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金龍:創新創造是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關鍵
7月17日至18日,北京市召開上半年經濟形勢分析會。市委書記郭金龍強調,要牢記首都工作的重大職責使命,咬定青山不放松,奮發有為不懈怠,增強信心,保持定力,自覺把北京的發展放在京津冀協同發展國家戰略當中,全力推動城市更高水平、更可持續發展。
【大力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對北京市來講,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就是要推動經濟發展與城市戰略定位相適應、相一致、相協調,更好地實現城市可持續發展,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建設國際一流的和諧宜居之都,解決發展中的難題,也要靠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深化科技體制機制改革】創新創造是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關鍵,也是北京發展的最大優勢。要著眼于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主動服務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塑造更多依靠創新驅動的引領型發展。推動文化與科技深度融合,落實和完善支持企業創新各項政策,發揮好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牢牢把握人才在科技創新中的關鍵地位。
【擴大服務業對外開放】服務業是北京的優勢所在,也是北京未來發展的潛力所在。中央把北京作為全國首個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城市,要加快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堅持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把擴大開放與疏功能、調結構結合起來,提升服務業的發展質量和效益,提高公共服務的供給水平。
【創新補短板的體制機制】北京城市已經進入功能重組、有機更新的發展階段,要在修補短板、治理難題中,更好傳承歷史文化、保護自然生態,提升核心功能和城市發展品質。全面深化“放管服”改革,繼續放寬市場準入,更好調動民間資本的投資積極性。在疏解功能謀發展中,引導企業更好地為提升城市發展品質和滿足群眾需求服務。
【推動存量資源優化配置的改革突破】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核心是提高資源配置效率。在功能疏解、建設用地減量的背景下,很重要的一個方面是要把稀缺的土地資源盤活、利用好。我們落實“降成本”的任務,突出集中在降低土地資源的使用成本上。要按照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的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與國有土地同等入市、同權同價的要求,鼓勵基層大膽探索,統籌利用好各種類型的集體建設用地。要研究政策、創新方式,提高國有土地及其他資源的使用效率。市屬國有企業要主動作為、勇于擔當,進一步深化改革,聚焦主業、盤活資源,實現提質增效,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發揮帶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