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曉姍
新疆大學
PPP視角下的城市軌道交通股權配置研究
尚曉姍
新疆大學
PPP融資模式作為一種新興的產業投資模式越來越受到社會的關注,其“收益共享,風險共擔”的獨特優勢有助于擴大社會公共基礎設施的建設。隨著公民對軌道交通的需求,越來越多的城市軌道交通依靠PPP融資模式建設,這不僅提高了民間資本的投入,解決了資金的困難,也提高了建設的效率和工程的質量。本文從PPP模式的概念,起源與發展,及在城市軌道交通的應用和PPP項目的股權配置上做了簡單概述和研究。
PPP;運行方式;軌道交通;股權配置
公私合作制是指政府公共部門與私營部門為了滿足社會公共需求,提供公共產品或者服務而建立的一種長期的相互合作,風險共擔,收益共享的伙伴關系。在這種關系的基礎上,政府公共部門和私人部門可以發揮各自優勢提供公共服務,共同的分擔風險,共同的分享獲得的收益。在 PPP模式中,PPP項目的所有權歸屬公共部門。政府既是公共項目實施者、參與者、特許權授予者,又是項目的監管者。企業或公司作為PPP項目的投資方,主要承擔項目建設和運營的主要職能。
PPP項目運作流程是:項目發起人發起項目意向,政府通過授予與私人企業組成的項目公司特許權,由項目公司負責該項目的籌資、建設、運營等,達到特許期后,項目公司再將項目移交給政府。PPP項目融資的實質是:政府通過授予私營公司長期的特許經營權和收益權來換取基礎設施加快建設及有效運營。
在我國,早在改革開放,我國就開始有了公私合作制的雛形。1985年,香港合和實業公司與深圳經濟特區電力開發公司簽訂了合作興建沙角B火力發電廠的特許權協議。該項目是我國第一個BOT基礎設施項目,也是我國公司合作制(PPP)項目運行的開端。隨著近年來經濟的迅速發展,我國在公共產品和基礎設施領域仍存在巨大社會需求,公私合作制(PPP)又迅速被提上日程。2013年以來,國務院、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財政部和其他政府部門出臺了大量的政策文件,采取史無前例的措施推廣PPP模式。特別是自2014年以來,從中央到地方均推出大量PPP試點項目,標志著PPP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并由此掀起了又一波的PPP高潮。因此有人認為,2014年是中國PPP的元年,而2015年是中國PPP的突破年。
隨著當代城市的發展和人口的日益增多,建設能緩解交通壓力的軌道交通勢在必行。越來越多的大中城市開始建設地鐵,輕軌等一系列軌道交通。城市軌道交通是典型的社會型公共設施,兼具公益屬性和私人的營利性屬性,過去我們對這種具有雙重屬性的公共產品缺乏認識和實踐經驗,一般都是以政府獨攬全局或者全部推給市場模式運行,政府獨攬全局的方式造成項目實施資金不足,效率低下,全部交給私營部門又會因為缺乏有效監管造成項目的偷工減料,質量低下等一系列問題 。然而,現在的PPP融資模式恰好適應于這種兼具公私屬性的項目,將兩者結合起來以利于達到兩者的雙贏。
PPP項目的參與主體眾多,結構復雜,但在融資階段主要參與方是政府部門和社會資本方兩大主體。城市軌道交通PPP項目中股權資本的來源也主要是這兩大主體。資本在項目中的占有比例是對該項目的控制程度。在PPP項目中,社會資本雖然占據可觀的比例,但是由于公共項目的發起人是政府部門,社會資本方在項目中依舊沒有太多決定權,卻承擔了絕大多數的責任和義務。這種責權不對稱的現象極大地縮減了社會投資方對PPP項目的投資熱情。由于項目的可營利性,政府也不愿意放棄其中的股權控制。這就造成了政府方和社會資本方在股權投資比例上的矛盾。因此,PPP項目的股權結構配置不僅影響社會資本方的投資熱情,進而還會影響到其他領域的PPP項目的應用。
(一)合理的股權結構能降低成本,緩解政府的財政壓力。
我國已逐漸踏入城市軌道交通快速發展的時期,在此領域內引入PPP模式,并對這類項目進行合理的股權結構配置,具有以下優勢:(1)可讓社會投資方分擔在建設期的建設成本和風險;(2)可以通過協議方式讓社會投資方分擔在運營期的設施維護費用和更新費用,甚至可以承擔經營費用。而這種基礎設施項目的投資、運營仍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我國的經濟狀況的約束,因此,采用合理的股權結構能降低是成功實現PPP項目的關鍵。
(二)優化股權結構能合理分配風險,降低融資難度。
不同于一般的BT、BOT等模式,合理股權結構的PPP模式在項目初期就能夠進行風險分配,這時一部分風險轉移到政府部門,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私營部門投資風險,從而提高了社會資本參與的積極性,風險分配的合理性,更降低了融資的難度。在分擔風險的同時,公共部門與私營部門各自也擁有一定比例的控制權。基于以上特點,有必要對利用PPP項目建設的城市軌道交通進行股權結構的設計,進行合理的股權結構分配,才能確保項目的成功運行。
隨著我國社會發展速度的加快,交通需求迫切提升,要順利實施城市軌道交通項目,投資的股權比例是決定項目成功的重要因素,只有合理的股權結構,才能促使項目平穩和高效運行。然而在PPP項目中,由于不同城市的經濟狀況和社會狀況的特殊性,對于股權結構的配置并沒有普適性的法則,各地政府需綜合考量當地監管環境、籌集資金能力、投資人市場的接受程度以及具體項目所在行業特點等眾多因素,做出與當地發展相適宜的結構設計和權利義務安排。
[1]余暉.秦虹.公私合作制的中國試驗:中國城市公共事業綠皮書No.1.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2]王增忠.《公私合作制(PPP)的理論與實踐》[M].上海:同濟大學出版社,2015.
[3]張海軍,黃海明,張建明.PPP模式在我國軌道交通建設中的應用[J].現代交通技術,2015(1).
[4]孫連杰.淺談PPP模式在我國城市軌道交通中的應用[J].城市,2008(6).
尚曉姍(1990—),性別:女,民族:漢,籍貫:河南,學歷:碩士研究生在讀,單位:新疆大學,研究方向:民商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