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寶雞職業技術學院 于金霞
高職教學檔案信息化建設策略研究
文/寶雞職業技術學院 于金霞
隨著高職教育事業的快速發展,高職教學檔案資源數量與種類不斷得到豐富,對高職教學檔案管理工作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在此背景下,積極開展高職教學檔案信息化建設勢在必行。但目前,受資金投入、人員素質、管理理念的影響,高職教學檔案管理信息化建設的速度與水平仍有待提高。鑒于此,本文對高職教學檔案信息化建設的意義進行了分析,在此基礎上就今后如何有效開展高職教學檔案信息化建設提出了一些思路與對策,以供參考。
高職;教學檔案;信息化
高職院校信息化建設水平不斷提高的今天,教學檔案信息化建設已經成為必然趨勢,但目前,高職院校教學檔案信息化建設水平普遍不高,檔案管理人員對信息化建設的意義認識不足,信息化建設的思路與對策相對滯后。因此,積極研究高職教學檔案信息化建設的意義,并強化對教學檔案信息化建設的重視有著很強的必要性。
高職教學檔案不同于一般的檔案,有著極強的專業性和學科性,做好高職教學檔案管理工作對于推進高職院校教學、科研、校園文化建設有著重要的意義,是提升高職院校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基礎。隨著高職教育事業的快速發展,高職教學檔案的專業化水平進一步提高,檔案載體不再局限于紙張,電子文檔、光盤、音像制品等形式的教學檔案資源在不斷地豐富。在此背景下,一味沿用以往人工檔案管理方法,將無法適應教學檔案資源數量的增長速度及教學檔案資源載體的多樣化發展趨勢。因此,積極開展教學檔案信息化建設勢在必行。
高職教學檔案信息化建設除了能夠減輕檔案管理人員的工作負荷,滿足當今教學檔案的收集、整體、歸檔工作需求外,還為教學檔案資源的開發與利用提供了方便快捷的途徑,對充分發揮教學檔案資源的價值和體現教學檔案管理工作的服務職能有著突出的作用。
(一)樹立信息化管理意識。高職教學檔案信息化建設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為了保證該項工作長期、有效開展,首先要使教學檔案管理的參與者樹立信息化管理意識,能自覺地在日常工作中落實教學檔案信息化建設措施。這就需要高職院校檔案管理人員樹立以下意識:一是堅持以質量為核心的教學檔案信息化管理意識。即在信息化建設活動中堅持做到質量第一,保障信息化教學檔案資源的價值。二是樹立人性化和科學化的信息化建設理念。這要求檔案管理人員提高服務意識,以推動高職院校專業教學發展為目標,以學校師生對檔案服務的需求為導向,向其提供更專業、更具針對性的檔案服務,以確保教學檔案信息化建設與檔案利用者的需求相適應;此外,檔案管理人員要以發展的眼光看待信息化建設工作,根據學校專業教學的長期規劃,采納各學科教師的意見和建議,有的放矢地開展信息化檔案資源建設、開發與利用活動,以提升高職教學檔案信息化建設的科學性和有效性。
(二)豐富檔案內容,整合專業教學。為保證信息化建設的有效性,應不斷拓寬教學檔案的覆蓋面,使之與學科教育的發展相適應。這就要求高職院校在推動專業教學檔案信息化建設工作時,根據高職院校本身發展的需要,以及教師和學生的需要,拓展教學檔案資源的收集范圍、內容類型,不斷豐富教學檔案資源體系。其次,要使信息化建設具備更強的針對性和時效性,就要將其與高職學科教育工作進行有效整合。對此,應積極利用網絡平臺,大力推進專業教學檔案信息化建設模式,強化高職院校各系部教師與檔案部門的溝通與聯系,使兩者共同合作,通過信息化途徑,全面、系統地做好教學檔案的收集與管理活動。
(三)強化教學檔案管理隊伍建設。隨著高職教育、科研水平的不斷提高,教學檔案的專業化、學科化特征逐步提高,在此背景下,實現科學有效的教學檔案信息化建設,需要依托一支高素質的教學檔案管理隊伍。因此,高職院校檔案部門必須在信息化建設的同時積極采取檔案管理隊伍建設對策。對此,首先,開展各種培訓教育,如專題講座、專業知識競賽、專業素質考核、繼續深造、外出學習等,不斷提升教學檔案管理人員的專業知識水平、信息化素養、計算機技能等。其次,積極引進信息素質較高、創新能力較強的高素質檔案人才,不斷為高職教學檔案管理隊伍注入新鮮血液,促進教學檔案管理全員專業素質與信息素養的不斷提高,為今后的高職教學檔案信息化建設打下堅實的基礎。
綜上所述,高職教學檔案信息化建設是一項復雜性較強的系統性工程,需要學校、院系、檔案部門的共同努力。目前,高職院校檔案管理人員應在充分認識教學檔案信息化建設的功能與特點的基礎上,通過更新工作理念、整合專業教學、強化隊伍建設等途徑促進高職教學檔案信息化建設的長效發展。
[1]姜波.高職院校檔案管理的問題與對策——以LZ職業技術學院為例[D].西南財經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4.
[2]萬怡玲.淺談高職院校教學檔案信息化的建設[J].城建檔案.2013(8):81-82.
[3]劉國華.高職教學檔案管理研究[J].職業教育研究,2012(7):47-48.
[4]姜曉剛.面向服務的高職教學檔案系統集成研究[J].蘭臺世界,2010(5):3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