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 武
?
芻議如何創新社區文化建設
姚 武
【摘 要】社區是國家與社會的接口。社區居民委員會,是我國城市基層的群眾性自治組織,它不是政府,也不是政府的派出機關,但它與政府的關系是血肉相連、魚水不可分的。基層的各種經濟組織、社會組織越來越多,這是社會有活力的表現。但是,居民委員會的地位和作用是任何經濟組織和社會組織都取代不了的,國家離不開居民委員會,居民委員會離不開國家。
【關鍵詞】社區的涵義 文化建設
文化與社區不能割裂。文化是在一定的空間范圍和時間向度上生成的,社區是文化的土壤,社區結構的形成端賴于文化的制約,文化的孕育和傳承又存在于社區的社會活動和生活工作之中。社區文化的定義因文化外延的不同也有很多說法。吳文藻先生認為:“文化的簡單的定義,可以說是某個社區內的居住所形成的生活方式……也可以說是一個民族應付環境——物質的、象征的、社會的和精神的環境——的總成績。”
社區文化是指一定區域、一定條件下社區成員共同創造的精神財富及物質形態,它包括文化觀念、價值觀念、社區精神、道德規范、行為準則、公眾制度、文化環境等等,其中,價值觀是社區文化的核心。社區文化不可能離開一定的形態而存在,這種形態既可以是物質的、精神的、也可以是物質與精神的結合。具體來說,社區文化可以包括環境文化、行為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四個方面的內容。
(一)社區建設氛圍不濃,群眾參與共建意識不強
社區文化建設是一項剛剛起步的新事物,社區文化建設的內涵、范疇及為什么要搞社區文化建設等問題還不為廣大群眾所了解熟悉,社區志愿者隊伍和中介組織的發展不夠理想,還沒能形成全社會都來參與社區文化建設的氛圍和環境,影響了社區文化建設工作的普及深入。
(二)社區組織的職能作用尚有待進一步發揮
目前,社區組織體系框架總體上是科學規范的,但是社區組織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教育的職能并沒有全部得到實現,社區自治的真正實現還有一段很長的路要走。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政府部門還權、放權不徹底、不到位,社區應具備的各項權力包括自治權、協管權和監督權并沒有落到實處。二是還沒有形成完善科學的社區管理體制和工作運行機制,各個社區組織的工作制度、自治章程等還沒有建立健全起來。社區建設需要更加完善、細化的法規體系和法制環境。三是部分社區工作者受傳統的工作方式影響,頭腦里還存在依賴街道和政府部門的思想,對社區工作者的角色定位和實現社區自治的性質缺乏必要的認識。加之部分街居干部年齡老化,專業、文化知識結構不合理、業務素質不高問題突出,還缺少年富力強、文化層次高、懂得現代社區管理的人才,成為制約社區服務社區管理效果的關鍵。
(三)一些地區社區基礎設施建設仍呈滯后狀態
一些社區辦公和活動用房面積小,而且地點分散、設施簡陋、功能單一,難以滿足居民群眾,尤其是離退休職工回歸社區后的服務需求。究其原因,一是政府財政方面有困難,并缺乏健全的多元性投資機制;二是在思想觀念上,一些行政部門在社區建設上舍不得投入,同時也存在著等、靠、要的思想;在資金投入上缺乏利益驅動。在社區發展資金上,我們必須堅持政府投入與社會籌集相結合,向多元化方向發展。
(一)社會化:實現社區文化參與機制的創新。
發揮政府和職能部門的主導作用,構建職責明確、合作共贏的工作機制。建立和完善社區文化組織機構,形成科學合理、靈活高效、組織得力、多方參與的管理體制和工作機制,制定社區文化建設的整體規劃、規章制度、評估標準和獎勵辦法。充分發揮社區黨組織和居民自治組織的作用,深入宣傳,調動居民的參與熱情,加強社區文化隊伍建設,包括文化藝術團隊組織和文化志愿者隊伍。
(二)建立資源整合、共建共享的社會參與機制
社會化運作是在社區自身文化設施和人員高效利用的前提下,廣泛發動、充分利用社會資源,參與社區文化建設。社區文化資源主要包括人、財、物三種資源。人力資源是第一資源。應在三個層次上挖掘人力資源:專家和專業人員、文藝骨干、文化志愿者。財力上,多渠道籌措資金,政府根據統籌規劃給予必要的支持,建立社區文化建設發展基金,通過有水平的文化活動申請社區專項補助資金,鼓勵社會贊助,形成“多元化投資主體”。物力上,居民所屬單位和物業管理部門是社區文化建設中需要協調的重要單位。充分利用社區內機關、學校、企事業單位、家庭的文化資源,補充政府投入的不足,避免重復建設及資源浪費。有條件的還可嘗試“跨社區”的社區文化資源的合理配置與利用。
(三)開拓社區文化活動的社會化
政府文化部門和單位主要采取“走下去”和“請進來”兩種方式參與社區文化建設。“走下去”是指文化工作者進社區進行工作指導、文藝輔導、演出等,“請進來”是以面向社區開展各種藝術門類的文藝賽事、文藝培訓為主要手段。此外,社區居委會、居民所屬單位、駐社區單位、家庭以及各類新聞媒體都可以成為舉辦活動的主體。海南省三亞市河西區的一個社區群眾文化娛樂中心利用城市公園舉辦“文化大舞臺”,以茶座的形式每天在露天舉辦歌曲演唱比賽。河南省鄧州市獨具特色的文化茶館以家庭為依托,以喝茶聽曲、娛樂休閑為主要形式,政府支持,群眾積極參與。這些都可以說是社區文化活動社會化的成功嘗試。
作者單位:(湖北省來鳳縣文化體局革勒車鎮文化服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