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杰
中共七臺河市委黨校
我國科教興國的現狀出路
王立杰
中共七臺河市委黨校
我國是一個發展中國家,經濟落后,人均收入少,有的地區溫飽都是一大問題,還有由于地域遼闊,而貧富差異過大,教育資源分配不均,所以我國教育問題面臨著嚴峻的考驗。如果把我國的人口負擔轉變為人才資源優勢,提高國民的科學技術和教育事業,將對我國的綜合國力有很大的提高。想讓人才的數量增多就應加大教育事業和科學技術的發展,把現有的經濟建設轉變成科技進步和勞動者高素質的方向上來,我國的基本國情就是走科教興國和人才強國道路。
科教;興國;人才;資源;素質;國情
近年來我國不斷地教育改革就體現了我國意識到了教育方式方法的不足之處,但是改革不是說說就能改的,這要各個部門協同合作,只有把教育事業做好,才能實現人才強國的戰略目標,所以要實施國家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大力發展科學技術,加快人才資源開發。
從二十世紀以來科技發展速度非常快,因為種種原因我國的科技發展比其他國家落后近二三十年,而如今新科技革命和經濟全球化對我國是一種危機也是一種挑戰,這就要求科技發展與人文精神的良性互動,開展對當代中國科學與人文精神狀況的研究,積極推動科技發展與人文精神的交叉融合,是貫徹落實“以人為本”科學發展觀的客觀需要,是我國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建設和諧社會宏偉目標的必然要求,對于我國對科學和人文之間的關系的認識還是很好的,科學與人文是社會進步的基礎,雖然現階段我國關于科學與人文的認識和研究有了明顯提升,但離理想目標尚有很大差距,在思想觀念、政策導向、價值選擇、理論水平和研究能力等方面還存在許多問題和困惑。
目前我國的人均經濟水平不高,物質生活低下,人們對科技與人文的認識不全面,有些人只注重物質上的利益,對科學教育不看重,對子女的教育問題滯后,還有就是我國的科技水平落后,科學教育不全面,科技知識低,近年政府雖然積極出臺科技發展政策和法規,大量的人力物力投入到科學教育方面,但是從總體上看,我國經濟體制、科技體制和文化教育體制都落后與其它發達國家,而且對于科學教育缺乏完整的管理制度和系統的政策,我國的科技文化等政策有執行困難、有法不依、執法不嚴等現象。我國很多地區教育設施不健全,尤其在不發達地區甚至連學校都沒有,教師資源分配不均情況嚴重,在我國東部雖然發達,但是由于所謂的重點培養學習能力強的學生,而形成一個個的重點學校,導致好學校教師資源和教學設施全面,而不好的學校教師和設施嚴重不足,而我國東部和西部也是同樣情況,導致教育出現了兩極分化的情況,這樣的亂象加劇了我國教育的不足,嚴重影響我國整體文化知識的提高。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科教興國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總體水平還是不足,只有從我國現狀為基礎,創造出具有中國特色的科技創新的道路,擴大對外開放政策,引入外國企業,學習他們的先進技術和和管理模式,從而提高相關產業的技術和管理層次。完善科技創新體制,政府應建立起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銜接,實現科技與經濟的緊密結合。
如今是中國人口龐大,但是人口能力低下,創造力低下,是制約中國經濟成長的最大因素。中國已經向小康道路邁進,已經解決了大多數人口的吃穿住行和生老病死問題。還應該提升人口素質問題了,需要加大投入解決力度,義務教育和高校擴招,使很多人可以受到更好的教育,但是基礎設施不完善,所以應多投放科研經費,多吸引高端人才流入,對各類科普設施應做到完善。
教育是國家強盛的根本,只有提高勞動者的素質和培養專業人才才能提高綜合國力,提高全民素質,把我國的人口負擔轉變成人力資源,科技與教育的發展是密不可分的,培養科技人才教育是基石,沒有教育人在聰明也是局限性的小聰明,只有得到好的教育創造新的事物才是大智慧。教育就像是一座高樓,只有最開始打好地基才和拔起萬丈高樓,所以前期的基礎教育很重要,雖然我國實行九年義務教育加強了基礎教育,但是我國地區經濟發展不同,普及教育的師資和設施不同,這就要出臺一定的鼓勵政策,平衡師資教育。
科教興國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從各個方向加強力度和協調,要實現全社會行為的一致性,必須喚起民族精神,增強凝聚力。鄧小平的科教興國思想表明了我國的未來教育方向,科教興國戰略是我們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基礎動力,對現代化的建設事業具有偉大的啟迪效果。科教興國戰略是一個長期的目標,這就要求全國、全社會來一起努力行動,實施科教興國戰略,這要有政府的大力推動,并保證長期持久的實施,同時要有經濟和社會基礎的保障。
在1978年,鄧小平同志在全國科學大會和全國教育工作會議上指出,經濟的快速發展離不開科技的進步,而科技的進步需要教育的發展,后來隨著科技革命的到來,使得各國的經濟迅猛發展,現在的國際競爭實際上就是人才的競爭,只要有人才國家的發展速度會更快,國家的科學就是水平,影響著國家在世界上的地位。
只有在科技發展上取得優勢,增強經濟,科技為基礎的綜合國力,才能決定一個國家未來的發展走向,而國際競爭歸根到底是科技和人才的競爭。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但是創新是以知識為基礎的,科學和知識是分不開的,科學技術正在深刻影響著人們的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推動著經濟結構,生產組織和經營模式的變革,帶來生產力質的飛躍。我國要想在日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把握自己的命運,就必須提高科技創新能力。
教育是立國之本,科技是強國之路,目前我國還是一個經濟貧窮的國家,更需要加大實施科教興國戰略,我國的各崗位各行業都來不開人才,只有走科教興國的道路還能讓國家在國際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1]江澤民.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把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全面推向21世紀[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
王立杰,1963年9月出生,男,漢。籍貫黑龍江省勃利縣。學歷本科。研究方向:哲學、社會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