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全國首推新版醫療服務價格規范
7月26日,國家衛計委召開專題新聞發布會,介紹青海綜合醫改試點工作進展。作為首批全國4個綜合醫改試點省份之一,青海堅持“小財政辦大醫改”的理念,全省衛生費用占GDP比重由2008年的5.87%提高到2015年的7.16%,個人衛生費用支出占比由33.01%下降到23.61%,實際住院費用報銷比例達到64%,醫改投入年均增幅達到20%以上,各族群眾看病難、看病貴、看病遠的狀況得到了明顯改善。
率先執行新服務價格規范。今年9月,全省公立醫療機構將統一執行2012版《全國醫療服務價格項目規范》,成為全國第一個實行新版醫療服務價格項目規范的省份。這意味著,青海省各醫療機構要執行的醫療服務價格項目將由4049種調整到9714種,項目精細化和規范化程度將率先得到大幅提升。從2012年起,青海省就已按照“總量控制、結構調整、有升有降、逐步到位”的原則,統一對縣級公立醫院一般醫療服務、檢驗、手術治療、民族醫類等310余個醫療服務項目價格進行了調整。
大病保險覆蓋全省。目前,青海省已實現了大病保險的全省覆蓋,有效控制了因病致貧、因病返貧,并探索出商保機構經辦大病保險的方法。城鄉居民大病保險運行至今已逾三年半,在這期間為16.3萬城鄉居民支付了近8億元的醫保費用。一般中西部省份在大病醫保上的籌資水平是人均20至30元,而青海則將標準提高到了50元。較高的籌資水平決定了大病保險的保障水平,大病患者醫療費用經基本醫保報銷支付后,個人自負部分達到起付線5000元的,就能納入大病醫療保險,按80%再次報銷,民政救助對象實際報銷比例達到90%以上,五保戶、特困戶、重度殘疾人患者費用全額報銷。
增強群眾對醫改的獲得感。數據顯示,青海在2009年投入衛生方面的資金只有32億元,到去年已經增加到了99億元多,將近100億元,年均增長20%以上。青海城鄉居民醫保人均籌資標準是610元,這個標準已經高于全國的平均水平,同時推進“先住院、后付費”的醫療服務模式,也有效改善了群眾的就醫體驗。
青海省醫改中有關村醫的3項措施
1 全省基層醫療機構的村醫每人每年補助8000元,另外,每個村衛生室一年水電暖補助1000元,村醫如果有中專以上學歷或者取得助理醫師資格證書的另外又給1000元補助。
2 對中醫中藥、藏醫藏藥,對自己采摘泡制,這塊的價格是根據市場分開的,可以作為收入。
3 在基本公共衛生(人均經費已經達到50元)資金方面,40%通過考核的要用于村醫的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