵、水泥、工程機械和裝備基礎設施的各種各樣的設備系統。相關國家可以利用各自的生產優勢和基礎設施建設經驗,在推動互聯互通的過程中,分享基礎設施建設的“紅利”。此外,在產業發展和結構升級方面,產業發展和結構升級是各國面臨的共同任務。經過多年的發展,各國在產業發展方面都形成了各自的優勢。如:中國的高鐵、核電、工程機械,俄羅斯的航空、航天科技,印度的服務外包和軟件產業,新加坡的現代服務業等。通過在產業發展方面的合作,不僅能加快擴大相關國家的現代產業總規模,而且能加快提升相關國家的經濟結構。
“一帶一路”讓中國與沿途國家的發展戰略和夢想同聲奏鳴——中國夢同土庫曼斯坦的“強盛富民”時代目標對接,同哈薩克斯坦的“2050年發展戰略”呼應,同烏茲別克斯坦的“福利與繁榮年”規劃共鳴,同吉爾吉斯斯坦的“國家穩定發展戰略”交匯……,共建“一帶一路”、共享發展機會、努力尋求利益最大公約數,需要有關各國從人類永續發展的需要出發,摒棄狹隘利益,持久合作,實現互利、共贏。
(二)實施精準扶貧,共享發展成果
共享,是解決“為誰發展”的問題;脫貧,是回答“誰來共享”的問題。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共享發展的理念,共享發展要守住民生的底線。“守住底線”就是要守住減貧底線。我國扶貧開發始于上世紀80年代中期,通過近30多年的不懈努力,6億多中國人甩掉了貧困的帽子,取得了舉世矚目的輝煌成就,但我國目前仍有7000多萬人口沒有脫貧,扶貧攻堅任務依然十分艱巨?!吨泄仓醒雵鴦赵宏P于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決定》指出,“扶貧開發事關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事關人民福祉,事關鞏固黨的執政基礎,事關國家長治久安,事關我國國際形象。打贏脫貧攻堅戰,是促進全體人民共享改革發展成果、實現共同富裕的重大舉措,是體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的重要標志”。如果說“全面小康與中國夢相互激蕩,凝聚為全社會的‘最大公約數’”,那么,扶貧、脫貧則是全面小康的“最后一公里”。
古人云:治政之要在于安民,安民之道在于察其疾苦。習近平主席在2016年新年賀詞中表達了憂民的情懷:“讓幾千萬農村貧困人口生活好起來,是我心中的牽掛。我們吹響了打贏扶貧攻堅戰的號角,全黨全國要戮力同心,著力補齊這塊短板,確保農村所有貧困人口如期擺脫貧困?!苯ㄔO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堅持以消除貧困為首要任務,以改善民生為基本目的,以實現共同富裕為根本方向。我們能否在“十三五”實現科學治貧、精準扶貧、有效脫貧,是對我國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的時代考驗。
到2020年努力使“我國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是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的明確要求?!吨泄仓醒腙P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指出,“農村貧困人口脫貧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最艱巨的任務”對解決貧困問題在我國現階段的戰略地位做出了準確定位。沒有農村貧困地區的小康,是不完整的小康。如果到2020年僅僅完成“生產總值”和“人均收入”的翻番,這樣的小康不可能是全面的小康,屆時貧困人口依然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短板。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不能一邊宣布全面建成了小康社會,另一邊還有幾千萬人口的生活水平處在扶貧標準線以下,這既影響人民群眾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滿意度,也影響國際社會對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認可度?!苯鉀Q農村貧困問題事關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百年目標的實現,更是對我們黨執政智慧和執政能力的重大考驗。事關人心向背,事關黨的執政基礎和國家長治久安。
除此之外,共享發展理念還體現在“互聯互通?共享共治”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的構建、“美麗中國”的生態文明建設等各個領域的方方面面。過去30多年中,我們的改革發展取得了很大進步,但對發展成果如何分享重視不夠,一些社會問題比較突出。改革發展成果沒有得到共享。五中全會將共享發展理念與創新、協調、綠色、開放發展四大理念放在一起,就是要解決這一問題。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的,“生活在我們偉大祖國和偉大時代的中國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機會,共同享有夢想成真的機會,共同享有同祖國和時代一起成長與進步的機會”。創新、協調、綠色、開放發展是發展的手段,共享發展是未來發展的目的。
改革開放之初,國家經濟在取得快速發展的同時,出現先富地區、階層、群體,區域、城鄉、行業社會群體之間的收入差距逐漸拉大的狀況。共享改革發展成果的問題逐步凸顯出來。針對這種情況,早在1993年9月,鄧小平同志就曾尖銳地指出,“少部分人獲得那么多財富,大多數人沒有,這樣發展下去總有一天會出問題。分配不公,會導致兩極分化,到一定時候就會出來。這個問題要解決”。當前,我國的發展與拉美國家當年的發展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也面臨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嚴峻考驗。2014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亞太經合組織第二十二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上提到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他說,“探討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問題,抓住了重大、前沿的國際經濟議題”。“我們決心共同探索適合自身實際的發展道路和發展模式,加強交流互鑒,豐富亞太發展新理念新思路,形成多元發展、齊頭并進的局面。”以習近平為總書記的黨中央,以寬廣的國際視野來謀劃中國的發展,共享發展理念的提出,總結和汲取了拉美國家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歷史教訓。
十八屆五中全會從增加公共服務供給、實施脫貧攻堅工程、提高教育質量、促進就業創業、縮小收入差距、建立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的社會保障制度、推進健康中國建設、促進人口均衡發展等八個方面對如何實現共享發展作出了一系列戰略部署。貫徹落實共享發展的戰略部署,不僅要注重技術層面的設計和安排,也需要注重制度層面的建構和完善。
(一)推進國有經濟改革,調整所有制結構
2016年4月,全國已有25個省公布國企限薪令,老總年薪最多為職工8倍。對這一問題的討論,從2014年8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的會議對于不合理的偏高、過高收入進行調整,形成中央管理企業負責人與企業職工之間的合理工資收入分配關系,合理調節不同行業企業負責人之間的薪酬差距,促進社會公平正義,作出這一決定以來一直存在?!皣薪洕母母飶膩聿皇恰c不要’的問題,而是如何更有效和公平的問題;從來不僅僅是一個經濟問題,而更是一個政治課題?!庇纱诵枰M一步討論的是,國有企業所遭受的種種詬病中,有些問題(比如國企領導人高薪論和行業收入差距論等)確實不容忽視,必須正視并加以解決,否則國有經濟之于社會主義的意義不但會被嚴重削弱,而且有喪失國有經濟作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基礎意義的可能。國有經濟之所以有存在的必要,主要的根據就在于它承擔著貫徹和體現社會主義價值的功能,這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的國有經濟與資本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的國有經濟的本質區別。完善國有經濟,拒絕大規模私有化,推動所有制結構轉型升級。
(二)加快有利于公平正義的具體制度的建構與完善
共享發展理念提出的初衷首先在于對社會貧困人口、弱勢群體的特別關注。對于這部分群體而言,機會平等、社會公平正義遠遠沒有得到充分兌現,只有通過社會保障、教育等資源的均等化等的一系列努力,才能逐步實現機會平等與事實平等的統一。這就決定了共享發展必須堅持底線思維,在相應政策的制定和制度的完善上,做出最有利于社會貧困人口、弱勢群體的安排,明顯增加低收入勞動者收入,不斷提高低收入群眾生活水平和質量,縮小社會貧富差距。通過構建和完善保障社會公平正義的制度體系,進一步鞏固公平正義的社會秩序,最終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為實現第二個一百年奮斗目標打好基礎,這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在新的歷史階段所要堅持的方向和要完成的重大任務。
有些人認為共產主義關于人類共享經濟社會發展成果的目標太遙遠,是無法實現的烏托邦。實際上,馬克思關于“世界歷史”的理論和“兩個必然”的思想,正在被實踐所證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由理論到實踐的發展,充分證明了馬克思主義關于科學社會主義的設想并非空中樓閣而正在發生的全球化浪潮、經濟一體化、互聯網革命、命運共同體等理論與實踐,不但沒有證明私有制和資本主義的永恒,反而證明了共享發展符合人類社會發展的必然規律,是一定能夠實現的。
[1]李偉.共享“一帶一路”發展機遇[J].北方經濟,2015(09):4-8.
[2]馬小寧,杜尚澤,裴廣江,王遠.“一帶一路”共創共享發展新機遇[N].人民日報,2014-07-01(6).
[3]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決定[N].人民日報,2015-12-08(1).
[4]習近平.關于《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的說明[N].人民日報,2015-11-04(2).
[5]鄧小平年譜(1975—1997)下[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4.
[6]劉武根,艾四林. 論共享發展理念[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6(01):93.
[7][8]習近平.共建面向未來的亞太伙伴關系—在亞太經合組織第二十二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上的開幕辭[N].人民日報,2014-11-12(2).
[9]蔣永穆,張曉磊.共享發展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6(03):76-77.
[10]吳曉波.國企改革不僅僅是經濟問題[EB/OL].新浪網,2015-08-19. h t t p://f i n a n c e.s i n a.c o m.c n/z l/ lifestyle/20150819/075723004026.shtml.
[11]吳波. 共享發展理念與中國道路的新探索[J].中共貴州省委黨校學報,2015(06).23.
[12]王淑榮,許力雙. 共享發展理念的重大意義與實踐指向[J].紅旗文稿,2016(04):16.
喻婷婷(1992—),女,溫州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思想政治教育專業14級研究生。研究方向:科學發展與社會和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