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韜
當多年以前QQ空間中的一句言論對我們的求職產生負面影響的時候,我們不得不更加謹小慎微地發言、小心翼翼地生活。我們這才意識到,自己已經在無意間生活在了“圓形監獄”中。我們不禁要問:怎么才能被遺忘?而渴望被遺忘,也成為這一代人的心聲。
數字化的“圓形監獄”
1785年,英國哲學家杰里米·邊沁提出了“圓形監獄”這一概念。這種監獄的四周是一個環形建筑,中心是一座眺望塔。每間囚室有兩扇窗戶,一面對著眺望塔,一面對著監獄的外面。在這樣的圓形監獄中,通過逆光效果,監視者可以觀察四周囚室里的被囚禁者,被囚禁者卻看不到監視者。
這樣,罪犯會因為不知道監視者何時在監視自己,因而不敢造次。邊沁認為,這樣的監獄結構,既可以起到有效的監視作用,付出的代價也最小,能夠讓監視人完全處于隱蔽而安全的境地。
社會思想家米歇爾·福柯采用了邊沁的概念,并且表示,全景敞視建筑已經遠遠超過了監獄本身,以及邊沁關于實體監獄結構的觀念。這種全景敞視建筑現在正在被更為抽象地應用在社會中,成為施展信息權力的工具。
完整的數字化記憶代表了一種更為嚴酷的“數字圓形監獄”。學者張恩典認為,相較于福柯筆下的“全景敞視監獄”,這種“數字圓形監獄”的構造更加精巧、隱蔽,被監視者完全感受不到監視者的存在,內心深處很少甚至絲毫沒有泛起福柯筆下的“被監視者”那種因為時刻被監視,而產生的心理恐懼。也就是說,我們不再是“數字圓形監獄”中的被動和清醒的被監視者,而成為無意識的參與者。
喝醉的海盜
史黛西·施奈德是一位25歲的單身母親,她最大的夢想就是成為一名教師。2006年春天,她終于修夠了學分,通過了所有考試,完成了所有實習訓練。就在她對未來的教師生涯充滿美好憧憬的時候,一個突如其來的消息打碎了她全部的夢想。
她心儀的學校明確通知她,校方無法聘任她。更讓人感到意外的是,她被取消了當教師的資格,理由竟然是,她的行為與教師的身份不相稱。
原來校方指的是網上的一張照片。照片中的史黛西正戴著一頂海盜帽,嘴里啜飲著一杯飲品。史黛西·施奈德曾將這張照片放在她的個人主頁上,并取名為“喝醉的海盜”。這張照片是她和朋友為了搞怪而發的。然而,史黛西實習的那所大學的一位教師發現了這張照片,并將這一情況上報給了校方。校方認為,網上的這張照片中的形象不符合教師這個職業,理由是學生可能會因為看到教師喝酒的照片而受到不良影響。
起初,史黛西打算將這張照片從她的主頁上刪掉,以祈求她能夠實現自己的教師夢。但是,一切都已經太晚了。她的個人主頁已經被搜索引擎編錄了,她自己已經無法完全從網上刪除這張照片。也就是說,互聯網記住了史黛西想要忘記的東西。
其實,這個案例與大學是否應該給予扮演成海盜模樣飲酒的史黛西教師資格沒有關聯,而是與某種更為重要的東西有關,那就是遺忘的重要性。
網絡在收集和存儲信息方面的無限空間性與永久性,使得那些本該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應逐漸被淡忘的不堪往事,被互聯網毫無遺漏地保存了下來。那些本以為早已遠去、會被忘卻的過去,只需搜索一下,就會紛至沓來。
如果我們不可避免地需要去擔心,我們的所有信息都將會被保留得比我們的壽命還要長,那么我們還會對瑣碎的流言蜚語發表我們的觀點嗎?我們還會輕松地舉辦分享個人經歷的沙龍嗎?我們還敢率直地發表言論嗎?我們還會毫無顧忌地享受互聯網帶給我們的便利嗎?毋庸置疑的是,我們將開始在上網發言之前先進行自我審查,以確保自己的言論不會在多年后的某一天給自己帶來不必要的麻煩。可是,誰又能預見呢?這難道不是比限制言論自由更讓人感到可怕的嗎?
這是否意味著我們將永遠生活在過去的困擾中而無法前行?而且,數字化記憶就一定是完整的、毫無缺陷的嗎?張恩典的研究表明,數字化記憶產生的并不是完整的圖景,充其量只是從數字存儲器上捕捉到的片段。誠如丹尼爾·沙勒夫所言:“互聯網上的這些資料的可靠性經常讓人存疑:它可以是錯誤的和誹謗的,或者它可能是真的,卻是對人羞辱與敗壞名聲的。或許我們會發現,想獲得一個全新的開始、一個第二次機會、一個無過錯的記錄,將會變得十分困難。或許我們會發現,如果每一個錯誤的步伐和蠢笨的行為,都將被記載于永久的記錄之中,進行自我探索就變得難了。”
互聯網企業的社會責任
有鑒于此,2013年,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州長杰里·布朗簽署了加州參議院第568號法案,即《橡皮擦法案》。該法案要求包括Facebook、Twitter在內的社交網站巨頭應允許未成年人“擦除”自己的上網痕跡,以避免因年少無知、缺乏網絡防范意識而不得不在今后面臨遺留的網絡痕跡帶來的諸多困擾。
就互聯網企業所應承擔的社會責任來說,在大數據時代,個人信息的收集者、處理者、控制者應該保護個人信息。個人信息如果是用于歷史統計這種抽象運用,每個人都只是其中一個抽象的點,這種抽象性地使用個人信息可能不需要征得數據主體的同意;但如果是具體到個人身上,或者會造成對某些主體進行形象塑造、畫像時就要征得主體同意。當然,抽象性地使用個人信息,應該被用于正當的目的,要有使用期限,收集的方法要正當。
同時,互聯網企業在利用目的方面還應該有自我的監控、他律的監控、互律的監督。尤其是在涉及公共利益的時候,互聯網企業應當在保護信息的同時允許公眾、國家、行業以及內部進行多方面的監督。
社會責任還有一個很重要的部分,就是保持平臺的開放、信息的開放。收集信息的一大特點就是信息的壟斷,取之于民,卻不能還之于民。因此,收集到信息后不能簡單壟斷,在特定情況下也需要開放、共享、以及接受監督。每個人都會犯錯,每個人也都會有判斷失誤、決策失誤、感情用事的時候,網絡應該保有一定的寬容度,網絡社會也應該是一個寬容的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