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呂長慶
讓農民“增富”
○ 呂長慶
做好“三農”工作,繞不開的話題就是如何促進農民增收。如今,資源要素在城鄉之間流動加快,農業產業發展迎來機遇。
讓農民共享增值收益,需要增強龍頭企業為主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帶動作用。應看到,不少企業對于帶動農民增收缺乏主觀動力,甚至把帶動農民增收,當作賠本買賣。實際上,作為產業鏈條上的兩個重要環節,農企和農民是天然的利益共同體,離開了農民提供質量穩定的原材料、悉心的生產管護,企業想獲得增值利潤就成了無源之水。因此,一方面要建立有效的利益聯結模式,為農民分享產業增值效益提供制度保障。另一方面,也要強化對新型經營主體的政策扶持,并與企業帶動農戶力度掛鉤,讓愿意支農幫農的企業得到更多實惠。
共享產業增值收益,也要尊重農民的主體地位,發揮他們的創造力。如今,不少種地能人也投入到農業規模化和產業化經營的大潮中,探索出了土地托管、入股等各種利益聯結模式,帶動農民增加收入。他們與農村、農民的感情聯系更緊密,也愿意成為農民的致富帶頭人。未來,應該加大培養這些新型農民,激發他們的帶動作用。
實現農民共享增值收益,還應將其放在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宏觀格局中。尋找比較效益更高的產業是破解難題的關鍵。要以市場為導向,立足自身特色,讓有效供給與需求實現精準對接。產業效益好了,鏈條上各環節增收才有保障。
總之,中國要富,農民必須富。當前,家庭經營收入還在農民收入構成中占據重要地位,必須通過創新增值收益共享模式,讓農民享受到產業增值成果,過上腰包鼓鼓的好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