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_鄒青(長沙開福)
“講規矩、有紀律”沒有終點站
文__鄒青(長沙開福)
“講規矩、有紀律”是衡量一名黨員干部合不合格的重要標準。然而在現實生活中,一些黨員干部在“講規矩、有紀律”的認識與實踐上仍然存在諸多誤區。
在行為上常有“逾矩”而未自知。一些黨員干部犯了紀律,破了規矩,自己卻感覺不到。在普通黨員干部群體內,有些同志甚至戲言,“想腐敗還沒有機會”。但是,嚴格按照黨章黨紀的要求來評判,要做到一切言行都符合合格黨員的標準是很不容易的。《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列出的六類違紀行為在我們許多黨員干部身上就有表現。在違反政治紀律方面,不信馬列信鬼神者有之;在違反組織紀律方面,不如實報告個人重大事項者有之;在違反廉政紀律方面,超標準接待仍然存在;在違反群眾紀律方面,輕慢群眾習以為常;在違反工作紀律方面,跑風漏氣屢見不鮮;在違反生活紀律方面,有的情趣低俗,言行粗鄙,造成不良影響。一些同志以為只要不索拿卡要,不行賄受賄,就不會違紀。有的上班時間玩游戲,上網看股市行情,瀏覽淘寶網站。他們沒有想到,私用辦公時間也是違規違紀的,甚至可以說也是一種腐敗。再如,作為一名黨員,按時自覺足額交納黨費是必須要做到的。但這些年來,交黨費變成了收黨費,扣黨費,很不正常。
在意識上常想“松綁”而未自律。一些同志質疑黨中央抓作風、反腐敗力度太大,節奏太快,覆蓋面太廣。有“過頭論”“小題大做論”“法不該責眾論”“官不聊生論”“影響經濟論”等等。一句話,就是覺得太緊了,不舒服,希望“松綁”。陳云曾經指出:黨性原則和黨的紀律不存在“松綁”
要遠離這些誤區,就要堅持“三不”。
一以貫之,不見機行事。不能有時講規矩有紀律,有時不講規矩沒有紀律。不能巡視組下來了就收斂一點,集中整飭時期就夾起尾巴做人,風聲一過又死灰復燃。要把講規矩有紀律作為一種自覺的習慣,作為一種錘煉黨性的基本功。
一視同仁,不見人下菜。不能對有的人有的事就講規矩有紀律,對其他人其他事就不講規矩沒有紀律。更不能只要別人講自己不講。如果對有權有勢者、利益相關者放寬尺度,姑息縱容,則紀律和規矩就會失去剛性,最終成為做樣子的稻草人。只有“紀律規矩面前人人平等”,才能維護黨紀黨規的公信力,確保良好的制度得到有效執行。
一抓到底,不見好就收。不能問題突出時才講規矩有紀律,風平浪靜時拋諸腦后。也不能風氣有所改善、情況有所好轉就把規矩紀律束之高閣。須知,作風問題具有頑固性,腐敗陋習也隨時可能卷土重來。對一個組織來說也好,對一名黨員個人來說也好,講規矩守紀律都是沒有終點站的,必須久久為功,絕不可半途而廢。
有些同志總是將違規破紀的責任歸咎于客觀原因,歸咎于外部影響。其實,內因才是起決定作用的。要改變世界首先要改變自己,要達成長遠目標就要從手頭的事情做起。在全面從嚴治黨的形勢下,每個黨員干部都必須按照黨紀黨規來約束、規范自己的一言一行,不斷追求道德的高線,遠離法紀的底線,時刻做到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
(作者系長沙市開福區委黨校副校長、高級講師)的問題。他還講過:“黨風問題必須抓緊搞,永遠搞。”“執政黨的黨風問題是有關黨的生死存亡的問題!”從現在的黨情世情看,無論是腐敗的存量還是增量,無論是自身的定力還是外部的干擾,與過去相比,情況都更加嚴峻,切不可“松綁”。
在后果上常存“僥幸”而未自警。有些同志總認為自己不會那么倒霉。喝喝酒、吃吃飯是人情世故,打點小牌是正當娛樂。都是圈里的人,誰會那么認真呢?有的仗著樹大根深,認為即使出點事也能擺平。比如,各級對黨員干部婚喪嫁娶等事項都有明文規定,但借機斂財、頂風違紀者仍屢禁不絕。這些同志有一種慣性認識,總以為查處的力度不會很大,違紀違法的成本不會很高,被查處的概率比較小。他們低估了中央省市各級正風肅紀的決心,誤判了從嚴治黨的形勢,忽視了利劍高懸的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