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葉子
孰近孰遠(外一篇)
張葉子
前些日子去武漢園博會瀏覽各地園林美景,那些花草樹木姓甚名誰,我們拿著手機只要對著小小的二維碼掃描一下便一目了然,因而我認為自己已然了解花卉植物了。可自然界萬事萬物果真離我如此近嗎?恐怕依舊是遠的。最近因為要出一趟遠門,早間查詢了大洋彼岸和本地的天氣預報,告訴自己和朋友該如何照顧身體,帶傘還是加衣,似乎天氣冷暖已經被我們掌控。于我而言,了解天氣變化僅僅局限于氣象臺的預報,熟悉花鳥樹木只是憑借屏幕上一方閃爍的文字,“自然”于我仍是遠的。
所謂近,在我看來,意味著真正的接觸。幼時常同大人一起外出踏青野游,雖不懂得欣賞鬼斧神工之美景,卻從未有一刻覺得自然是遠離自己的。粗糲的樹木枝干、光滑的鵝卵石子、濃艷的天光日色、清澄的河流溪水,俯仰之間即可輕易感受。或許在數遍教導之后也不記得路邊的白色花朵屬于哪個綱目,晨起母親不指導添加衣裳便無疑要傷風感冒……但不知道植物名稱和天氣變化從未讓我感到自己與自然界的陌生。倒是如今,藉由手機的方寸屏幕,我看似把一切人類已知的自然知識握在手中,但卻時常感到與自然萬物隔絕的寂寞。我們是否只是從某種意義上對自然一知半解就算得上與自然親密無間呢?這樣理解恐怕太過膚淺吧。
身處穹頂之下,因著自然慷慨的饋贈而活,進而想要觸碰這份沉重的恩惠,去接近他無垠的大美。目力所及之處,盡覽光影流轉之美;踏出房門,就能體驗春之嬌美夏之熱烈秋之豐碩冬之凜然,又何必聚焦于屏幕上那方寸空間呢?知識,我們掌握它,并攜這些知識去大自然中親身感受、體悟,感恩自然的大美和精妙。
很多人,在享受高科技帶來的便捷生活中,幾乎不舍得花費點滴時間看向窗外,領略自然風物……如此,則是舍本逐末,南轅北轍了。
自然與人類,人類與科學、與知識、與自然,孰近孰遠,吾常思之。
也許有人覺得我矯情,管他大自然離我們遠還是近,埋頭過好自己的小日子就行了。而我,卻不能這樣“灑脫”。“兩小兒辯日”,相信大家都耳熟能詳,它告訴我們從不同的角度看問題會得出不同的結論。固執如我,一直覺得大自然離我們還很遠。我們對大自然的探索還遠遠不夠。
滿,是一種腹有經綸的沉默,因充實而寂靜無聲。而空是一種狂妄自大的喧嘩,因干癟而聒噪不休。中國的古諺說半瓶子醋瞎晃蕩,作家格拉謝拉·黑格爾的父親教導少年時期的
格拉謝拉·黑格爾說:“馬車越空,噪音就越大”。其實都是一個道理,無論是作為容器抑或是為人處事,吵鬧的家伙大都是腹中空空的。
中國還有句古話說無知者無畏,不知用在此處是否恰當,我想大概也有幾分這樣的含義,因無知所以無所畏懼,進而不論何時都愚蠢地發聲。這種事歷史上倒是很多,為此性命難保的人亦不在少數,山河淪喪的也能數出幾樁。幸而如今當權者總是頭腦充實的聰明人,喧嘩的無知者呆在了他們的角落里,若是一不小心給顛倒過來,不知有多少是非黑白都要重寫,更甚者民不聊生,日月無光。
我們在日常里總也會碰上這些人,有時在生活中,有時在網絡上。生活中的大概是敢怒不敢言,畢竟沒人想因為他人的愚蠢而惹得一身葷腥,網絡上可就大不相同,總有一些神奇言論成為大家一時間關注和嘲諷的焦點。我記得空間里曾有人轉發比較美國護照和中國護照的異同,說是美國護照上書“美國是你堅強的后盾”等大哥言論云云,而中國護照則相形見拙。從而引出中國政府怯弱無能,美國大爺鐵腕瀟灑之類的言論,盡管被證實此事其實是無稽之談,但仍有人借此批駁當權者不作為,又更加引出中國弱無縛雞之力,作為中國人心中絕望等等。我看著不知是好笑還是憤怒,若說此類是因愛國而過于偏激是客氣,概之以愚昧無知也未嘗不可。事實上歸根結底就是無知所致,這種人要是哪怕對政治有一星半點了解,恐怕也不會出此言論。又說到空間,似乎是人類智商的低谷,竟有人說出“我抽煙喝酒紋身但我是好女孩”這種自相矛盾的宣言。讀之不禁失笑,為自己的愚蠢與墮落找托詞,傳播負能量不說還帶壞小朋友。
如此種種數不勝數。事實證明,“無知者喧嘩”。從古到今皆是常態,菜市場里每每人聲沸騰,學府之中卻總是鴉雀噤聲、人人謹言慎行。或許你覺得這樣說是抹殺了市井生活的本質,實則不然,若是人人學富五車,我猜想殺豬的老板也是能夠談吐風雅,氣度不凡的。
沒有人愿意成為一輛聒噪的空馬車,不僅毫無價值,還打擾了林間漫步的人欣賞鳥鳴的雅興。無知者喧嘩,要想邁出離開“愚蠢”圍墻的腳步,首先要懂得閉上你喋喋不休的嘴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