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遠敖
廣東省陽江市安全生產協會
基于全壽命周期的建筑工程質量控制模式探討
李遠敖
廣東省陽江市安全生產協會
本文探討了基于全壽命周期的建筑工程質量控制模式,在闡述建筑工程全壽命周期質量控制的目標、責任主體的基礎上,對以一般建筑工程質量控制模式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并建筑工程全壽命周期質量控制模式的基本框架進行論述。
質量控制模式;全壽命周期;建筑工程質量
全壽命周期理論是一種將產品的整個壽命周期作為控制范圍實施管理的方法。在建筑工程領域,基于全壽命周期的建筑工程質量控制模式就是在建筑工程項目全周期范圍內落實全面控制理念和質量控制鏈條不間斷的方法。其目的是實現建筑工程質量監控無空白和漏洞,確保建筑工程項目質量目標的順利完成。
建筑工程全壽命周期質量控制的目標是在建筑工程全過程中始終進行監管及控制,改變以往質量控制模式中以施工質量控制為主的方式,以建筑工程所有環節、所有責任主體以及所有工程信息為基礎構建綜合的質量控制體系,實現對建筑工程全過程、全方位的質量監控。基于全壽命周期的建筑工程質量控制模式要求工程項目的每一個責任主體既要對自身質量控制目標與任務負責,還要以系統的、全局的視角審視和檢驗建設工程質量,對其上下游相關部門、單位的質量行為及傳遞來的工程質量負責。只有如此,才能實現建筑工程項目質量控制的無空白、無漏洞及無縫隙,才能實現質量鏈條的不間斷。
根據我國《建筑工程質量管理條例》的規定,建設單位、勘察單位、設計單位、監理單位、施工單位依法對筑工程質量負責,構成建筑工程質量的五大責任主體。其中勘察單位對建筑工程的勘察質量直接負責、設計單位對建筑工程的設計質量直接負責、施工單位對建筑工程的施工質量直接負責,這三大主體是建筑工程質量的直接責任主體;建設單位與監理單位根據建筑工程法律、法規及工程合同對相關直接主體的相關建設活動進行監管,是間接責任主體,而建設單位對施工質量的監管主要委托監理單位來進行。因此,從過程的角度來說,建筑工程實施過程中的質量責任主體主要為設計、勘察、施工與監理單位,建設單位的質量主體責任主要體現在項目的前期決策上。
除上述的五大責任主體外,建筑工程全壽命周期質量控制的主體還包括了政府相關質量監督管理部門,其對建筑工程項目主要起著監管的主體責任;工程質量檢測機構以及咨詢機構則對建筑工程質量起著社會監管責任。
(一)當前建筑工程質量控制模式存在的問題
在目前的建筑工程質量控制模式中,將質量控制的主體責任過多的集中在了施工過程中,普遍認為工程質量控制就是應該是施工單位與監理單位的責任,而忽略了質量控制的傳遞性與連貫性。此外,監理單位質量責任不明也是工程中常見的現象。一些人對于監理單位受建設單位委托行使監管責任的認識不足,將工程質量控制的主體責任落到了監理單位身上,這種責任認識上的不明確,對于建筑工程項目的質量控制來說也是極為不利的。
在一般的或是稱之為傳統的建筑工程質量控制模式中,質量控制缺乏傳遞性與連貫性是主要問題之一,也就是說,對于工程項目的質量控制缺乏系統性與全局意識。一個突出的現象就是,作為建筑工程兩大責任主體的勘察與設計單位,一方面缺乏質量控制的主體意識,另一方面在勘察與設計過程中也缺乏質量監督,質量控制效果不盡如人意。建筑工程項目的實施是一個涉及到勘察、設計與施工的系統工作,任何一個環節出現質量問題,都會對工程的順利實施以及質量產生影響。在工程實踐,勘察設計主體責任意識不強,質量控制與監督不力,是導致施工質量問題的一個重要方面。這種質量控制的傳遞性沒有得到有效的重視,只注重施工階段質量控制的模式,是無法使建筑工程質量得到有效控制的。無法從全局的高度實施質量控制,在過程當中自然也就無法有效的保證工程質量。
(二)全壽命周期質量控制模式的基本框架
建立全壽命周期質量控制模式,其核心要素是要在質量控制理念上進行轉變,要形成各負其責、動態控制、質量信息共享的質量控制協作機制,是按照建筑工程質量的形成過程和規律,實行局部分階段、整體全周期的建筑工程質量控制模式。
在建筑工程全壽命周期質量控制模式中,工程項目前期的立項階段,其質量主要由建設單位負責,其質量的控制主體應是建設單位以及政府相關部門。建設單位負責立項工作的實施以及質量控制,而政府相關部門、單位則主要負有監督管理的責任。在此階段,監理可提前介入參與質量控制與管理,可以在整體及全局層面產生較好的質量控制效果。工程勘察設計階段的質量主要是由勘察單位及設計單位來負責,此階段的質量控制責任主體還包括了建設單位,負有主要的監督管理責任,是此階段質量控制的關鍵一環。此外,施工圖審查機構對勘察設計階段的勘察設計文件實行監督管理也是十分重要的質量控制環節。施工階段(包括竣工階段)的質量主要由施工單位和監理單位負主要責任,而質量控制主體則包括了施工單位、監理單位、建設單位、工程質量檢測機構以及建設行政主管部門所屬的質量監督站等。其中,建設單位主要起質量控制監督管理的作用,工程質量檢測機構則主要對建筑試塊、材料性能等實行質量把關,而建設行政主管部門所屬的質量監督站對施工質量實行監督管理。從原則上來說,建筑工程全壽命周期質量控制還包括了建筑產品在使用階段的質量控制,本文在此不做具體的論述。建筑工程全壽命周期質量控制模式除了明確工程實施全過程中各主要參與者的主體責任外,實現質量控制各主體間的協作以及信息共享也是關鍵的環節,對提升建筑工程質量控制效果有著重要的作用。本文限于篇幅所限,在此不做具體的論述。
建筑工程質量控制模式一直是建筑工程項目管理中研究的重點之一。基于全壽命周期的質量控制與管理,重點在于理念的轉變及形成有效的質量控制體系,形成項目所有環節、所有參與者的質量控制協作機制,才能最終實現建筑工程項目的質量控制目標。
[1]韓國波,高全臣.基于全壽命周期的建筑工程質量“三環”監管模式構建[J].煤炭工程,2014,03:146-148.
[2]譚佩麗.全壽命周期視角下建筑工程質量控制模式探究[J].科技與創新,2015,14:68-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