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靈毓
基于鏡像理論下的《生命不能承受之輕》
鄭靈毓
《生命不可承受之輕》是捷裔作家米蘭.昆德拉的作品,同時也是世界文壇上較為著名的著作?!渡豢沙惺苤p》這部作品主要是通過講述托馬斯和特麗莎的愛情,表現出了作者對人生的思考。從鏡像理論的角度分析,可以讓讀者感受到不同主人公在他人的世界中一次又一次尋找自我的堅持與執著。因此,從鏡像理論的角度分析,可以加強對《生命不可承受之輕》這部作品內涵的認識,同時也可以領悟到更多的人生意義。
基于鏡像理論下的《生命不可承受之輕》是從自我、人生和他人世界的角度詮釋著作品對人生的價值。在經歷母親一次次的摧殘以后,主人公特麗莎決定離開自己熟悉的成長環境和唯一的親人,那一刻她踏上了尋找自我的旅途當中。在與托馬斯的婚姻中,特麗莎迷茫著自己和丈夫的感情,意在托馬斯的世界中尋找自我。她的每一次堅持和抉擇都可以通過鏡像理論去闡釋,因此,通過鏡像理論可以讓讀者對故事的發展形成一個更深刻的認識,同時也可以使讀者感受到作品的內涵與深意。因此,本文對基于鏡像理論下的《生命不可承受之輕》的分析具有重要的價值與意義。
米蘭.昆德拉是一位著名的小說家或者小說理論家,其作品往往蘊含著自身對事物的獨特見解,同時也不乏對時代、社會以及生命的思考。米蘭.昆德拉的智商要高于他的情商,他的作品總會給人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他總是用清晰的邏輯告誡著讀者什么是對的,什么是錯的。對待小說,米蘭.昆德拉也有著與眾不同的認識,他認為小說是一門藝術,但是這種藝術感只有在作品具有靈魂時才能夠得到體現。因此,他認為小說無非就是在思考故事和描寫故事的基礎上講述著一個有靈魂的故事。因此,基于這樣的小說創作邏輯,又可以將小說分為三類,即思考故事、描寫故事和講述故事。
《生命不可承受之輕》是作者對生命的思考,同時也是對生命的講述,小說中講述的生命是迷茫的、困惑的,同時也是多變的。故事起于托馬斯對愛情的思考,他站在窗邊思考著自己和特麗莎之間的情感,他不能理智的弄清這份感情是一種瘋狂的舉動還是真愛的降臨,這種迷茫使他在收留特麗莎和放棄她之間左右徘徊。特麗莎對托馬斯的猶豫也十分困惑,于是將自己的未來寄托在一個小箱子上,于是故事就在這二人的迷茫中展開了。
隨著故事的發展,讀者可以深深感受到托馬斯對不婚的堅持,在他的認識里婚姻和束縛是密不可分的,因此他不想將自己封鎖在婚姻的牢籠中。但是他又沒有辦法看到特麗莎痛苦,這種糾結與矛盾最終使他放棄了自己對不婚的堅持,逾越了自己的原則,與特麗莎步入了婚姻的殿堂。但是婚姻對于托馬斯而言只是減輕特麗莎痛苦的一種形式,風流浪子的本性依然沒有被約束。
故事發展到最后,特麗莎看著跟隨自己已經年邁體衰的托馬斯,霎時間突然頓悟:這一生愛的如此沉重和悲哀。最后,托馬斯和特麗莎在經歷最后一場狂歡以后在車禍中死去。這樣的故事結局與故事開頭相呼應,迷茫中開始,凄涼中結束。由此可見,《生命不可承受之輕》是一部充滿矛盾和迷惑的作品,但是它帶給讀者的思考確是多樣化的。
拉康的鏡像理論是建立在對自我身份和他人世界的分析,即每個人從出生的那一天便踏上了尋找自我的旅途,但是受到環境的影響,很多人在尋找自我的同時也漸漸地迷失著自我,將自己異化在他人的世界里,當陷入在自我和他人之間掙扎的戰爭中時,這種自我的異化將達到一定的程度,從而在別人的世界中形成自己的鏡像。
從鏡像理論的角度分析,特麗莎在他人的世界里一次次地尋找著自我身份。特麗莎的人生是悲慘而又壯烈的,特麗莎的母親在經歷愛情和婚姻的失敗以后,將所有責任完全歸于特麗莎,從而讓特麗莎從小便遭受著非人的待遇,為了獲得母親的認可,她對母親言聽計從,但是當成熟的特麗莎選擇離開母親的生活以后,特麗莎自我身份的尋找旅途便開始了。但是當他遇到自己的丈夫托馬斯以后,新的自我意識又漸萌生,當他毅然離開托馬斯以后,第二次自我身份的尋找道路又開始了。當他進入到混亂的戰爭中以后,不顧身邊人的要求堅持著自己的原則,此時特麗莎的眼中已經形成了不可動搖的自我身份。在特麗莎一次次在他人的世界中尋找自我身份時,讀者可以感受到特麗莎的成長和堅持,同時也可以感受到她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執著。
除了特麗莎以外,托馬斯也在特麗莎的世界中尋找著真實的自我,盡管和特麗莎已經建立了婚姻的關系,但是仍然堅持著自己的浪蕩本性,從某種意義上分析,這又何嘗不是一種“堅持”呢?因此,從逼著的角度分析《生命不能承受之輕》這部作品并不是在著重塑造宿命般的悲劇命運,而是用一種異化的視角審視著人生。
通過分析《生命不能承受之輕》的作者和故事情節,可以了解到《生命不能承受之輕》的創作環境以及故事發展的基本邏輯。在其基礎上,通過引入鏡像理論分析《生命不能承受之輕》的主人公特點,可以讓讀者用全新的視角審視特麗莎和托馬斯的人生狀態?;阽R像理論下的《生命不能承受之輕》,可以讓人感受到特麗莎對待人生的態度,同時在她一次次尋找自我身份的過程中,也讓人產生了不同的思考。
(作者單位:武漢大學附屬中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