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玉新
天津岳河律師事務所 301700
論公司發起人的責任
劉玉新
天津岳河律師事務所 301700
公司的成立,簡單地說,必須具備三個條件:人、物、行為。發起人作為首要的“人”的要件,在公司設立過程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可以說,公司資金的籌集、注冊登記、組織和規劃等各方面,都離不開發起人。所以發起人的行為直接關系到公司的利益存亡、社會交易體系的存續甚至整個經濟秩序能否穩定發展。鑒于發起人無可比擬的地位,本文將對發起人的責任進行深入探討。全文共分三個部分,第一部分,對發起人的含義進行界定;第二部分,概述發起人責任的分類;第三部分,研討發起人責任的價值。
發起人;責任;分類;價值
對于發起人的定義,各國不盡相同。
《德國股份公司法》第 23 條、28條、29條規定,“發起人必須記載于公證書”,“發起人為制定公司章程的股東”,“發起人需認購公司全部股份”。日本《商法》第 165 條、166 條、169條規定:“發起人制訂章程后,才能夠設立股份有限公司。且各發起人認股必須通過書面形式。”臺灣《公司法》第 129 條規定:“在公司章程上簽名蓋章的才是發起人。” 《美國示范公司法修正本》規定,發起人并非認股人,也不是籌辦公司設立事務的專業人員,是簽署公司章程并籌辦公司事務的人。英國對發起人的定義與美國基本相同,籌辦公司設立事務且必須在公司章程上簽名的人為發起人。
我國公司法對發起人的定義沒有明確的界說,然而根據公司法第 79 條、第 80 條、第 82 條、第84 條和第 92 條等條款,大致將發起人的概念歸納為:發起人是指訂立發起人協議、申請設立公司、認購公司股份、承擔公司組織及籌辦事項,對公司設立過程及后果承擔法律責任,并且在公司章程中署名者。
發起人責任的分類,主要有兩種。一種是根據《公司法》①第十章的規定,分為民事責任、行政責任以及刑事責任三種類型。二是根據公司是否成立,發起人承擔不同的責任。本文主要探討第二種法律責任。
(一)發起人在公司成立時的法律責任
1、發起人合同責任。在我國和國外的法律規定中,當公司不能成立時,發起人要對發起人協議承擔法律責任,這是普遍做法沒有異議。但是當公司正式成立時,發起人合同責任要如何承擔呢?
《德國股份公司法》第41條規定,公司注冊登記以前,發起人以公司名義進行商事活動的,由其個人承擔相應責任。但是如果發起人與公司簽訂了債務轉移協議,協議中明確規定將發起人協議中的權利義務全部轉移給公司,則發起人可以免去個人責任。
法國則與德國不同,公司成立后,一般由公司承擔發起人協議責任。《法國民法典》第1843條:“若發起人以登記前的公司名義進行活動,由此產生的債務由其個人負責......按照規定登記完成的公司,重新承擔當時被視為開始就由該公司應承擔的義務。”
英美法系國家中,法律規定發起人合同責任由發起人承擔,但是大量判例卻證明,若是公司在成立后接受了注冊前簽訂的協議,則權利義務發生轉移,發起人不再承擔責任。
臺灣大學法律學院教授王文宇教授的一種觀點是:“設立中的公司實際上是設立后公司的前身,而逐漸地發展成為公司實體”。臺灣大多學者也通持這種觀點,即設立中的公司與成立后的公司同為一體,應該承擔設立過程中的行為后果。
發起人協議是否對成立后的公司有效,我國《公司法》并未作出具體聲明。但是筆者認為,設立中的公司和成立后的公司,好比胎兒和成人,前者雖無獨立人格,但卻和后者是一體。所以設立過程中的任何權利義務關系,后者都應該承繼。只有這樣才有利于維護第三人的利益,利于交易的穩定發展。所以我建議借鑒國外的立法,公司設立后,將發起人合同責任轉移到設立后的公司。
2、資本充實責任。發起人的資本充實責任,是指公司的發起人,需要對出資義務的履行互相擔保,以確保公司按照章程的規定將實收資本如期繳足,否則應當承擔相應民事責任。我國《公司法》第九十四條 就是對發起人資本充實責任的規定。
資本作為公司成立的“物”的要件,是公司生產經營的物質基礎,關系到公司能否正常運營和發展,所以資本充實責任的確立和落實,是至關重要的。各發起人之間互相擔保出資,可以確保公司資本到位,公司成立后可以正常運營,確保債權人等第三人的利益,以及維護經濟秩序的平穩發展。
3、損害賠償責任。發起人的損害賠償責任是指,在公司設立過程中,因發起人的原因使公司或者第三人的利益受到損害時,發起人應當承擔的責任。
大陸法系公司法規定,發生以下情形時,發起人應當承擔賠償責任:(1)推遲設立公司并且沒有相應正當理由的;(2)在公司設立的過程當中,因發起人的個人行為使得公司或者第三人的利益受到損害時;(3)發起人投資不足或者在公司設立過程中產生設立經費以外的支出,應當承擔給付責任,并且需要履行損害賠償義務;(4)發起人設立公司章程時,對章程的記載不全面或者章程規定后,未按照相應規定履行公司設立的程序的,發起人對造成的損失需承擔連帶責任;(5)以非貨幣財產出資的股東,非貨幣財產的價值不真實,需承擔連帶責任等。
相比于國外細致的規定,我國《公司法》關于發起人的損害賠償人,只有第95條第(3)項:“在公司設立過程中.由于發起人的過失致使公司利益受到損害的,應當對公司承擔賠償責任”,且僅僅是針對發起人對公司的損害賠償責任。將所有發起人損害賠償責任均規定為過失責任,并且也沒有規定損害賠償責任訴訟的期限、程序等,這就導致真正的責任人無法得到真正的制裁,受到損失的無論公司也好、第三人也好,無法很好地主張權利。所以,我國《公司法》還是需要進一步完善的。
(二)公司未能成立時發起人的責任
我國公司法第97條對公司未能成立時,發起人應當承擔的責任作出了規定。
1、發起人需要對公司設立過程中所產生的必要費用和債務負有連帶賠償責任。對于此條,各國規定大致相同。如《日本商法》第194條,臺灣地區公司法第150條,我國《公司法》第97條。
2、已收股款的連帶返還責任。此條涉及采取募集方式設立的股份有限公司,在公司未能成立時,發起人需要如數返還已繳納的股款,并且加算銀行同期存款利息。下面我就此種責任,舉一個簡單的真實案例:上海青花股份有限公司發起人,承諾三個月內募集資金5000萬元,成功后即召開公司創立大會。在按期募足資金后一個月,仍未發出召開公司創立大會通知,股東與發起人幾經協商未達成一致,訴至人民法院,人民法院判決青花股份有限公司發起人按股東所繳股款加算銀行利息一并退還并承擔本案訴訟費。
3、發起人合同責任。對于發起人合同責任,上文已有提及,不做贅述。同樣舉一個關于發起人合同責任的案例:
湖北某A公司與B公司為成立武漢華奧印務有限公司,簽訂了《武漢華奧印務有限公司發起人協議》。協議簽訂后,為履行協議義務,B公司出租廠房、變賣設備,但A卻遲遲不履行義務,B公司多次向A公司去函,均置之不理。由于B公司完全打亂了原來正常的經營秩序,導致B公司嚴重虧損。法院判決,A公司違反發起人合同責任,對B公司做出賠償。
(一)我們都知道發起人享有普通股東無法享有的特權,法律中,一定的權利總是和一定的義務相對應,也會因此產生相應的責任。一方面,發起人承擔了公司成立過程中的全部事務管理,法律應當授予其特權以保障公司設立的順利以及效率;另一方面,讓其享有特權的同時,法律也要避免濫用特權尋求私欲的情況發生,避免其侵害公司和第三人的利益。所以明確發起人責任,是對發起人特殊權利的平衡。體現了法的公平價值。
(二)發起人責任可以避免公司設立無效,減少了社會資源的浪費,也可以保障公司的正常運營,促進交易安全與效率。這體現了法的效率價值。
(三)發起人責任可以更好的保護第三人的利益。第三人在公司設立過程中,對公司的情況只能從發起人口中知曉,對于信息的了解雙方處于完全不對等的狀態。在這種情況下,第三人屬于“弱勢群體”,則需要更加嚴密與明確的規定來保障第三人的權益。才能促進交易安全,保障公平公正。這又體現了法的安全價值。
我國現在仍舊處于經濟不斷上升發展的時期,公司制是現代企業的典型形式,也是能夠促進經濟發展的很好的方式。但是我們在鼓勵促進的同時,亦要保障其“質量”,現在很多發起人投機意圖嚴重,只考慮個人私益,不考慮公司未來的發展、直接損害第三人的利益,嚴重將導致社會經濟動蕩。所以對于發起人責任的研究及規定是十分必要的,我們應該多多借鑒國外的優秀且適合我國的學說、規定,取長補短,使我國的法律規定更加完善。
注釋
①《公司法》第九十四條 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后,發起人未按照公司章程的規定繳足出資的,應當補繳;其他發起人承擔連帶責任。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后,發現作為設立公司出資的非貨幣財產的實際價額顯著低于公司章程所定價額的,應當由交付該出資的發起人補足其差額;其他發起人承擔連帶責任。
[1][日]奧村宏著,鄭風權等譯.日本的股份公司[M].中國展望出版社,1988.
[2]董安生等編譯.英國商法[M].法律出版社,1991.
[3]毛亞敏.論公司發起人的責任[N].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0年第三期.
劉玉新(1965.06-),性別:男,籍貫:天津,學歷:本科,職稱:中級研究方向:民商法、刑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