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一帶一路”視野拓展地方志工作“三維”思路
■ “一帶一路” 建設,是習近平總書記倡議,由黨中央作出的一項重大決策。以“一帶一路”為視野,創新地方志工作理念,樹立“三維”思路——在時間上延伸“長度”,在領域上拓展“寬度”,在質量上提升“高度”,實現地方志事業與“一帶一路”同頻共振,同進共榮。
作者:劉永華(四川省瀘州市龍馬潭區委黨研室(區志辦)副主任)
以“一帶一路”的歷史視野,拓展“時間長度”思路
忠實地再現歷史。寫史修志,應當堅持以“尊重歷史、尊重史實”為原則,推進古代志書、文獻的收集、整理,推進歷史資料的撰寫,做到不受個人喜好所左右而偏離正確的價值取向,不以時代久遠不挖掘而作出主觀臆想的結論;應當堅持以“存真求實”為前提,既保留原書的風貌,又盡可能地探究事件本原,客觀、真實地再現歷史本來面目。
敏銳地書寫現實。
地方志工作者對客觀世界的認識也是處于不斷調整、修正、深化的過程中,只有不斷地挖掘、甄別,才能更接近客觀世界的真相。敏銳地書寫現實,就是要在及時、快速地記錄現實的基礎上,通過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的鑒別、整理和加工過程,記錄能反映現實本真的事件、人物,形成經得起現實和未來考驗的著述成果。
深刻地啟迪未來。志書是“鑒古知今、繼往開來”的重要平臺。每一部史志著述成果,就好比是一個歷史階段的縮影和一個區域的百科全書,讀者透過一個個文字,仿佛能看見悠久的歷史和遙遠的未來。
以“一帶一路”的世界視野,拓展“領域寬度”思路
在對外交流合作中“走出去”。地方志工作者應當有宏大的視野和外向型思維,不能只是埋首于辦公室和資料堆中,而是大張旗鼓地“開門”辦方志,大膽走出去,與同行業、跨行業開展合作和交流,通過宣傳、介紹地方志工作成果,讓外界了解所在區域的歷史和現在和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的成就。
在服務地方全局中“跟上去”。地方志工作應嚴格按照《地方志工作條例》《規劃綱要》等頂層設計依法治志,及時將地方志工作納入地方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同時編制好本地的地方志工作規劃,發揮好“存史、育人、資政”獨特功能,為當地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文化產品、歷史借鑒、智力支持。
在關注社會民生中“融進去”。地方志書被稱為“百科全書”“地情書”,是服務社會民眾的一種有效載體。例如,成都市地方志辦公室就響亮地提出“成都方志 方知成都”,并編輯《成都精覽》3本小冊子,成為外地人和本地人了解成都當地風俗、文化的渠道。
以“一帶一路”的發展視野,拓展“質量高度”思路
傳承與創新并舉,突出連續性。地方志工作必須緊跟時代發展的步伐,正確應對科技的發展和老百姓精神訴求的變化,及時適應“互聯網+”時代的到來,巧妙運用互聯網、多媒體等新形式、新手段,全方位、多層面、立體式的展現地方志工作和地情全貌。
主業與副業并重,突出豐富性。有的地方志部門提出“兩業為主,七業為輔”的思路,即以 “志書修編、年鑒編纂”兩業為主,“地情數據庫、地情網站、史志館、史志期刊、史志學會、史志理論研究、史志利用”七業為輔的思路,呈現地方志業務多元發展勢頭。
特色與精品并進,突出地方性。地方志工作者要有“舍我其誰”的氣概,以“經國之大業,不朽之盛事”來激勵自身,要有“耐得住寂寞,經得起冷清,坐得住板凳”的意志和“十年磨一劍”的精神,并將之貫穿于資料收集、篇目設計、志稿編輯、設計排版、出版印刷等各個環節。
(注:原文5400字,已收入中國政務信息網·地方領導文庫,投稿郵箱:bjb@ccgov.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