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洪淳
?
城市社會體育組織參與體育公共服務的困境與路徑探索
賈洪淳
【摘 要】當前,大學生成為社會體育組織的主力軍,在參與體育公共服務方面發揮著積極的促進作用。本文對以大學生為主的社會體育組織在參與體育公共服務過程中的困難進行分析并探究解決路徑,為當前體育公共服務開展工作提供借鑒。
【關鍵詞】社會體育組織 體育公共服務 困難 解決路徑
社會體育組織是承接體育公共服務的重要主體,在滿足社會文化、娛樂、精神需求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1]。當前越來越多的大學生加入社會體育組織,投身于體育公共服務的建設工作中,大學生逐漸成為社會體育組織活動中的主力軍。但是以大學生為主體的社會體育組織在參與體育公共服務時也存在較多的困擾,降低了社會體育組織參與體育公共服務的能動性。
(一)相關制度、政策不健全
隨著“全面健身”口號的提出,越來越多的人參與到體育活動當中,人們對于體育公共服務的需求也越來越大。《條例》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國民參與體育活動的合法權益,但是具體落實到城市的細則并未明確。
(二)基礎設施不完善
大學生體育組織、開展體育活動通常只能在學校運動場或者體育館進行。其中較為常用的學校的運動場,但是學校也仍然存在體育器材不完善、設備陳舊的情況。此外,體育館通常承接體育賽事、大型文藝演出與集會活動,在設計之初僅僅考慮到當時比賽期間場地布局,服務功能較為單一,無法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體育需求[2]。
(三)服務水平低
大學生體育服務組織人員通常為熱愛體育的學生志愿者,但是大多數未接受過專門的體育組織、管理的培訓,因此在開展服務活動的中服務質量相對較低,無法滿足城市居民的體育服務需求。
(四)信息宣傳不到位
當前,體育活動、信息溝通、健身知識的科普等也存在宣傳不到位的情況。社會體育組織在開展信息宣傳手段仍較為單一,民眾對于相關的體育知識不了解,導致信息服務工作開展緩慢、社會對于組織者工作不支持。
(一)完善相關制度,暢通服務之路
完善的制度、政策是社會體育組織參與體育公共服務、開展體育活動的理論依據。針對于當前不完善的制度、政策,應以《體育法》與《條例》為基本立足點,結合各省、市的具體情況給予完善,保障體育公共服務大學生組織者有法可依。規定大學生組織者承接的體育公共服務內容,如大學生籃球聯賽、大學生運動會等,明確舉辦的規模、場地、活動資金來源及活動負責人等。完善加入社會體育組織的人員的相關細則,對志愿者的文化、道德素質均有一定的要求,明確規定體育組織志愿者的權益、義務及服務內容等。對各個環節、細節進行完善,保障社會體育組織能夠更為順利等參與體育公共服務。
(二)培養高素質團隊,提高服務水平
提高社會體育組織人員的素質有利于提高其服務水平,滿足社會對體育健身運動的需求。因此,應培養一支高素質的社會體育組織人員,提高服務水平。對于新加入的志愿者應給予相應的組織、管理培訓,提高志愿者的服務水平。
(三)豐富資金來源,加強基礎建設
體育公共服務通常由政府及體育行政部門、非營利體育組織及營利性的體育組織承擔,對于非營利性的體育組織而言資金的籌集方式較多單一。當前日益增長的體育需求與落后的體育基礎設施存在較大矛盾,為緩和矛盾應多渠道湊集資金,加強基礎設施的建設。除了依靠政府的資金投入之外,還應通過動員企業贊助、發動社會捐款等方式豐富資金來源,保障社會體育公共服務基礎建設及活動的正常開展。
(四)加強體育宣傳,獲取社會的支持
充分利用先進的信息技術開展體育健身的宣傳,提高社會對組織者開展活動的支持,鼓勵民眾積極參與體育活動。與網絡媒體合作“建立社會體育組織”或者“體育公共服務”的公眾號,定期推送體育活動、健身常識等內容;與高校合作,鼓勵更多熱愛體育的學生參與體育公共服務當中,在學校開展體育知識講座等;志愿者定期深入社區開展體育宣傳,向社區居民發放體育、健身材料等,提高社區居民的健身意識。
針對于當前社會體育組織存在的問題,體育主管部門及體育組織者應當對當前的制度進行完善,擴寬資金來源,滿足體育基礎設施的建設需求。此外,提高以大學生為主的社會體育組織人員的服務水平并加大對體育的宣傳工作,提高社會對于體育公共服務的滿意度與支持度。
參考文獻:
[1]蔣善華.城市社會體育組織公共服務職能與專業化建設[J].當代體育科技,2015(18):151~152.
[2]王春燕,張鯤.論競技體育的社會意義及其推進體育公共服務發展的作用[J].四川體育科學,2014(04):1~3.
作者單位:(吉林省北華大學體育學院體育系)
作者簡介:賈洪淳(1980-),男,滿族,吉林省白山市人,講師,黑龍江牡丹江師范學院教育學碩士,研究方向:體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