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燕
?
如何利用技術手段優化中班音樂教學
徐 燕
【摘 要】眾所周知,音樂活動倍受我們園里的幼兒喜歡,但是由于音樂活動有時候過于靜態,很難將教學難點放大,導致幼兒的學習效率降低。隨著我們幼兒園的科研項目《信息技術介入下幼兒園教學的優化研究》主要是以原有的教學方法為教學的基礎,采用信息技術手段將音樂動態化,讓音樂教學真正的動起來、活起來,從而在教學中突出重點內容,有效將歌唱重難點化解。
【關鍵詞】音樂教學 策略
伴隨我園的該項課題的順利實施,我們將以前的教學法作為基礎,將音樂教學模式進行動態化的創新,讓音樂教學真正的動起來、活起來,從而在教學中突出重點內容,有效將歌唱重難點化解。在歌曲《小茶壺》這首歌曲我們可以采用擬人的方式賦予小茶壺生命力,并讓孩子展開想象的翅膀,將歌詞變得風趣、活潑從而適應中班幼兒年齡特點的需要,鑒于此本人設計的本次音樂教學活動,教學的目的在于讓孩子學會采用想象與創造的思維在自由的空間里發揮他們的想象,從而激發幼兒用自身的動作表現出茶壺的形態,這樣在游戲中學習,并與伙伴一起創作表演。
(一)創建和諧的教學氛圍,激發幼兒學習音樂的興趣
眾所周知,興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心理學家布魯納也說過“學習最好的刺激是對所學學科的興趣”。如果幼兒對需要學習的事物產生了興趣,就會付諸于自身豐富的情感,在這樣的環境中才能產生積極的思維活動。因此,我們要激發幼兒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因為這個是熱愛學習的原動力,而且幼兒對比較直觀形象的物體是非常有探索欲望的。我們可以根據教學過程中的需要,將歌曲《小茶壺》采用動態畫面將歌曲呈現在幼兒眼前,這樣能夠直接生動的展示教學內容,在有趣生動的學習情境中使幼兒主動的而參與歌唱活動中。
如:在教學的導入部分中,我們利用信息技術手段,將靜態、平面的畫面加上動畫,將其變得形象生動,再加上特殊的音效,小茶壺慢慢出現,點擊畫面小茶壺還能與幼兒互動介紹自己,在這種有趣的動態畫面的呈現為幼兒建設一個適合幼兒心理特點的教學情境,有效的激發幼兒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教學氛圍,為活動的開展打好結實基礎。
(二)巧妙利用,提高教學效率
有這樣一句話:“聽過了很快就忘記了,看到了很快就記住了”。在歌曲《小茶壺》中,教師可以將歌曲內容與多媒體課件進行成功的結合,從而豐富幼兒的表象,幫助幼兒識記所觀察到的對象,提高幼兒歌詞的記憶能力。
如“完整念歌詞”這個游戲環節,我們按照歌詞內容設計圖譜,圖譜出示順序不分先后順序,根據現場孩子的回答點擊出現相應的圖譜,操作手段隨機、靈活。課件能夠很好的幫助幼兒聆聽歌曲、理解歌曲,幫助幼兒順利的記住歌詞內容,在這樣的教學情況下我們可以讓幼兒清楚的聽音樂,還能看明白歌詞,從而提高了教與學的效率。
(一)圖譜教學法
中班幼兒的思維有比較明顯的特點,這時期的幼兒屬于典型的形象性思維。從幼兒開始認識事物自身的特點和語言本身特點進行分析,在幼兒音樂教育領域我們必須遵循直觀性原則。可以采用圖譜的這種教學法更加直觀形式的刺激幼兒的視聽器官。如,“完整念歌詞”環節中,請幼兒根據圖譜學習理解歌曲內容,記憶歌詞,為順利學唱歌曲做好準備。
(二)練習教學法
練習教學法能使幼兒系統的掌握音樂的經驗,并將經驗轉化為技能,從而提高幼兒的音樂表現力。如“學唱歌曲”的游戲環節中我們讓幼兒嘗試自己演唱歌曲,教師科技采用“看著圖譜試一試”、“膽子再大一點,聲音再出來一點,會更好”、“我們要唱得更好聽,要怎么做?”等形式,幫助幼兒學會唱歌。幼兒在練習中要培養了幼兒創新意識、歌唱技巧和克服困難的勇氣,提高自身的歌唱技巧,發展音樂的表現能力。
(三)游戲教學法
游戲教學法主要是通過游戲,讓幼兒在游戲的過程中不斷的成長,在游戲過程中真正的讓幼兒在快樂的游戲中得到發展。如在“小茶壺倒水”這個游戲環節我們可以采用游戲教學法。讓幼兒認真傾聽,欣賞音樂,然后請幼兒扮演茶壺和茶杯進行互動,幼兒在快樂的游戲中不斷的學習知識,激發幼兒的創造力和想象力,使幼兒在參與游戲的體驗過程中不斷的發現和探索其中的樂趣,讓游戲教學法帶給幼兒愉悅的感受。這樣的教學方式可以讓幼兒的這樣的想象力、創造力得到發展,活躍課堂氣氛。
在課題研究的引領之下的教學活動,能夠系統的體現音樂教學中教師指導策略。我們可以根據中班幼兒的形象思維這一特點,設計制作本活動的多媒體課件,讓有趣的動畫效果和特殊的音效創設豐富教學和學習氛圍。同時,讓生動、夸張的形象及有趣的聲音來吸引幼兒,將幼兒的各種感覺器官調動起來,在活動中讓幼兒想唱,樂意唱的情感得到發揮,激發了幼兒學習音樂的興趣。幼兒教學活動我們讓幼兒作為活動的主體,教師起到的是游戲的主導作用,幫助幼兒主動的學習,讓幼兒體會與伙伴在一起的游戲學習的快樂。在音樂活動中我們要將游戲教學法貫穿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讓幼兒在玩中不斷的學習、玩樂。同時,本次教學活動能夠有效的滲透了語言、社會等領域內容,將各領域有機結合,從不同角度促進幼兒情感、態度、能力、知識等方面的發展,較好體現了課題研究為教育教學服務的目標。
作者單位:(江蘇省昆山市實驗幼兒園澞和苑分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