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嚴嚴
明清文學作品中教師形象分析
楊嚴嚴
明清的很多小說、戲曲作品中都有對教師的描述,古代教師在世俗生活中的形象在這些作品中都有展現,為我們進一步了解古代教師形象提供了寶貴資料。本文從分析這些作品中的教師入手,探索當時人們眼中的教師形象,使教師形象從官方宣傳中的“應然”形象走入平常生活中的“實然”形象。
通覽《儒林外史》全文,近三百名人物中,教師只有 9 位,數量少并不代表不重要,首先,這 9 位教師在文中并不是可有可無的角色,相反他們對故事發展與情節設置具有重要的貫穿作用,如作者為了描寫周進,圍繞周進又介紹了一些栩栩如生的輔助人物,通過這些人物為讀者打開千形百態的士林社會,又由周進引入文章重要角色范進,轉而從主角變成下一人物的配角,使文章回回相扣;其次,教師形象對于全文的主旨揭露有必不可少的作用?!度辶滞馐贰分v述的是士林社會,以明清的知識分子為研究對象,這必然會聯系到當時的教育,而講教育又必然少不了教師這一教育中的重要角色;吳敬梓對他們或批評、或諷刺、或贊揚,為我們了解當時的教師形象狀況提供了具體案例。
在科舉盛行、“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時代,教師們是文化知識的象征,在普通老百姓心中是值得尊敬的一類人,第七回寫荀玫中了秀才后,拜見母親,母親歡喜到“自你爹去世,年歲不好,家里田地漸漸也花費了,而今得你進個學,將來可以教書過日子。”從胡屠夫和荀玫母親的言論中,教師是個體面可以維持生計的職業,是讀書人比較理想的出路。
老百姓對待官學教師與私學教師、是否取得功名的教師存在一定差別。對于“苦讀了幾十年的書,秀才也不曾做得一個”的周進,學生家長因為一件小事而對周進心存偏見,并把他辭了來家。第十二回中船家對權勿用的評價則更直接,“他是個不中用的貨,又不會種田,又不會做生意,坐吃山崩,把些田地都弄得精光。足足考了三十多年,一回縣考的復試也不曾取。他從來肚里也莫有通過,借在個土地廟里,訓了幾個蒙童。”可見,無一技在身并無功名的教師是被老百姓所不屑的。有無功名就意味著不同的待遇。
曹雪芹筆下的賈雨村經歷了到賈府做塾師、躋身于仕途到最終遭遇仕途淪落的過程,隱含了作者的良苦用心和人生價值觀。對于賈雨村這樣的“流俗”之輩,作者沒有做出鮮明的好惡價值判斷,在于作者揭示的不僅是某一類社會階層的歷史流變,而是揭示當時社會制度的演變與沒落,意味著游動在這一社會制度下的所有維護者也必將走向沒落的結局?!百Z雨村”的沒落代表著“賈雨村”式人生理想的教師的沒落,他們的沒落正是舊有制度和科舉制度下傳統社會形態衰敗的象征之一。
《梅花緣》中的“王延?!奔仁亲髌分械闹魅斯瑫r也是作者塑造的私塾教師形象。王延睿是個飽學的秀才,父母雙亡家境貧寒,經父親生前好友推薦做了退職太守方瑩之子的家庭教師,從貧困不濟到做家庭教師以教養讀,再到“中會元”,后又得授禮部侍郎。很顯然才華橫溢和品行高雅的王延睿是作者比較認同的教師形象。王延睿的人生經歷包含著作者的人生經歷和理想訴求,而王延睿人生理想的實現暗示著作者人生理想的替代性實現。
以上文學作品既是當時社會變革的產物,也是作者本人對人生踐行和反思的產物。作品中的教師大多數為私塾教師,同時也包括官學教師。他們人生經歷、人生理想和價值觀念或是作者本人人生經歷和價值觀念的寫照,或是對當時教師人生經歷和人生價值的態度和評判。無論屬于哪一種,都是關于明清教師世俗生活的寶貴資料,這些資料讓我們看到了明清“草根教師”人生的酸甜苦辣。
教師形象一直都是教育學、文學和社會學等學科關注的焦點。教師形象的變遷不僅反映了教師自身能力、素質、價值觀等各方面的改變,而且折射出社會的發展變化與主流意識形態的變更。這就要求在研究教師的視野上除了關注教學生活中的教師,還應關注世俗生活中的教師,然而,要實現這一點僅靠教育類的資料顯然是不足的。原因在于社會給教師規定的信念和教師自己的信念在教師的教學行為和日常生活中所起的作用存在一定的區別,要了解這些信念指導下教師的真實生活,就需要深入到教師的世俗生活中去探尋,或可找出當前教師存在某些問題的社會原因,從而有利于教師問題的及早解決。以描寫世俗人生為題材的文學作品,盡管就某一部作品某一個具體角色而言,不乏有潤色之嫌,但作品反映教師的某些普遍情況具有考據價值,給我們提供了世俗生活中的教師原形,我們可以從中體驗教師們的喜怒哀樂,將研究從官方的“應然”視角進入“實然”視角,還原教師的多樣性,撥開社會賦予教師的神秘色彩,使教師形象更加生動具體,使社會給予教師更多的關注與理解。
天津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 3003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