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呂長慶
去產能任重道遠
○ 呂長慶
“去產能”是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的重要任務。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對“去產能”做出了全面部署。然而去產能的任務重、情況復雜。
目前,我國鋼鐵、煤炭等部分主要工業產品大多數傳統制造領域存在著嚴重的產能過剩,造成生產要素配置扭曲,社會資源整體利用效率降低。產能過剩已成為制約我國經濟發展的“攔路虎”。
當前應著力完善“去產能”的政策法規體系,實現主要依靠經濟、法律手段推動鋼鐵行業“去產能”。推動化解鋼鐵行業“去產能”的制度建設,嚴格制定、修改、完善鋼鐵行業在產能利用率、污染排放標準、土地資源占用等方面的規章律法,最終形成常態化的治理機制。通過使用負面清單制度、環保倒逼機制來壓縮鋼鐵行業的過剩產能,以從制度層面確保鋼鐵行業不再有新的產能擴張。
需要進一步細化現有相關政策,增強政策針對性,調動地方和企業參與“去產能”積極性。比如多聆聽地方政府、鋼鐵企業和在職員工的意見,夯實“去產能”共識基礎,盡快出臺相關配套文件,增強政策針對性和可操作性,對鋼鐵企業績效實行開放、透明化的評估,增強公開力度,根據去產能實效確定獎補資金標準,盡量少按多因素法處理;兌付手續上更人性化、簡化,將中央劃撥的專項獎補資金一視同仁、公平應用于各種所有制、各個區域的去產能企業。此外,中央政府應將地方政府在去產能過程中的承諾兌現情況作為政績考核的一項重要指標,以督促地方政府謹慎承諾,嚴格兌現。
此外,在去產能的過程中,我們不僅要充分利用市場的力量,同時也要加強社會保障的兜底作用,解決員工的就業以及技能培訓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