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 劉艷梅
巴中: 讓最美的風景成為致富的搖籃
·本刊記者 劉艷梅
“今年一季度,接待游客503.6萬人次,實現旅游收入40.3億元,同比增長38.8%、47.5%,其中鄉村旅游占比達40%以上。”談到旅游業在巴中的經濟發展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巴中市旅游局相關負責人拋出了這樣一組數據。
盡管在走綠色崛起和樹立旅游扶貧典范的道路上已初見成效,但受以交通為主的基礎設施影響,巴中市旅游業起步較晚、發展較慢,旅游業尚存一些短板。巴中旅游業該如何抓住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機遇,在景區整合、不斷優化旅游產品、完善旅游服務、擴大旅游消費市場方面取得新進展?我們來看看他們的做法。
近年來,巴中以光霧山——諾水河景區為龍頭,積極培育旅游業等新經濟的增長點,在擴大巴中知名度的同時,也帶來了實在的經濟效益。
然而,巴中旅游漸熱的同時“短板”也不少。比如諾水河景區的景點由不同業主經營,導致景區沒法實行一票制。
旅游產品深度開發不足也是一大問題?!鞍椭薪陙碇ε嘤剿^光、紅色文化旅游、山地運動休閑、鄉村旅游等旅游產品,但內涵和豐富性還有待加強?!卑椭幸患衣眯猩缲撠熑苏f,當前,旅游產品供給遠遠不能滿足市場和游客需求,無論是產品、管理、基礎設施保障等,都需要通過供給側改革提高有效供給。
省旅游發展委員會副主任鄭學炳認為,旅游供給側改革要圍繞需求側做文章,研究好游客的旅游興趣點、興奮點,提供更多有效的旅游產品供給。針對旅游業“短板”問題,巴中市有關負責人說,今后要在改善旅游環境上下功夫。
對于諾水河景區多業主的現狀,通江縣政府將回購離獅子洞較近的樓房洞,并建立一個可容納上百人居住的酒店。為解決景區秩序混亂的問題,通江縣擬成立諾水河景區管理委員會,對景區實行統一執法管理?!笆濉逼陂g,包括旅游咨詢服務中心、旅游廁所、旅游停車場等在內的旅游服務設施體系將逐漸完善。在旅游商品開發上,巴中多區縣將培訓專業人才,結合本地特色和先進景點的做法,加強整合開發,并建設專門的旅游特色商品展銷中心。
隨著游客對鄉村旅游越來越多的消費需求,堅持把鄉村旅游發展與脫貧攻堅工作結合起來,提供更為豐富的旅游產品供給,實施“鄉村旅游+農業”工程。按照“巴山新居+特色農業+生態旅游”的思路,讓農民種莊稼就是“種風景”,修房屋就是建景觀,賣農產品就是“賣特色旅游商品”,把田園風光、農事文化、農家情趣等轉化為旅游產品、旅游商品,促進農民四季就業、穩定增收。2015年,全市鄉村旅游接待游客655.2萬人次,約2.3萬村民在發展鄉村旅游中就業或受益,其中受益貧困人口占16%。凸顯著川東北民居風味的“巴山新居”,或組團在蜿蜒的青石板路旁,或散“種”在河畔叢林深處……走進巴中市平昌縣駟馬鎮當先村,感受到的是鄉情,銘記住的是鄉愁。村民賀軍感慨地說:“蝶變源于當地以‘巴山新居’為載體的幸福美麗新村建設和以新村建設發展起來的鄉村文化旅游,既扮亮了村莊又搞活了經濟。”巴中培育的一批具有濃郁地方特色、多種業態的鄉村旅游產品為游客提供更多的旅游產品選擇,起到了滿足游客需求的作用。如今,巴中本地鄉村旅游正成為推動全域旅游發展和旅游扶貧的重要抓手,正形成以旅游帶動產業、以產業促進扶貧的良好格局。未來,鄉村旅游品牌的創建、旅游服務質量的提升、旅游環境的優化將是巴中在鄉村旅游供給側改革方面需要重點推進的工作。(責編:裴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