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UD中國領導決策案例研究中心
江西智慧農業快人一步
■IUD中國領導決策案例研究中心
今年中央一號文件明確提出,大力推進“互聯網+”現代農業,應用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移動互聯等現代信息技術,推動農業全產業鏈改造升級。作為新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智慧農業的發展必不可少。江西省日前率先出臺《關于貫徹互聯網+農業行動計劃加快推進全省智慧農業建設實施意見的通知》,引入北京農信通集團作為江西農業信息化發展戰略合作伙伴,打造智慧農業“123+N”模式。
2015年年底前完成一個數據云、兩個中心、三個平臺建設;
2016年年底前完成N個系統頂層建設,一個數據云、兩個中心、三個平臺全部投入運行;
2018年推進“123+N”向市、縣延伸服務,并在農業生產中應用推廣;
到2020年智慧農業體系基本建立。
江西智慧農業建設重點打造“123+N”
以實現農業生產智能化、經營電商化、管理高效化、服務便捷化等“四化”為目標
實施“智慧農場”工程,到2020年,以農業物聯網技術應用為核心的示范企業超過100家。
“百縣百園”現代農業示范園區基本實現物聯網應用。到2020年,益農信息社等農村電商模式基本覆蓋全省大部分行政村,以農業信息技術應用為核心的農業信息化綜合水平達53%。
鏈 接
杭州搭建“1+N”綜合服務云平臺
杭州市《智慧農業發展“十三五”規劃(2016-2020年)》中,該市將搭建一個“1+N”綜合服務云平臺,完善三個“基礎”,實施五大工程。到2020年,杭州要建成1個市級智慧農業綜合服務平臺,建立1個農業數據中心。建設包括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葉菜功能區可視化生產預警、動植物重大疫情監測預警、畜禽養殖及屠宰物聯網等智慧管理系統在內的智慧監管服務體系。扶持建設50個農業物聯網應用示范點,20個智慧農業示范園區,打造1-2個標桿性智慧農業示范園區,逐步形成“一個優勢主導產業有一個智慧農業示范基地引領”的局面,并培育若干杭州智慧農業品牌
荊門打造智慧農谷
今年1月8日,湖北省荊門市出臺的《關于加快推進智慧荊門建設的意見》明確,打造智慧農谷,著眼建設“三區三中心”(高效生態農業示范區、農耕文化旅游區、生態農產品加工集聚區,華中地區現代種業中心、長江流域農業科技創新中心、南方農業機械裝備研發制造推廣中心),以智能種養、精準化生產、輔助決策、網絡化服務、農產品溯源等“互聯網+農業”項目為支撐,構建農業物聯網測控體系,配套建設農業智能生產管理平臺,打造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
桐鄉單個智慧農業項目最高可獲補助100萬元
浙江桐鄉去年9月出臺的《關于推進智慧農業建設的實施意見》指出,對列入桐鄉市新型農業現代化試點建設或符合智慧農業發展方向,按單個基地或項目建設的實際投資額,市級(含市級以上補助)按實際投資建設額的30%到50%給予財政補助,單個項目最高補助不超過100萬元,鎮(街道)財政適當給予配套。到2018年,桐鄉將建立1個市級現代農業智能管理指揮系統,5個農業物聯網示范應用基地,推進行業管理與公共服務3大體系(12316智慧農業信息化云平臺服務體系、動植物重大疫情防控智能化管理預警體系、農產品質量溯源與監管體系)信息化平臺建設
1個云終端
江西農業數據云
●江西農業云平臺和江西農業數據中心兩大基礎性平臺建設。江西農業云平臺是建設江西智慧農業的基礎,通過整合現有的計算和存儲資源,提供集中統一的計算資源,支撐各類農業信息系統。江西農業數據中心用于匯集各地、各部門農業統計基礎數據、圖片及影像資料等數據資源,實現全省農業數據互聯互通,大數據共享
2個中心
●實現重大動植物疫病疫情實時監測、重大自然災害應急處理、農產品質量安全事件應急處置、農業生產綜合指揮調度等功能。對處置動植物疫病、質量安全事件、重大突發自然災害及百縣百園等大型園區情況進行遠程可視指揮調度
江西農業指揮調度中心江西12316資訊服務中心
●改造升級12316三農熱線呼叫中心和惠農短信平臺。增設農產品質量安全事件舉報、遠程視頻診斷等服務內容。12316三農熱線與市、縣農業部門鏈接,實現省、市、縣三級互撥互轉;改造升級12316為農服務綜合APP平臺。將農技寶、氣象微農、病蟲情報等為農服務APP平臺,統一裝入12316為農服務綜合APP平臺,并通過江西農業手機報和設立微信公眾號等方式,擴大為農信息服務渠道
3個平臺
江西農業物聯網平臺
●實現精準化生產和遠程操控。在鳳凰溝、永修縣園區、豐城市園區、樂平市園區和青原區園區等五大園區重點打造全過程物聯網示范區。在農業各個行業和百縣百園建設中實施“智慧糧田”“智慧菜園”“智慧果園”“智慧茶園”“智慧漁場”“智慧牧場”“智慧墾場”等示范工程,采取政府出資引導,鼓勵企業投入的方式,打造獨具特色的“智慧農場”示范點。引導和支持農業企業、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等規模生產經營主體在大田生產、設施園藝、畜禽水產養殖、農產品產銷銜接、農機作業服務等方面,探索信息技術應用模式及推進路徑
江西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追溯平臺
●按照“生產有記錄、流向可追蹤、信息可查詢、質量可追溯、責任可界定”的要求,建立全省統一的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追溯平臺。利用無線射頻識別(RFID)、二維碼等技術,重點監測農業企業、合作社、家庭農場及規模種養殖戶產地、廠家、質量及農業投入品使用等信息,并按行業、地域建立全省統一的發布查詢系統。鼓勵省、市級以上農業龍頭企業、農業合作社實現農產品二維碼、條形碼等溯源碼查詢
江西農產品電子商務平臺
●按照“政府引導、企業運營、社會參與、農民受益”的基本原則,采取部門合作共建方式,構建全新的江西農產品電子商務營銷體系,打造成熟的農產品電商“江西模式”。到2020年,建成一個平臺(江西農產品電子商務平臺)、四個業務系統(江西農產品電商指導孵化系統、江西農業智慧物流管理系統、江西金融服務與支付結算系統、江西風險管理與控制系統)、10個區域農產品集中配送中心、100個縣級農產品電商運營中心、10000個村益農信息社,服務帶動1000萬新型經營主體和農民,輻射人口1億人(包括江西周邊省市)
N個系統
涉及農業生產、項目管理、資金監管、綜合執法、行政審批、市場信息、農技服務、政務辦公等各個子系統
農業生產、項目管理等
●建設N個系統。主要包括:糧油、經作、畜牧、水產、農機等行業管理系統,以及綜合執法、漁政監管、三資管理、農資監管、種子植保、農技推廣、休閑農業、農業環境保護等應用系統。系統建設按照管長遠、管全局的要求,做到省、市、縣共享共用
加強領導,合力推進。要高度重視智慧農業建設,充分認識“互聯網+”對推動農業農村發展,推進全省智慧農業建設的重要作用。要按照進度安排,抓緊研究制定各項措施,落實責任,密切配合,上下聯動,形成合力,確保如期完成全省智慧農業建設任務。
統一布局,科學謀劃。要按照整合資源、減少重復建設的原則,結合本地、本部門實際,統一謀劃智慧農業建設,積極做好建設需求橫向、縱向對接,并納入十三五規劃統籌考慮。在推進智慧農業建設中,凡是全省能統一建設的系統和平臺,各地不再自行建設,避免重復建設和建設口徑不一致帶來的對接不便。
政府引導,市場化運作。各級財政要統籌安排資金,引導和支持智慧農業建設,建立政府引導、社會參與的多元化投入機制。要積極采取措施鼓勵和引導社會資本、工商資本參與智慧農業建設,通過租用、共享軟硬件設備等方式,實現智慧農業建設市場化運作。
創新形式,強化培訓。要加大培訓力度,采取現場教學、遠程多媒體培訓等多種形式,結合新型職業農民培訓、農村實用人才帶頭人培訓等方式,著重針對基層農業干部、新型經營主體開展通俗易懂的信息化培訓,為智慧農業建設奠定人才基礎,提供智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