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晉能集團晉城有限公司 張陽寧
企業檔案管理體制改革分析
文/晉能集團晉城有限公司 張陽寧
檔案管理是企業管理重要部分,直接決定著經營者的科學決策及發展戰略制定,對于各項資源的優化配置有重要意義。在企業不斷發展中,檔案管理體制改革是其生存和發展的關鍵,為必然趨勢。此文簡單對企業檔案管理體制改革做出分析。
檔案管理;體制;改革
現階段,企業發展在市場經濟新時期下面臨新問題、新形勢,檔案管理也面臨新挑戰。檔案管理必須不斷開拓創新,與時俱進,優化管理,加強管理體制改革,才能獲得穩固長遠發展。
企業在檔案管理上開展體制改革,是適應時代發展有效手段,是企業謀求長遠發展切實需求。現階段,檔案管理體制仍面臨以下問題,迫切需要體制改革。
(一)管理效率低。企業規模不斷擴大,就業崗位增多,員工人數不斷增長,檔案管理作為無形資產,漸漸受到關注。但很多企業并沒有做好體制改革準備,在檔案管理中存在工作效率低這一嚴重問題,影響競爭力提高,阻礙企業發展。
(二)人員素質不高。管理人員是檔案管理主力軍,需承擔起改革重任,有效提高工作效率,提高企業競爭力。但很多管理人員素質呈良莠不齊狀態,缺乏先進理念及專業技能,無法滿足改革需要;部分企業為節約資金,未設置專人負責工作,或由非專業人員負責管理,由于人員缺乏管理能力和經驗,無法從根本上保證管理質量及效率,故企業無法實現資源合理配置及優化。
(三)管理環境差。與其他部門一樣,只有保證管理環境有序、和諧,才能真正發揮管理的作用及效果。當前,很多企業在檔案管理上環境較差,檔案混雜、遺失或殘缺等現象時有發生,直接加大管理難度,引起企業無形資產損失,影響企業員工福利保障,同時對企業未來發展有很大影響。
(四)體制不完善。很多企業決策者沒有認識到檔案管理必要性及重要性,思想觀念尚未轉變,導致體制不健全、不完善,疏于日常檔案維護、整合及分類等工作,或者繼續沿用傳統的管理體制,影響工作開展。
(一)依法治檔。管理部門應從各個角度出發,不斷健全管理體制,實現依法治檔。管理部門應將執法作用和指導作用之間關系明朗化,促使服務、法律和管理三元素有效統一,促進檔案管理有序、穩定進行。需注意的是,在私營企業中,檔案管理富有鮮明私有性,此時政府應有效起到執法管理和監督的作用,改變其無人管理狀態,促使私企檔案管理更加科學化和規范化。
(二)優化利用新技術。社會不斷發展與進步,企業也應加強社會市場導向,按時代發展客觀規律,緊跟其步伐,進行自身轉型,在激烈市場競爭中更好謀生存,促發展。在體制改革中,應不斷優化利用新技術,充分運用各種先進技術的優勢,引入計算機技術、互聯網技術等,實現信息聯網和資源共享,促進科學決策。對管理流程及程序進行簡化,減少工作量,提高信息整理及存檔的效率和質量,以此保證人力資源得到合理利用,降低檔案信息丟失率及不全率,避免無形資產損失,保證內部工作有序順利進行。
(三)信息化管理。企業在未來生存發展中,應按實際運營情況,建立起科學化信息化管理體系,制定信息一體化模式,對內部信息資源進行有效篩選與整合,從而建立一體化信息中心,統一集中進行信息接收和應用等,促使管理工作更規范、更合理。對各項資源進行優化配置,提高無形資產的利用率,增強企業競爭力,提高企業形象,從而提高企業在行業中的影響力,創造經濟效益最大化。
(四)加強信息開發與利用。企業在檔案管理中,應加強信息收集和歸類,并注重綜合利用信息數據,從而開發信息。根據當前企業運營現狀,收集各種與企業運營有關的信息數據等,保證各項活動順利有序開展。運用網絡技術,建立電子檔案庫,在規定范圍內為各部門提供優質服務,使其能隨時隨地檢索到信息,以此提高信息數據使用價值。此外,還可以建立同行網絡信息數據庫,通過與其他企業對比,不斷對自身結構進行優化,提高市場競爭力。
此外,也應加強人員培訓,提高檔案管理者的綜合素質,提高管理能力及水平,繼而提高管理效率與質量。定期開展理論知識及實踐能力培訓,使其充分認識到檔案管理重要性及必要性,全面掌握工作內容及方式,提高現代化管理技術的應用。在企業內部定期展開學術討論會,邀請工作優秀個人現場介紹經驗,提高全體人員水平。作為檔案管理者,應時刻掌握企業經營內容、狀態及發展方向,圍繞企業科研活動及生產經營等,主動提供咨詢服務,大大提高檔案信息利用價值。
在企業生產經營中,檔案信息起到重要作用,只有適應時代發展,加強檔案管理體制改革,依法治檔,推進信息化管理,加強信息開發與利用,才能使檔案管理在企業運行中發揮有效作用,促進企業長久、穩定、可持續發展。
[1]陳惠,吳珊珊.現代企業檔案管理體制改革之探討與思考[J].辦公室業務,2012(03):13-14.
[2]索建東.企業檔案管理體制改革分析[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中旬刊),2014(06):8-9.
[3]曾昌波.關于企業檔案管理體制改革的探討[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6(11):195-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