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朔州師范高等專科學校 石新成
校史與高校校園文化建設研究
文/朔州師范高等專科學校 石新成
本文論述了高校校史檔案資源的文化屬性,提出以高校檔案資源開發推動高校文化傳承,以及如何做好高校校史編研工作。
校史;高校校園文化;建設;研究
現代意義的大學是教育機構和文化組織的有機結合,伴隨著近些年高等教育的大繁榮、大發展,很多高校在辦學規模、硬件設施等外延建設方面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同時隨著檔案學研究的深化,高校檔案編研活動蓬勃興起,成為大學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許多高校依托其深厚的歷史積淀,大力開發檔案資源,弘揚大學精神,在大學文化傳承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十年樹木,百年樹人。作為國民教育體系中最高層次的高等學校,知識人才密集,規模相對較大,環境相對獨立,長期辦學歷史中形成的辦學傳統、積淀的文化底蘊等校園文化具有較高的傳承和弘揚價值。
根據《高等學校檔案管理辦法》的規定,高校檔案是指“高等學校從事招生、教學、科研、管理等活動直接形成的對學生、學校和社會有保存價值的各種文字、圖表、聲像等不同形式載體的歷史記錄”。高校檔案不僅承載著大學本身的歷史記憶,更呈現出鮮明的校園文化特性,正如有研究者指出的“檔案是歷史的標本,文化是檔案的實質”“高校檔案作為校史記憶的最好方式,其積累形式,時間和空間的系統架構,總體上符合文化傳承的需要” 。
(一)是展現高校歷史傳承、文化積淀的重要載體。高校校史記錄的是學校的創設、變遷、發展的經歷,內容涵蓋了學校發展過程中教學、育人、科研、服務社會等諸多方面的珍貴資料,記載了師生員工不同層面的活動,其內容翔實、記敘生動,完美地展現了學校的成長,是學校最可寶貴的歷史檔案,是校園文化的溯源和載體,是學校應倍加珍惜、傳承永續的精神財富。知史可以明鑒,治國如此,治校亦如此。大學的發展離不開文化底蘊的積淀,校史館的存在彰顯了學校的文化韻味,留存的大量影音資料生動而真實地豐富了學校的歷史積淀。
(二)是高校制度文化的形成,反映著大學精神。高校校史資源是伴隨著學校的發展逐漸累積形成的,不僅具有儲存文化信息的功能,更是時間和空間交織的產物。作為學校歷史的積淀和原始記錄,高校校史是大學文化傳承和精神文明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高校的制度文化是現代高校有序運行的機制平臺。作為學校運行管理的終端環節,檔案管理行為以其不斷健全的體系、完善的制度、規范化的流程、現代化的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一種倒逼效應,逐步影響著高校管理體制的規范與完善,促進高校管理水平的提升和制度文化的形成。作為高校尤其是歷史悠久的名牌老校,無論其文件、資料、報表等紙質檔案,還是照片、視頻、宣傳片等聲像檔案,以及校徽、產品、校園建筑及景觀等實物檔案,都鐫刻著學校的文化底蘊、人文精神和時代特征,成為影響師生思想、行為和價值觀念的精神力量。
(三)是學校開展科研活動的重要支撐。高校校史內容豐富、客觀,是進行科學研究的重要來源,對校史檔案進行有效管理有重要的科研價值,便于學校掌握科研水平發展脈絡,系統歸納科研方法。其一,校史檔案既可以按照歷史時間脈絡了解高校,也可以通過系統歸納和分析總結科研工作方法,找出不同角度、不同側面的史學材料相互之間存在著的有機聯系,把不同載體的檔案進行歸納、整理以用于對學校科研工作、教學改革、學校發展等提供參考,這種參考是對學校教學、科研、管理活動、文化活動等一系列活動的真實體現,具有客觀性,這就決定了來源于校史檔案中的信息最能真實地反映高校工作的真實情況;其二,檔案管理對校史編研具有的索引作用使得學者可以根據科研需要從分門別類的檔案中選擇自己需要的信息,以方便科學研究活動的進一步深入,所以校史的編研學術活動是學校開展科研活動的重要支撐。校史檔案承載著豐厚的大學精神,記錄著師生在教學科研實踐活動中創造的教學科研成果,體現著高校學人熱愛科學、追求真理、勇于實踐的創新精神,蘊含著大學發展的內在規律和文化理念,可以說,“一所大學就是一處精神高地,就是一座文明燈塔,它以文化、學術熏陶、感染著一座城市、一個地區,乃至一個國家”。
國家檔案局原局長楊冬權曾將檔案與文化建設的關系概括為:“把檔案轉化為文化產品;為文化建設提供檔案;為文化建立檔案;建設檔案文化”。顯然,這為大學文化傳承指明了方向。
(一)結合實際,加強基礎檔案編研。開展檔案編研是高校檔案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作為專職從事檔案管理的職能部門,高校檔案館除了發揮“管檔守史”的基本職能外,還應立足于常規工作,加強基礎性的檔案編研。
(二)發揮優勢,開發檔案文化產品。充分挖掘豐富的高校檔案資源,在分析、篩選、提煉可供使用的檔案信息基礎上,積極發揮理工科院校的科技優勢,運用現代技術手段把檔案“原料”加工轉化為內涵豐富、形式生動的文化“產品”。
(三)整合力量,建設校史陳列展館。對于高校而言,建設校史陳列展館是進行檔案資源開發的最集中體現,其中既有對教學、科研、運行管理、支持保障等各方面檔案素材的篩選,也有對學校發展脈絡和辦學成果的梳理;既是對紙質、電子、聲像、實物各類檔案素材的分類整理,也是對聲、光、電等各種現代技術的綜合運用;既需要校內外相關單位、機構和人員的支持協作,也需要設計、布展、施工等各環節的緊密銜接。當然,也正因為其豐富性、綜合性、專業性,校史陳列展館的建設越來越受到高校的重視和青睞。
(四)文化育人,開展愛校教育實踐。如前所述,文化育人是大學文化傳承的組成部分,而檔案資源開發的最終成果也需要到具體工作中去檢驗。愛校教育實踐活動是將文化育人的組織實施與檔案資源的利用有機結合,從而既能使文化育人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又能最大程度地發揮檔案資源開發的作用。具體來說,愛校教育實踐活動的組織形式,可以是參觀校史陳列展館、觀看校史宣傳影片、閱讀校史文化讀本等傳授式的教育活動,也可以是組織校園文化研討、校史文化交流等互動式的教育活動;既可以改革理工科院校的課程設置體系,增設或拓展校史文化與大學精神的選修課程等,也可以組織學生社團自發地開展實踐性的校史校情學習研討活動等等。例如筆者所在學校結合新生入學教育,組織剛入校的學生參觀校史館,為他們上了一堂生動的校史校情教育課,深受學生的歡迎。
(五)主動參與,構建文化傳承體系。盡管高校檔案有著與生俱來的資源優勢,但作為一種文化生成和傳播的有機系統,大學文化的傳承與創新牽涉到高校工作的方方面面,檔案管理部門不能也不可能單打獨拼。因此,檔案工作應該主動納入大學文化建設的整體規劃當中去謀劃部署。檔案部門應積極地參與到大學文化傳承體系的構建活動中,從組織機構到工作分工,從資料搜集到活動組織,從技術支持到業務指導,從意識培育到氛圍營造,嘗試通過檔案資源開發項目的協同攻關,與有關單位共同推進大學文化的凝煉與傳承,打造出各具特色的大學文化。在此必須強調的是,發揮校史館愛校教育非常必要,即應結合師德師風建設,可有計劃地組織全校教職工參觀校史館,以增強其榮譽感和自豪感,從而激發他們的潛能,為學校發展作出貢獻。
校史作為一種檔案憑證,學校教學、科研、基礎建設及運行保障等一切活動的點點滴滴,都真實地記錄和反映在校史檔案之中,不但學校各階段建設發展的成績和榮耀匯聚于此,而且前期工作遺留的問題和矛盾也可能累積其中,反映著學校歷史分合變遷、教學科研質量和學術水平不斷提升的真實狀態。因此,校史檔案可以為大學文化的提煉和傳承提供最可靠的查考依據,有時甚至會發揮出意想不到的作用。
(一)領導應加強對校史編研的重視,進一步提高認識和支持。校史編研是一項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工作。領導應具有全局和長遠意識,一方面加強對校史編研的指導,為校史研究指明方向,提供有力保證,另一方面將校史編研納入重要工作日程,動員全校支持配合做好校史編研工作,強化工作意識,加強隊伍建設,提高編研人員的政治素質和業務知識水平,確保校史編研工作的順利推進。
(二)加強檔案管理,夯實校史編研的基礎。校史編研是在大量的檔案資源的基礎上整合而成,檔案是校史編研的第一手可靠、真實的資料。校史編研與檔案管理密切聯系。高校開展校史編研,首先要加強檔案管理,既做好檔案的整理歸檔工作,又做好檔案的保管利用工作。不同的檔案從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程度記載和反映了學校發展歷程中的不同內容。在檔案管理中,既要注重文字檔案的管理,也要注意照片、錄音、錄像等聲像檔案的管理,不同的大量檔案組合在一起,才可以真實形象地再現學校各方面的歷史原貌,保證校史編研的完整性、準確性、真實性。
(三)開展大事記和年鑒編纂工作,積累系統的素材。大事記和年鑒是校史編研的重要素材,其編纂質量直接影響校史研究。大事記編纂要根據學校的實際,站在為校史編研積累素材的高度,編制大事記編纂提綱,制定涵蓋學校教學科研、管理活動等各方面大事記收錄的原則、要求等;不僅要從學校層面,而且要從職能部門、院系層面進行大事記編寫,從不同側面為校史編研提供素材。年鑒內容豐富,圖文并茂,分類明晰,是在大量檔案資料基礎上編纂而成。年鑒編纂要設計科學合理的框架,并根據學校發展的特點,在保證框架穩定的前提下作適當調整、創新;緊密圍繞教學科研、管理活動等方面的發展,系統、真實地反映學校教育改革發展的成果、經驗。
(四)編與研并重,彰顯優勢特色,傳承文化精神。校史基于檔案,但并非檔案的簡單組合,一部優秀的校史是既系統、全面、真實、準確,又具有重點和亮點。在編寫校史的過程中,要注意研究學校發展的規律,既從學校的辦學理念與定位、人才培養目標等總體上著手,也從某個學科、某個專業甚至某類學生的培養把握,在研究中總結,在總結中凝練,在凝練中彰顯學校的優勢特色,傳承學校獨有的文化精神,在發展歷史中塑造學校的品牌形象。
[1]陳亞利.高校校史工作中的檔案管理研究[J].辦公室業務,2013(12):174.
[2]孫永玉.校史校情——高校德育的寶貴資源和生動教材[J].中國高教研究,2006(1):64.
[3]何伶.論高校校史工作中的檔案管理[D].濟南:山東大學,2008.
[4]周芬玲.論高校檔案工作與校園文化建設[J].鞍山師范學院學報,2011(4).
[5]李思輝.珍視大學的文化熏染價值[N].湖北日報,2013-05-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