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賓濤
西部高校輔導員處理大學生突發事件問題的探究
孫賓濤
本文通過對西安市北郊三所高校150多名學生網上調查,分析了西部高校大學生突發事件發生的因素,并建立了《大學生突發事件預警三級指標體系》。結合預警體系指標,走訪了部分高校學生工作系統的負責人及輔導員,總結工作經驗和體會,提出了輔導員處理突發事件原則、辦法、流程及注意事項。
突發事件 高校 輔導員 預警體系 學生工作
突發事件定義總體可以概括為:突然發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嚴重社會危害,需要采取緊急處置措施予以應對的自然災害、事故災難、公共衛生事件或社會安全事件。[1]
(一)基本概念
高校內由于大學生自身、家庭、學校或社會原因導致突然發生的,作用于大學生身上,造成或者可能造成大學生在工作、生活和學習秩序方面的危害,進而導致整個校園教學秩序失常或失控的突發事件。[2]大學生突發事件的主體為大學生。
(二)大學生突發事件類型
1、按照事件產生誘因分類
突發事件產生的誘因不盡相同,但總體可以分為自身誘因、內部誘因和外部誘因三個方面。
自身誘因主要來自身心方面,也就是心理問題和身體健康,起基本決定作用。內部誘因主要分為家庭關系和學校管理兩方面。外部誘因主要來源于社會問題。
2、按照事件性質分類
按照大學生突發事件的性質分類,主要分為政治類事件、公共安全類事件和學校管理問題類事件三個大類。
政治類突發事件的發生一定有國際或國內問題的背景,往往會涉及國家主權和領土、民族主義、行政用權、司法公正、非法集會傳教等問題。公共安全類突發事件可分為治安、公共衛生和自然災害三個方面。大學生在校園或社會上盜竊、搶劫、打架、攜帶或傳播傳染性疾病、破壞公共衛生設施、大學生或家庭遭受臺風、地震等都是引起大學生突發事件的原因。學校管理問題類突發事件與大學生的學習生活方面密切相關,主要包括學籍處理、教學管理、宿舍服務、餐廳飲食、公共設施建設等問題。
3、其他分類
根據參與范圍分為國際大學生突發事件、全國性大學生突發事件、地區性大學生突發事件。按照規模分為個體性突發事件和群體性突發事件。[2]
通過調查問卷研究發現,大學生突發事件發生因素主要分為四個方面,學生問題(自身問題)、家庭問題、學校問題和社會問題。
一級指標學生問題分為兩個二級問題指標:心理/身體,七個三級問題指標:學校適應/個人情感/人際關系/學業壓力/患有疾病/身體殘疾/體弱多病;
一級指標家庭問題分為兩個二級問題指標:父母關系、家庭經濟,五個三級問題指標:單親家庭/家庭變故/家庭欠債/家庭貧困/突發自然災害;
一級指標學校問題分為兩個二級問題指標:學習管理、生活管理,十三個三級問題指標:課程安排/學分設置/實踐管理/教學質量/實驗課程安全管理/運動場地安全/網絡安全/校園設施安全/餐廳衛生/校園施工安全/宿舍安全管理/校園交通安全/校區周邊安全;
一級指標社會問題分為四個二級問題指標:政治、災害、就業、社會風氣,十六個三級問題指標:民族分裂/涉日事件/攻擊黨和政府/敵對勢力分化/局部軍事沖突/自然災害/人為災害/公共衛生/就業困難/學術誠信/非法傳銷/民族及地區文化/極端愛國主義/非法傳教/拜金主義/法制觀念淡薄。
(一)處理的原則
輔導員一定要認清所扮演的角色和承擔的責任。充分把握學校黨委的工作要求和原則,對自己可以決定的事情要堅決、果斷的處理。一定要抓住鬧事的骨干學生和可以依靠的骨干學生。要堅持分化瓦解和賞罰分明的原則,對學生的信息和反饋的情況保密,對事件發展不利的學生要隔離。輔導員絕不能說過激的話,也不能做過激的事情。對處理過程中的情況和效果也要及時向領導匯報,如果事情超出輔導員控制能力范圍,要及時爭取公安機關的幫助。
處理大學生突發事件的總原則就是第一時間通報信息,第一時間處置,防止事態擴大化。
(二)處理的基本方法
輔導員第一時間趕到事發現場,掌握基本情況,采取有效措施穩定局面;將掌握的各方內容向分管領導和相關部門領導匯報,必要情況下與家長取得聯系,特殊情況要馬上聯系公安機關;有效穩定相關人員和群體的情緒;全力協助學校相關部門做好事件的調查、處理和善后工作;對參與事件的學生進行談話教育和引導,分析問題原因,總結工作經驗,調整工作思路。
(三)處理的注意事項
輔導員在處理大學生突發事件過程中,一定要注意防止事態擴大化無限蔓延、持續發展得不到控制,校內事件演變成社會事件,防止學生串聯,防止敵對勢力滲透,防止鬧事學生出現破罐子破摔心理。
[1]王萬志.和諧校園視角下的高校突發事件應對策略研究[D].杭州:杭州電子科技大學碩士論文,2009.
[2]何思.大學生突發事件預警指標體系的構建[D].廣州:華南理工大學,2010.
(作者單位:陜西科技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