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征南 談克華
淮陰師范學院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 江蘇淮安 223300
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 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
高征南 談克華
淮陰師范學院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 江蘇淮安 223300
現今世界,文化軟實力已經成為國家核心競爭力中不可或缺的因素,在社會全面發展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研究西方發達國家發展軟實力的成功方法,對于推動我國文化大發展大繁榮,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以及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具有重要參考意義。
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公共文化服務建設;經濟形態
首先,“西方發達國家的文化產業在GDP中的比重都普遍高于10%,尤其是美國更是占了國內GDP的四分之一以上。自1996年以來,美國的文化產品出口就超過航空航天工業成為第一大出口創匯產業?!?/p>
其次,文化大國在旅游業中占盡先機。法國的圖書出版業、電影業和旅游業等文化產業早已成為國民經濟中的支柱產業?!?998年全球赴法旅游人數超過7000萬,法國旅游業贏利高達710億法郎,占全球旅游市場10%,使法國連續三年榮居第一旅游大國寶座?!?/p>
第三,文化創意產業也同時占有重要的分量,“截止2002年,10年間英國總體經濟增長70%,而創意產業則增長93%。1997年至2001年,文化創意產業的就業增長率平均為5%,而整體經濟的增長率僅有2.8%。文化創意產業已是英國雇傭就業人口的第一大產業。”
最后,在日本,“雖然有些產業的產值在下降,但有些產業卻在持續增長,特別是以音樂、動漫、美食、繪畫、娛樂、時裝、廣告、設計為代表的日本‘酷文化’已經成為新的增長點?!比毡疚幕a業的規模比電子業和汽車業還要大。截止2005年底,動漫產業成為日本第三大產業,廣義的動漫產業占日本GDP十幾個百分點,占世界市場的62%。步入21世紀,文化、經濟、科技相互交融,形成一種新的經濟形態。文化產業又被稱為“無煙產業”和“朝陽產業”。在西方發達國家,文化產業不僅是國民經濟的重點和支柱產業,而且是外匯收入的重要來源,創造并提供了大量的就業機會。
首先,我國文化軟實力的發展面臨西方文化霸權的滲透。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大國憑借其經濟、科技、軍事的強勁實力,在推行經濟全球化和強權政治的同時,加緊推行文化帝國主義政策,他們試圖以西方的價值觀念、政治制度和發展模式作為國際標準輸送到發展中國家,其實質是推行文化霸權主義,試圖使全球“美化”。
其次,文化產品的出口總量是衡量一個國家文化軟實力的重要方法之一。根據2006年的數據統計,中國對外文化交流和傳播存在巨大的“文化赤字”。在圖書、文藝演出、語言文化、影視和新聞出版五個領域更是存在著驚人的“逆差”?!?004年,從美國引進圖書版權4068種,輸出14種;從英國引進2030種,輸出16種;從德國引進504種,輸出20種;從日本引進694種,輸出22種。2005年,對美版權貿易是4000:14。同一年,我國音像制品和電子出版物進口總額是出口總額的近10倍;全國圖書、報紙、期刊累計進口總額是出口總額的6倍。文藝演出也有類似狀況。從2000年到2004年中國進口影片4332部,其中,美國幾乎占到了一半。而我國影片出口則屈指可數。在美國3000多所大學里,有近800所開設了漢語課程,但在中國,連小學甚至是學前班,都開設英語課程。我們存在的嚴重的“文化逆差”在一定程度上已經影響了我國文化軟實力的發展。
最后,中國科學院的一項調查顯示,我國民眾心理和諧的總體狀況介于不確定和比較和諧之間,但仍未達到比較和諧的程度,離非常和諧更有段距離。這表明,我國民眾的心理和諧狀況總體上仍有很大提升空間。
(一)加快文化體制機制改革創新,增強公共文化發展活力,為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奠定堅實制度基礎: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建設文化強國首先需要充滿生機與活力的體制機制為依托,從而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和有效整合。按照建設文化強國和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的要求,文化體制改革要更加重視文化體制改革的頂層設計和總體規劃,明確改革先后順序和重點任務,進一步調動各方面改革積極性,尊重群眾首創精神,加快推進文化體制改革的步伐,推動公共文化事業單位形成責任明確、行為規范、富有效率、服務優良的公共文化服務運行機制。
(二)轉變政府職能,創新政府服務理念,為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提供行政支持:國家文化軟實力的提高,不能單純依靠市場化的方式來完成,政府有責任向社會成員提供基本的、均等化的公共文化服務。政府應該把公共文化服務建設作為建設服務型政府的重要任務,堅持以政府為主導,以公共財政為支撐,以公益性文化事業單位為基本隊伍,轉變服務理念,創新服務方式,實現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均等化建設。同時,要建立“文化改革發展成效考核評價體系”及“文化專項資金績效評估體系”,把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與政府官員政績考核體系聯系起來,督促和激勵政府高度重視公共文化服務建設,為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提供行政支持。
(三)提高文化生產力,促進公共文化服務建設主體多元化,為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拓展多種渠道:目前,我國公共文化建設還主要依靠政府的力量,但是從長遠看我們必須打破“政府是公共文化服務唯一提供者”的觀念,積極引入非政府組織、非營利性組織、社會組織參與公共文化產品供給,提高公共文化的生產力和文化市場的活力。同時,在公共文化建設領域引入市場機制,引導國有大型企業參與公共文化產品與服務的生產,培育文化市場的消費空間,開辟新的文化消費主體,提高公共文化產品的生產能力,豐富公共文化服務內容。
(四)健全公共文化服務政策體系,加強文化立法,為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提供法律保障:促進文化大發展大繁榮,提高我國文化軟實力,既需要黨的方針政策指引,也需要相應的法制作保障。我們要進一步加強公共文化服務法制建設工作,加快我國公共文化服務法制建設進程,不斷完善文化政策法規體系。緊密結合公共文化服務建設的實際,積極開展地方公共文化服務立法工作,通過地方文化立法,保障人民群眾合法享有的文化權益,促進公共文化服務的繁榮發展。
[1]張曉明.我國當前文化軟實力建設的幾個問題[J].藝術評論,2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