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萍
呼倫貝爾市廣播電視臺
淺談如何打造記者型的電視節目主持人
王玉萍
呼倫貝爾市廣播電視臺
電視作為傳播現代信息和文化知識的有效載體,通常會采取電視播音員、主持人直觀而生動的語言表現形式來傳聲達意,讓觀眾在最短的時間內了解和掌握更多更新的知識和內容。隨著電視節目的不斷深入化、知識化。受眾對電視從業人員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又因為話筒前的主持人逐漸走出演播廳,走近被采訪現場,隨時撲捉新聞要點,即時發揮提出問題、快速找到切入點,在整體節目的拍攝運行過程中,突顯了出主持人重要的作用。如今播音員、主持人不單單是廣播電視媒介的傳聲筒,而是越來越朝著個性化、知識化發展,信息時代需要主持人做出更深刻改變,新技術時代要求主持人綜合素質的全面提高。因此做一個記者型主持人是適應這種變化的最佳途徑。
電視媒體及主持人都應當注重自身潛質的挖掘和基本素質的練習,這樣才能使節目更具有時代感,具有新奇的和鮮明的特色,以此適應不斷發展的廣播電視事業的要求。那么如何才能成為一名優秀的記者型主持人呢?
高品味的節目與主持人的修養是密不可分的。主持人在觀眾面前展現出的文化氣質、個性風格必須與電視節目的主題風格相得益彰。而一個定位準確的節目也可為主持人提供施展才華的廣闊空間。主持人除需要敬業精神、專業語言功力、活躍靈活的思想素質等方面的共性之外,不同類型的節目還要求主持人在知識結構、專業能力、表現特征方面具有相應的特質。不論你的主持風格是嚴謹型、儒雅型、恬美型,還是幽默型,選擇適合自己風格的節目至關重要。選擇適合自己風格的節目為最佳載體來展示個性風采,可以讓主持人更加充分地發揮自我,更加自如的駕馭節目內容。因此,主持人首先要選擇適合自己風格和特性的節目。
主持人在工作中除了要掌握本專業知識,還要勤于思考,煉就自己敏銳的眼光。能用自己的思維去辨識和引導被采訪者,讓自己成為一個被采訪者眼中的最善解人意和最知心的談話對象,而不是一個木偶一個話筒。主持人必須要具備敏銳的新聞素質、深刻的思辨能力和靈活機敏的反應能力。主持人除了要對節目的內容有全面深刻的了解,還必須及時準確地掌握最鮮活、最有價值的新聞素材,并根據交流對象的不同,準確地提取新聞素材和社會信息。在多年的主持人工作中我深刻感受到,每次接受一個新節目的采訪前,主持人要提前收集相關材料、做好案頭工作至關重要。要對被采訪者、采訪問題有一個深度的了解和認知,明確節目所需要的主題內容。只有這樣,才能在采訪中不斷引導被采訪者進入我們所需要的話題中,和他的對話就會變得輕松和流暢。被采訪者也才能被我的真誠和對他的了解和尊重所感動。主持人和被采訪者才能形成良好的互動。掌握了較多的相關內容,也讓你的采訪更加輕松和自如,你的提問、話語的銜接、現場突發事件應變都會變得自然和順暢。
這些在演播室方寸之地是不可能獲得的,要在生活中做一個有心人,不斷讀書、看報、關注國內國際潮流與動向;增強自己對人和事的洞察與揣摩以提升自身能力很修養。
主持人的職業角色具有比記者更貼近受眾的色彩及個性化特點,善于捕捉觀眾喜歡的亮點話題,在促膝談心的親切自然感中使對方迅速進入與主持人相互信任和輕松交談的情緒氛圍。
另外主持人的提問也要清晰明朗,不能天馬行空;采訪前的準備工作要充分,不能心中無數。主持人與被采訪者雙方的關系要擺正,既不能任意俯仰,迷失境界,更不能以自我為中心顛倒本末。訪談是有策略的,是靈活多變的,千萬不能只寄希望于以某種老俗套和那些一成不變、公事公辦的提問方式,這些都難以讓受眾對你產生信任,也不能達到直指人心的效果。
然而在大多數的情況下許多主持人提出的問題不是太一般,就是太乏味。這種情況我們在各大媒體中也經常會看到。在一些突發性事件中主持人出現的采訪敗筆現象比比皆是,也更加值得我們深思。一位著名的田徑記者在采訪跨欄選手史冬鵬時,曾經有被網友傳播的經典三問:“你覺得和劉翔在同一個時代是不是很悲哀?你有沒有信心得亞軍?因為冠軍已經是劉翔了。剛才的比賽你盡力了嗎?”這樣的提問實在難以讓人接受,也著實令人感到尷尬。縱觀各大媒體的現場采訪成敗不一,這也足見提問技巧的重要所在。
耐心地積累,努力拓寬視野,不斷挖掘思想的深度, 只有知識結構比較全面、學養比較豐厚的主持人,才能夠在主持過程中將自身的知識特點融注在節目中,使節目自然地具有了較濃郁的個性特色。
在幾十年的工作中,我一直保持一個習慣,隨時拿出筆記本,把看到和聽到的好的東西記下來,采訪前設想被采訪者可能談到的一切話題和隨時會出現的事件,提前設計出對策和轉換話題的引言。對不同類項的采訪用語做出分類和總結,這樣的案頭工作對我的現場采訪工作幫助很大,也很實用。
日常工作中,我們經常會遇到這樣的主持人,主要精力放在對自己外表的修飾上,而忽略了節目主題的挖掘。他們的提問讓觀眾明顯地感覺到就是在說別人讓她說的話而不是她發自內心想要說的話。還有很多主持人非常明顯地就是在背稿件,而不是在和被采訪者做心與心的交流和溝通。在這一方面我們最好的楷模就是央視著名主持人白巖松,他在東方時空擔任主持人期間,在采訪每一位東方之子時,他都要搜集很多被采訪者的人物背景,歷史事件和各類學科的知識,經常準備到深夜,因此才會有一次又一次的精彩互動。所以做智慧型主持人而不是花瓶和擺設,總結和積累都是靈活運用語言工具的最好基石。
打造記者型的電視節目主持人是新時期電視媒介對主持人提出的新的課題,打造記者型的電視節目主持人也就成了當前主持人面臨的一個新的挑戰。如何才能成為一名優秀的記者型主持人,還需要更多的從業者共同探討和研究,更需要主持人不斷提升自身修養和素質,不斷完善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