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瓏瓏 黃金燕
廣東嶺南職業技術學院 廣東廣州 510663
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有效途徑探索
黃瓏瓏 黃金燕
廣東嶺南職業技術學院 廣東廣州 510663
基于黨的十八大背景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提出是在高度提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基礎上,將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價值本質進行外顯,并為踐行偉大復興中國夢注入動力之源。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全方位融入于國民教育之中,是當前進一步推進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建設步伐、并培養出合格社會主義建設接班人的重要保障,而高校思政教育作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重要陣地,如何實現有效踐行途徑的開辟,亟待解決。本文就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的踐行途徑問題進行了探討,并提出了一系列對策。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踐行;途徑;探索
在新時期下,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一偉大事業離不開人民群眾的支撐,而思想作為行為的先導,要想凝聚群眾之力量,就需要始終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動搖,以這一價值觀來引領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穩步前行。基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下,被高度凝練成了24個字,而簡單的24個字背后則蘊含了新時期社會主義文化建設以及思想道德建設的方向,而只有確保國民在樹立正確價值取向的基礎上,具備較高的思想道德素質,才能夠更好的服務于文化軟實力的建設與提升。
所謂的價值觀指的是社會個體對客觀事物的觀點,在本質上而言,人生觀、世界觀與價值觀本身存在著一致性,而其中的價值觀則是指導與規范人的行為的方向標,而正是基于人們個體思想的不同,相應的價值觀也就存在著一定的差異性,而思想作為行為的先導,在不同價值觀的引導下,人們的行為則就不同。而所謂的核心價值觀則是基于社會群體性角度下,在對社會事務進行判斷時,核心價值觀則就成為了人們行為的一種準則,而這一準則會隨著社會環境的變化而不斷變化,在不同的社會經濟、政治以及文化等環境下,相應的核心價值也會隨之發生改變,而對于一個國家與民族而言,核心價值觀是價值體系的本質內容,起著關鍵性的引導作用,對于一個國家而言,是國家制度變革與公民核心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所在。
而基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下,其首先需要與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相吻合,在我黨的十八大下,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行了高度概括,24字準則成為了國家以及社會群眾所應遵守的核心準則。基于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奮斗目標下,要想實現國家的富強民主與文明和諧,就需要立足于這一時代精神下,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思想與行為的導向,進而才能夠凝聚全社會的力量,為最終實現偉大復興中國夢奠定基礎。
基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下,其基本內容為:第一,基于國家層面而言,其所倡導的價值標準為富強、民族、文明、和諧,所展現的是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目標;第二,從社會層面而言,則是針對自由、平等、公正與法治,這一我黨一直以來所堅持的價值取向與追求,在全面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過程中,這一核心價值觀是凝聚黨與人們群眾力量的重要保障,同時也是化解社會矛盾的基礎;第三,基于公民個人角度出發,所強調的是愛國、敬業、誠信與友善,核心是追求真善美,以在繼承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基礎上,共創社會主義文明新風。
在改革開放逐步深入的背景下,國際市場的形成下,促使經濟、政治以及文化等逐漸呈現出了融合發展之趨勢,而在多元文化的背景下,西方文化價值理念與中國文化價值取向發生了碰撞。在中國的歷史長河中,一直以來所信奉與追崇的是儒家思想,并與道家思想融合,同時不斷將外來文化進行吸收,其中佛教理念與之相混合,而在馬克思主義思想傳入中國后,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與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逐漸成為了主導思想,但是,在此過程中,中國傳統文化理念依舊存在于中國人思想中。而隨著西方資本主義思想的傳入,享樂主義、拜金主義等一系列思想的侵入,腐蝕了中國人的思想,相應價值理念隨之動搖,進而阻礙了社會主義建設與發展的步伐。在多元文化的沖擊下,社會內部矛盾越加復雜,各種貪污腐敗行為的發生使得民眾對政府的信任度逐漸降低,貧富差距的加大促使國人心理之間失衡,加上醫療、就業等保障制度體系的不健全以及社會公德的缺失,而西方敵對勢力也從未放棄對國人思想的“進攻”,借助網絡等途徑,將西方極端宗教主義以及分裂主義等思想滲入群眾思想之中,而中國的文化與教育等逐漸陷入這一圈套之中,在動搖社會主義人民群眾價值理念的同時,嚴重威脅到了國家的安全并阻礙了社會主義建設事業前行的步伐。
在此背景下,面對多元文化的沖擊,在全面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國家的過程中,黨在十八大上再一次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置于高度位置,并進行了凝練,并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內涵進行了闡釋,同時也明確了新時期下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本要求。要想化解社會矛盾,凝聚人民群眾的力量,以實現偉大復興中國夢這一宏偉藍圖,就要求要積極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以促使國民能夠在樹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礎上,能夠以此為準則來約束與規范自身的行為,并具備崇高的愛國主義精神,始終堅持在共產黨的領導下,為實現富強、民族、和諧社會性得建設貢獻自身的力量。在此過程中,通過良好社會環境與氛圍的營造,化解當前在多元文化沖擊下所帶來的思想矛盾,凝聚國民的精神力量,以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踐行為基礎,通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養,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的穩步前行奠定基礎。
(一)實現理論創新
理論創新是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礎與支撐,在全面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過程中,要想借助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深入推行,就需要借助實踐來不斷證明其所具備的科學合理性,進而才能夠以強大的說服力將馬克思主義中化理論深入身心,并充分發揮出其所具備的作用。而在實踐與創新的過程中,也就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供了理論支撐,在中國,中國共產黨作為執政黨,在與西方資本主義的較量中,之所以能夠實現輝煌黨史的書寫,在于獲得了廣大人民群眾的支持,同時也就促使相應的價值理念能夠得到社會大眾的認同,而這一價值理念認同程度的高低,則直接關系到了一個國家軟實力的強弱。
對于高校而言,作為宣揚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以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主要陣地,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踐行與高校思政教育相融合,則能夠借助這一途徑來逐漸實現“三個自信”目標。在此過程中,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涵進行充分詮釋,并結合當代大學生的認知特點與所生長的環境特征,將理論與實踐進行有機融合,促使當代大學生能夠意識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地位,并在強化其認同感的基礎上,促使且能夠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自身思想道德與行為的準則,進而為提升國民的素質以實現文明、和諧社會建設目標,并凝聚國人的力量來實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目標。
(二)實踐養成以具備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要想促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能夠切實深入人心,成為人們思想行為的最高準則,就需要融入于社會實踐與生活之中,進而促使社會大眾能夠切實感受到何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實際踐行的過程中,則要求要進一步強化道德修養,在不斷學習的過程中,能夠具備明辨大是大非的基本能力,在具備良好政治素養與面貌的基礎上,做到知行合一,進而才能夠促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真正的發揮出自身的作用與價值,以在凝聚社會大眾思想與行為力量的基礎,為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穩步前行提供動力支撐。
而在社會主義轉型的關鍵時期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同教育雖然面臨著重重挑戰,但是,國內社會本身的宏觀環境為此提供了機遇,尤其是在全面推進城鎮化建設步伐的過程中,我國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以及信息化的持續深入,促使人們具備了接受全新價值觀念的環境基礎,加上人口流動速度的加快,促使地域文化本身的局限性被打破,并逐漸形成了社會主義法治文化,而教育事業的蓬勃發展以及互聯網覆蓋范圍的不斷拓展,都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開展提供了途徑。而抓住這一發展機遇,則能夠促使的當代大學生在認同這一核心價值觀的基礎上,將其作為自身的價值理念與行為規范,能夠在多元文化的沖擊下,具備社會主義價值理念,并以此來引導自身的思想、指引自身的行為,促使具備更為強大的民族自信心,借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以及制度自信,為實現合格社會主義建設事業接班人的培養開辟途徑。
(三)借助辯證引導這一手段來確保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成功踐行
在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過程中,主要的衡量標準之一在于當代大學生的認同程度,只有獲得高度認同,才能夠促使社會主義理論與制度實現自身作用的發揮,充分服務于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國家這一目標的實現。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背景下,政治、文化等的碰撞與融合下,使得社會主義新時期建設事業面臨著諸多的矛盾,要想在解決矛盾的基礎上,具備應對這一挑戰的實力,就需要基于多元文化與價值取向這一背景下,在明確群眾利益訴求的基礎上,通過對社會思潮的整合,強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引領能力,進而才能夠為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順利前行奠定基礎。
在實際踐行的過程中,則就要求要在堅持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基礎上,基于社會個人所呈現出的多元價值理念下,以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來促使人們能夠更好的明確馬克思主義的內涵與實質,促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社會實際生活相融合,并解決好先進新與層次性間所呈現出的矛盾與問題,以此來保證人民群眾在認可這一核心價值理念的基礎上,成為社會主流思潮。同時,要在進一步落實文化傳承與創新工作的基礎上,兼顧文化“走出去”戰略,以促使世界范圍內的絕大部分人能夠更加深刻的認識何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借助其中的和諧發展等主題思想,逐漸將這一認可范圍進行拓展,并實現中國傳統文化的弘揚,以海納百川的包容力來展現出中國的氣度,并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來提升民族的凝聚力。
(四)以大眾傳媒為載體來創新踐行手段
在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過程中,要想促使這一思想理論能夠被社會大眾所認可,進而形成相應的理論思潮,就需要基于現代社會背景下,實現媒介與手段的創新。而基于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下,互聯網成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全新媒介。對于當代大學生而言,網絡逐漸成為了其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網絡世界中,能夠隨時隨地接收到各種新鮮的信息,同時也能夠針對所關注的事件給出自己的觀點。而為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能夠切實在網絡陣地中站穩腳跟,并借助網絡實現傳播,就需要結合當代大學生的認知與接受特點,借助網絡陣地來實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理論的宣揚,并逐漸占領學生的思想與精神陣地,在凝聚人心、激發正能量的同時,逐漸提升中國的文化軟實力,進而才能夠為社會主義建設事業實現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
綜上,當前中國正處于轉型發展的關鍵時期,在全面打造具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國家的過程中,思想作為行為的先導,需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踐行來凝聚社會大眾的精神力量,促使社會大眾在高度認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礎上,將其作為自身思想與行為的最高準則,始終圍繞在共產黨的領導下,強化國人的三個自信,進而才能夠為實現偉大復興中國夢這一宏偉目標注入源源不斷的動力。
[1]張志剛.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有效路徑探析——以中小學為例[J].集美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4,02:79-82.
[2]孫蘭英.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現實途徑[J].北京教育(德育),2014,09:21-23.
[3]游炎燦.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途徑研究[J].福建理論學習,2014,08:41-44.
[4]劉秋蘅,蔣仁福.推動實踐育人與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相結合的探索[J].教育教學論壇,2015,21:56-57.
[5]宋田桂.探索培育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有效路徑[J].發展,2015,09:88-89.
[6]王一凡.對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有效途徑的思考[J].人民論壇,2016,05:47-49.
[7]王奎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育踐行途徑研究[J].石家莊鐵道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04:82-85.
[8]傅永軍.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有力有益探索——《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踐行問題研究》評介[J].理論學習,2012,03:63-64.
[9]楊義芹.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同路徑論析[J].倫理學研究,2015,06:11-15.
黃瓏瓏(1990.8)男,漢族 ,浙江省溫州市人,2014年畢業于宜春學院思想政治教育專業,現廣東嶺南職業技術學院專職輔導員、國家心理咨詢師,研究方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與社會思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