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萌
天津大學
張太雷的軍事思想研究
張 萌
天津大學
張太雷,中國共產黨最早的黨員之一。其非常短暫的一生與蘇俄和共產國際結下了不解之緣。他對統一戰線進行了深入的探索并主張建立起工農聯盟,還指出了建立革命統一戰線的必要性,在中國各地建立了眾多的青年團,同時對農民革命問題上進行深度思考,為中國共產黨的發展做出了杰出的貢獻。
張太雷;軍事思想
張太雷(1898.6-1927.12),漢族,是青年運動的卓越領導人,廣州起義的主要領導人。
1898年6月出生于江蘇省,早年就讀于常州府中學堂,后畢業于北洋大學法科。年少時的張太雷就曾立下“愿化作震碎舊世界驚雷”的誓言。1919年,五四運動爆發時,張太雷積極投入其中,是天津地區愛國運動的骨干。1920年,張太雷和鄧中夏等人一起加入李大釗成立的中國共產黨早期組織,是中國共產黨最早的黨員之一。1927年12月12日,在廣州起義戰斗中被敵人槍擊身亡,為探索中國革命道路獻出了29歲的年輕生命,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犧牲在戰斗第一線的中央委員和政治局成員。
(一)與蘇俄和共產國際結緣
張太雷是中國共產黨內最早的國際活動者。1921年春,他被共產國際小組和李大釗派遣赴蘇俄,擔任國際遠東局中國科書記,成為第一個在共產國際工作的中國共產黨人。在這一時期,他見證了十月革命的現狀,學習和掌握了列寧的民族及殖民地理論,初步產生了武裝斗爭的想法。1924年9月,在《第三國際第五次大會對于世界政治經濟之觀察及其現在之策略》①中,張太雷明確提到:“要建立工農政府,實行無產階級專政,就必須要解除資產階級和一切反動派的武裝。”在莫斯科舉辦的共產國際第三次代表大會的講壇上,他代表中國共產黨進行了發言,擔任過維經斯基、馬林、達林和鮑羅廷等共產國際代表的翻譯及秘書,以淵博的知識得到了各國共產黨人的尊重,被譽為“真正的國際主義者”。
(二)第一次國共合作
馬林在中國擔任共產國際代表時,張太雷是他的助手和翻譯,他與馬林一起為建立國共統一戰線而努力,最終促成了國共第一次合作。首先,張太雷指出了中華民族的統一戰線原則,為國共第一次合作奠定了堅實的理論基礎。1921年,張太雷赴蘇聯伊爾庫茨克期間,學習了列寧的民族與殖民地問題,并起草了《關于殖民地問題致共產國際“三大”的提綱(草案)》,其中張太雷提出了東方殖民地半殖民地國家民族民主革命必須建立民族統一戰線的原則,是符合當時中國國情的戰略策略原則。其次,張太雷通過自己的努力,在革命實踐方面積極促進了國共第一次合作。他不僅與馬林一起勸說孫中山,使其思想發生轉變,接受國共合作的建議②,還在中國共產黨內部,堅持反對關門主義傾向,并積極支持當時共產國際力主的“黨內合作”的形式。
張太雷是中國最早開始研究和宣傳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并把其運用于中國革命實際問題的中國共產黨人之一。他參加過很多的學生愛國運動,并提出以工農聯盟為基礎,集中群眾的力量,指出建立革命統一戰線的必要性,為中國共產黨和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發展開拓了新的篇章,并且其農民革命思想也為早期農民運動起到指導性的作用。
(一)早期革命統一戰線思想
關于早期革命統一戰線思想,張太雷主要考慮了三個方面。第一,他指出了考察中國革命問題的基本原則,并提出東方各國共產黨人必須實行不同策略的戰略思想。雖然東方各殖民地半殖民地國家都有同帝國主義的壓迫進行斗爭的共同任務,但是每個國家的國情不同,有著不同的經濟狀況,所處的國際地位也不盡相同,因而東方各國共產黨需采取不同的斗爭策略。這是中國共產黨人對馬列主義和本國實際相結合的基本原則的最初表述,也為中國革命指明了道路。
第二,他全面分析了近代中國的基本國情,而這也是中國共產黨人第一次對國情的認真分析和思考過程。張太雷在《致共產國際第三次代表大會的報告》中指出,在經濟上,由于受到西方資本主義的經濟入侵,中國的經濟狀況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中國封建制度下落后的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遭到了嚴重的破壞,無法同先進的資本主義經濟形式進行斗爭。但是中國還是一個農業國,“現代資本主義制度,在中國還很不發展”。③在政治上,辛亥革命以后,中國就處于四分五裂的狀態,各派軍閥之間的割裂混戰十分頻繁,中國絲毫沒有實現民族獨立。
(二)青年運動思想
在張太雷短暫的生命里,他把自己相當多的精力放在了中國的青年運動之中。當時我黨大多數領導人把主要精力放在了工農運動上,而青年運動處于初始階段,張太雷青年運動理論的提出,對毛澤東青年運動思想的形成提供了理論支持。
張太雷的青年運動思想形成共經歷了兩個階段,即民主主義思想和共產主義思想。他的青年運動思想跟隨著馬克思主義理論水平的上升不斷得到豐富和提升,在其參加的各項活動中不斷得到充實,從而對青年運動起到了指導的作用。張太雷的青年運動思想是他共產國際的工作中以及親自領導青年運動的過程中總結出來的,因此符合當時中國的基本國情,并對指導青年運動有著巨大的作用。
(三)農民革命思想
張太雷所提出的農民革命思想中,著重分析了當時中國各個階層的特點,提出以農民為永久盟友的思想,并且認為中國革命的基本問題就是農民問題,同時提出建立農民武裝和建立農村革命根據地的思想,初步探索了農民發展的道路和方向。他主張掀起大規模的農民運動,反對對農民的各種責難,主張保護農民的權益,堅決支持農民反對封建勢力的斗爭,強調建立農村革命政權的必要性與重要性。這一思想對中國共產黨早期的農民運動起到了重要的推進作用。
在張太雷的統一戰線思想中,他也強調農民力量的重要性,他指出:“要實行聯合戰線,集合一切革命勢力”,“要使多數農民成為革命的基本隊伍,打倒張吳固然要武力的討伐,而得到最后的勝利及繼續與帝國主義沖突,全國農民的參加及一切革命勢力的團結,是絕對必要的。”④
張太雷的軍事思想主要包括早期革命統一戰線思想,青年運
動思想和農民革命思想,這些思想都是與當時中國的基本國情相符合的,對當時的革命運動起到了一定意義的指導作用。當前,中國的改革開放雖然已經取得了巨大的勝利,但是我國仍然存在著生產資源分布不均衡,人均資源占有量少等問題,這就要求我們每個人努力學習先輩的精神,為國家發展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并且,作為社會主義建設的接班人,我們身上肩負著為社會主義現代化而奮斗終身的歷史重任,不能有一刻懈怠,不能有一刻放松。因此,必須要努力學習好科學文化知識,為國家發展做貢獻。我們雖然身處于現代社會,但是張太雷的思想依然值得我們研究,他奮發向上、務實進取以及為祖國奔走而努力的精神依然值得我們學習。
注釋
①張太雷: 《張太雷文集》( 續) , 江蘇人民出版社, 1992年, 第 28、29頁
②張太雷研究會:《張太雷文集》 ( 續).南京: 江蘇人民出版社,1992年第1期
③葉孟魁:《張太雷早期關于革命統一戰線的思想》,常州教育學院學報,1991年第1期
④張太雷:《張太雷文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1]劉國武.張太雷與第一次國共合作[J].衡陽師專學報:社會科學,1989,(1).
[2]楊旭洲,司秀麗.張太雷的農民革命思想[J].歷史研究,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