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愛紅 潘 云
?
搭建政校企合作平臺,創新人才培養模式
——以貴州交通職業技術學院為例
王愛紅 潘 云
工學結合、校企共育的人才培養模式是實現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目標的重要途徑,該模式是以課堂傳授間接知識為主律的學校教育與直接獲取實際經驗和能力為主的生產現場教育的有機結合,并發揮學校和企業在人才培養方面的各自優勢,培養適合企業需要的應用型人才為主要目的。該模式必須依靠企業深入參與人才培養全過程才能真正得以實施。但在實際執行中,由于各種客觀原因,存在著企業參與的積極性不高,參與人員流動性強,參與隨意性大,缺乏鼓勵企業積極參與的相關制度,致使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不能順利施行。
經過充分的調研和分析,我們發現在目前的現實情況下,必須通過爭取得到行業主管部門支持,共同搭建政校企合作平臺,建立責任共擔,互惠共贏的管理體制和機制,才有可能確保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的實施。但是僅有學校與企業的合作制度,還難以保證企業專家或技術人員對學生的指導能夠做到連貫深入、細致周到,如果能夠使企業專家或技術人員(即師傅)與學生個體建立相對穩定的對應關系,使學生在情感和專業技能上都能夠隨時得到師傅的指引,并且通過建立這種關系,更容易實現師傅對學校的認同,學生對企業的認同,最終將會積極地推動校企合作、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的實施。
(一)成立通信技術專業校企合作建設委員會,制定相關制度辦法保障工學結合、校企共育人才培養模式的順利實施
我院積極與貴州省通信管理局職業技能中心合作,在他們的幫助下,得到了中國移動通信貴陽分公司、中國電信股份有限公司貴陽分公司、貴州立誠通信有限公司、杭州華三通信技術有限公司、深圳市訊方通信技術有限公司等通信企業的支持。
隨后我院又成立了政校企三方參與的貴州交通職業技術學院通信技術專業校企合作建設委員會,制定了《校企合作專業建設委員會工作規程》、《校企合作實訓基地管理辦法》、《信息工程系教師下企業實踐實施辦法》、《信息工程系兼職教師管理辦法》、《通信技術專業生產性實訓管理及考核辦法》等一系列制度和辦法,用制度保障工學結合、校企共育人才培養模式的順利實施。
(二)實施“師徒培養制”工學結合、校企共育人才培養模式,使企業“師傅”從學生進校取就參與人才培養的全過程
師徒培養制的工作流程:
1、學生報到,部門主管接待學生,并引見給師傅。
2、企業領導與師傅溝通,并提供學生的相關資料。
3、學生與符合條件的師傅簽訂師徒培養協議,確定師徒關系。
4、師傅與學生溝通,結合學員的實際情況與其共同制定培養計劃,并經部門主管確定。
5、師傅實施并根據情況及時調整培養計劃,部門主管及培訓部不定期抽查計劃的實施情況。
6、輔導期間,填寫《師徒制培養模式跟蹤調查表》。
通過學生與企業的優秀員工簽訂“師徒培養協議”,讓學生從進校開始就與師傅結成相對穩固、點對點的師徒關系。師傅幫助學生熟悉公司環境、企業文化、規章制度、部門職能等;根據學生的情況,進行部門內所需的通用技術、基礎技術的輔導;幫助學生提高技術水平;引導學生按規范的流程操作,指導學生的工作方法;關注學生的思想動態,引導學生理解、認同企業文化,融入工作團隊;協助學生規劃公司內部的職業發展道路;解答學生提出的其他工作相關疑問。
我院專業建設校企合作委員會的建立,在很大程度上保證了校企合作工作的高效運行。校方、企業共同對專業建設、人才培養、課程設置以及教學資源庫進行構建,不但使專業的理論教學、實踐作業環節得到了極大的提升空間,更受到了學生與家長的好評。
政校企合作制度,推進了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建設。中國移動和中國電信等大規模企業均在學校建立了生產性的校內實訓基地,并與我院通信技術專業協議建立了長期的學生頂崗實習的合作項目。
由我院發起、多個企業倡導建立起的校企合作制度,不僅切實幫助學校解決了有關畢業生就業問題,在另一維度中,也從側面為企業承擔、完成了許多生產任務。例如,我校與貴州立誠通信技術有限公司合作成立了通信工程施工隊,“師傅”對“徒弟”進行手把手教導后,再帶領徒弟參與協助企業承接的實際項目工程施工。此項目不僅幫助立誠通信解決了施工人員緊缺的問題,而且通過企業“師傅”的全程跟蹤指導,學生們極大提高了職業素養和職業能力。今年,貴州通信建設工程有限公司就錄用了三個來自工程隊的學生。
我院通過與政校企的深入合作,幫助學校爭取到學生培訓和更好的社會服務平臺、建立了通信行業特種工種技能鑒定站,大大提升了通信技術專業學生的職業能力和社會報務能力。
我院通過與政校企的深入合作,打造了一支優秀的雙師型教學團隊,建立了教師到企業定期鍛煉、企業兼職教師定期到學校指導和參與人才培養工作的項目。同時,中國移動和中國電信以及立誠通信等企業均為學校教師提供了教師定期實踐鍛煉的機會,也定期派技術人員到學校指導和參與人才培養工作,使該專業建立起了相對穩定的雙師型教學團隊。
作者單位:(貴州交通職業技術學院)
基金項目:本文系課題:廳級,貴州省交通廳,貴州交通旅游信息網絡系統設計與實現。
作者簡介:王愛紅,(1964-),女,貴州貴陽人,漢族,本科,教授,研究方向:計算機應用、計算機多媒體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