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 梁勤儉
從報業案例看活動經營新模式
□ 文 / 梁勤儉
千帆競發的報業經營新模式, 包括組建政治、經濟、文化高端智庫,營造移動互聯等新興媒體平臺, 打通資源整合共享通道,形成真正意義上的全媒體矩陣, 建設新型的社區綜合性服務載體,策劃各種會展活動、促進線上線下互動交流,創新升級媒體產品、鍛造報商整合營銷平臺等, 都正在成為彌補傳統報業介質缺陷和經營短板的重要手段。本文展示一些比較典型的運營模式,以供借鑒。
報業經營 全媒體矩陣 會展活動
融媒體時代,品牌作為在多元傳播時代凸顯自身價值和優勢的核心競爭力,往往能夠帶給媒體巨大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但如何借助傳統紙媒自身資源深厚的積淀與優勢,最大限度發揮媒體品牌影響力來創造經濟效益,各報各有高招。
2015年10月,《廣州日報》組織的“健康相伴·財富同行 廣發個人銀行名醫進社區系列活動”,項目歷時3個月,總營收210萬元,實現了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的雙豐收。主要原因在于公信力和執行力,話題貼近民生,成功聚攏目標人群。活動的合作單位廣發銀行對項目給予高度評價,并成為客戶的經典案例在全國各分行進行分享效仿。
以活動彰顯媒體品牌,同樣可以取得豐厚的經濟回報。《海峽都市報》推出的“2015福州首屆馬拉松賽”活動,因其參與面廣,體現積極進取、健康向上的生活態度與城市文明而受到客戶的廣泛關注,報社發揮媒體號召力,積極整合各方資源,充分利用賽事關聯活動、賽道周邊樓盤、賽事本身廣告資源、安全保障、媒體廣告資源等多種形式嫁接行業客戶,形成多行業跨界營銷、立體式互動,最終與多個客戶談成合作,成功引入地產、飲料、金融、保險、百貨等行業加盟,一次活動總贊助金額近200萬元。
在廣告經營形勢十分困難的形勢下,紙媒充分挖掘、利用、發揮好自身的品牌優勢,就能在市場疲軟的大背景中亮點頻閃。
2015年7月,《大連日報》與大連保利房地產合作,推出了“保利·圓明園青銅獸首暨南北朝銅鎏金佛造像展”大型公益展覽活動,國寶展吸引到訪市民近10萬人次,項目認籌客戶達到400余組,銷售額達到10億元。整個活動包裝,保利房地產支付報社現金100萬元。保利集團之所以愿意在短短一個月時間內在《大連日報》投放100萬現金,最大的原因是為自己的產品和活動進行“信用背書”,可見,黨報的品牌對于高端客戶的影響力之大。
“榜樣天津”作為《天津日報》的年度品牌項目,已經連續舉辦五屆了,每屆都會推出一個主題,每屆都有不同亮點。比如推出名人形象大使、邀請高校學術支持、邀請全國知名媒體同行參與評選、關注并資助愛心事業、請道德模范談榜樣、舉辦主題音樂會等,組織商業百貨行業高峰論壇、食品安全論壇、家裝家居論壇、開展公益大講堂并且組織榜樣企業走進高校、走進社區、走進園區,走進養老院、福利院和特殊人群,特色系列活動讓“榜樣天津”更接“地氣兒”。這些能讓“榜樣天津”成為了津門企業尋找良才,開拓市場,媒體實現收入增值的一個重要平臺。
延伸廣告產業鏈,跳出版面做經營是《新華日報》的經營突圍路徑。新華日報傳媒有限公司利用“江蘇第一融媒體”優勢,“活動+智庫+會展+廣告”多輪驅動、全面互動,推出“中國·宜興國際陶瓷文化藝術節”“產城融合·新華傳媒智庫看常州”系列題材鮮明、內容豐富的主題活動或專版,創造了諸多版面外效益。且最終線下回歸到線上,跳出版面的活動,在版面上體現,版面效益較為可觀。
西部休博會,是甘肅日報社聯合海南、天津、河南、重慶、江西、江蘇、陜西、寧夏、青海、新疆等省區黨報及全國主流網絡媒體進行聯合推介,通過整合全國黨報媒體資源,進行全面宣傳,聯動合作,形成了媒體間互補、互動,相互促進的合作模式,抱團取暖,發揮合體效應,實現共贏多贏。
《廈門晚報》聯手廈門市人民政府、臺灣嘉義市政府、阿里山茶葉協會、廈門市茶葉協會、廈門北站樞紐中心管理有限公司及兩岸廣大茶商舉辦的“兩岸茶王爭霸賽”系列活動,為兩岸茶商打造一場震撼世界的茶產業盛會,為兩岸茶農、茶商、消費者搭建品銷平臺,更為兩岸優秀的茶葉品牌打造高效的品牌宣傳渠道。在活動環節設置中,不斷創新,融入“兩岸精品生活展”。即:將金融、教育、汽車、房產、兩岸的精品農業產品等精品項目進行展示推介。這是利用自己獨特的地域優勢、媒體優勢,發展多元經濟的典型例子。
2015年年底,《生活報》與黑龍江國美黑天鵝電器合作的一次“內購會”活動,采用新媒體與傳統媒體相結合的方式進行宣傳。微信傳播、異型廣告投放,讓國美黑天鵝電器全省35家實體店創造了8000萬元的銷售額。
如何找到報業與新媒體融合有效路徑,將新媒體渠道整合并有效利用,并充分發揮各自特點,同時,進行有深度的開發,將自身原有的優勢在新媒體中不斷放大、提升。
常州報業傳媒集團2015年11月成立了常報智屋網絡信息服務有限公司,借由報紙、網站、APP交易平臺,在短短兩周時間內,就向市民征集到千余套房源。12月5日、6日舉辦了常州首屆二手房“相親節”,作為常州日報社惠民項目,“相親節”提供二手房貸款特別支持的銀行、提供裝修、家居大禮包的紅星美凱龍,均作為協辦方全程參與活動,為活動贏得了可觀的招商收入。智屋集買房、賣房、租房、過戶、評估、查房價、找律師、找驗房師等功能于一身,讓市民在買房、賣房、租房過程中,省時、省事、省力、省心、省錢。因此,短短的兩天時間就成交二手房16套。報社也因此擁有了一個千余人的買房賣房數據庫。活動期間,鎮江、蘇州、南通、無錫、南寧等地的媒體與評估機構,紛紛趕到常州學習交流,將二手房交易與公益集市的模式引入本地。
《南京日報》為江蘇省開發園區設計、開發的“紅旗飄飄·江蘇省開發園區黨建信息平臺”App信息平臺,具有創新與示范意義。充分發揮《南京日報》在策劃和文字編審方面的強項,將《南京日報》的服務平臺從傳統的紙質媒體延伸向更前沿的新媒體,將“互聯網+”和黨建、媒體緊密地聯系起來,打通最關鍵的“最后一步”。一方面,《南京日報》隨著平臺的不斷延伸,將服務的觸角拓展到整個江蘇省,跳出了“南京日報服務南京”的地域限制;另一方面,《南京日報》通過這一次探索,也找到了一種新的盈利模式和渠道拓展,目前已陸續有其他城市的政府部門主動聯絡《南京日報》,希望能在APP或者其他新媒體平臺上進行深層次的合作。
《江南晚報》的“江南藝購”藝術品全媒體營銷平臺,平均每周舉辦一場營銷活動,配合微信公眾平臺的宣傳和報紙對江南藝坊的宣傳,取得了不俗的成績。其經營不但拓寬了《江南晚報》原來廣告經營的渠道和路徑,還實現了報紙采編人員、新媒體人員、營銷廣告人員的聯動。平臺直接銷售藝術品(工藝品),提高了廣大讀者的文化藝術素養和鑒賞水準。同時,平臺拓展的業務開始回哺傳統平媒和網站的經營,通過與房地產開發商、商場賣場、家居行業的聯動,拉動新的廣告業務。
(作者是中國廣告協會報刊分會主任、國家廣告研究院傳媒研究中心主任)
編 輯 陳國權 24687113@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