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丨李沃墻 臺灣淡江大學財務金融學系教授
全球供應鏈改變 臺灣青年就業更嚴峻
作者丨李沃墻 臺灣淡江大學財務金融學系教授
國際勞工組織報告顯示,截至2014年,全球大約有7330萬青年人失業,平均失業率將近13%;而臺灣整體失業率從2008年全球金融風暴之后的5.85%新高后,逐年下降至2015年上半年度的3.71%,創下2001年以來新低。但臺灣“主計總處”的統計資料指出,2014年臺灣15歲至24歲青年平均失業人數為11.2萬人,失業率為12.63%,廣義青年失業率達到15.39%。
影響青年就業的因素不一而足,但近年來,全球供應鏈模式的改變也漸漸影響全球青年的就業。再來是“紅色供應鏈”及“紅色資本”的雙紅效應對臺灣產業的排擠效應。再進一步闡述,過去臺商由臺灣接單、大陸制造的模式已衍變為大陸接單、大陸制造。而且大陸許多產業已建立完整供應鏈,并傾全力扶持重點產業。
另一方面,互聯網、物聯網的興起,到“互聯網+”,也改變就業的模式。電商的發展快速,復以“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政策推動,的確為青年提供很多的機會。由以上的分析可知,供應鏈改變、區域經濟熱潮、“互聯網+”,不但為青年就業帶來機會,也引發威脅。針對新的機會應好好把握;而至于威脅,則應以積極態度因應。
改善青年就業,要有配套措施。臺“行政院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為鼓勵未就業青年強化技能及提升就業能力,以促進就業;提供未就業青年訓練學習自付額補助,協助其順利就業,特訂定“青年就業贊”計劃。除了提供創業資源外,創業教育也非常重要。培養創業知識,也要培養創業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