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亮
國網河南睢縣供電公司 河南商丘 476900
農村電網設施及建設問題淺談
張 亮
國網河南睢縣供電公司 河南商丘 476900
農村電網是服務縣域經濟社會發展和保障民生的重要基礎設施,農村電網安全、可靠、經濟運行對于整個電網來說至關重要。
農村電網;設施;建設
當前,受多種因素的制約,農網改造農村電網設施建設存在一些問題:一是缺乏對農網的整體規劃,規劃帶有較大的盲目性,未能充分估計到地方經濟的快速發展和農民生活水平快速提高所造成的負荷劇增問題,造成農網結構不合理。二是低壓網絡薄弱,普遍存在裝備陳舊,線路供電半徑長、導線截面小、絕緣水平低、無功補償嚴重不足、配電變壓器容量不足等問題。三是電力設施施工環境亟待改善,在電網施工中,變電站落地難,廊道清理難,阻礙施工事件頻發,制約施工進度的現象普遍存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新農村經濟的發展。
(一)農網建設缺乏統一、長遠規劃。目前,縣級供電企業的管理模式,地方政府在縣域經濟發展規劃時,不再考慮對電力設施的投入。往往是某區域負荷發展到一定階段,出現了運行上的問題或發現了存在的隱患,就在該地區建設或者局部進行技術改造。這種“哪里需要哪里建”的建設模式,導致了電網結構凌亂和運行方式復雜,沒有擴展余地,可靠性低等問題。再者,農村配電網的負荷預測方法較為簡單,在農網改造方案設計時,縣域經濟的快速增長對現有電網提出新的擴容要求。尤其在農副產品加工、農田灌溉、務工人員節日返鄉等時段用電負荷猛增,導致部分線路、主變重載。由于農村大多數的配電變壓器沒有設置在負荷中心,使得電壓偏低的現象較為明顯。
(二)主網卡口嚴重,成為制約經濟發展的“瓶頸”。特別是農村配網結構脆弱,全縣仍有6個鄉鎮沒有35千伏變電站,農村電網線徑小,低壓線路中1/2以上線徑過細、1/3供電半徑超標供電能力不足,供電可靠性不高,加之農村的用電時間較為集中,季節性較強,在配電網的供電半徑超出一定范圍的情況下,很容易影響到電能的質量。大量的中低壓配電線路亟待改造,高峰負荷時段農村用電“低電壓”問題不斷顯現,嚴重制約了農村經濟發展,難以滿足新農村建設需要和農民用電需求。
(三)三相四線難以滿足發展。農網改造在一定程度上只是解決了農村有電用的問題,離確保農民用好電的需求還有很大的差距。近幾年來,農村經濟發展速度較快,家庭作坊越來越多,對三相四線制的需求越來越迫切,三相四線比例不足60%,低電壓現象依然局部存在。
(四)新型農村社區電網配套不到位。當前,新農村社區建設如火如荼,地方政府要求電力配套設施及時完善,電網建設及投資方面存在較大問題。主要體現在:線路拆遷和新建投資費用較大;地方整體規劃沒有考慮電網布局,臨時變動和隨意性較強;投資費用由供電企業承擔較多。與此同時,公司對這些社區的電力設施配套和后期管理方面還沒有形成一個科學的管理模式。
(五)施工協調難度大。社會各界也對電力設施建設存在誤解,片面認為凡是涉電建設都是供電企業投資建設和管理,導致施工環境惡劣,協調處理費用增加。
(六)宣傳不到位,影響工程進度。農網改造工程牽涉面廣,工程量大,政策性強,用事實說服群眾工作還做得遠遠不夠,少數村組宣傳工作流于形式,形成空白,甚至有些村組干部認為農網工程只是電力部門的事,一推了之。在遇到施工中的難題時,多數村組干部不是積極主動的幫助解決,而是繞道走。由于部分基層人員配合不夠,協調不力,導致了農改過程中出現的政策處理問題,不能及時解決,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工程進度。
(七)施工工藝不夠標準。目前新農村電網建設過程中,往往輻射性供電接線模式,且基本不能夠完全滿足設計原則,新農村電力需求開始逐漸提升,使得農村的供電負荷也逐漸提升,原有的供電模式以及供電線路將無法滿足涉新農村電力的實際需求,最終將導致供電線路可靠性的大大降低,影響到新農村電網建設的實際質量。除此之外,在安裝過程中,變壓器型號和位置存在著不恰當的地方,導線截面偏小,在布線方面也存在著雜亂無章的現象,迂回線路較多,不僅加大了建設成本,也在一定程度上浪費了電源,進一步加劇了農村用電緊張的狀態。
(八)資金投入不足。由于受地域條件的影響,農村用電負荷分散,農網建設投入成本比城市高,加之輸電線路較長,電力損耗比城市高的多,導致了農村供電成本高于城市,資金匱乏阻礙了農村電網的建設與發展。
(一)加強宣傳協調。協調縣政府成立縣電網建設協調領導組,妥善處理電力設施建設用地、外部環境協調等問題。利用宣傳媒介,大力宣傳電網建設的重要意義和相關政策法規,為電網建設改造工程的快速推進創造良好的社會環境。
(二)強化規劃引領。科學編制規劃,實現電網規劃引領、將農網規劃項目納入城鄉發展規劃和土地利用規劃,預留和保護電網站址廊道資源,避免中低壓電網“大拆大換”,根據農村的具體用電情況和規劃建設時的負荷預測需要留一定的備用容量。
(三)加強工程項目管理。嚴格執行項目計劃。嚴格按照省、市公司下達的投資和項目分解計劃、編制農網升級改造工程實施方案,組織開展工程項目設計和概預算編制工作,嚴格履行工程項目審批程序。確保工程項目真實,嚴格按照省公司下達的計劃執行,嚴禁虛列和置換工程項目,強化工程項目管理,注重選用節能降耗設備和產品,積極推廣應用多回路桿塔,減少電網建設支出,實現城鄉電網一體化,節約社會資源。
(四)新建改造并舉。加快110千伏主網架建設,優化35千伏電網,加大10千伏及以下電網建設改造力度,結合新農村和美麗鄉村建設,按照整村推進建改為主,按照“導線截面一次選定、廊道一次到位、土建一次建成、容量按需配置”原則適度超前建設農網,提高對負荷增長的適應性。
[1]陳擁軍,何勇.我國農村電網建設改造的技術政策分析[J].農機化研究,2006.
[2]楊衛紅,李靜如.新農村電網建設中需要重視的幾個問題[J].電網技術,2006(S1):302-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