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UD領導決策數據分析中心
新常態元年經濟7大引擎數據
■ IUD領導決策數據分析中心
十八大以來的這三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年均增長率為7.3%,遠高于世界同期2.4%(世界銀行數據)的平均水平,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平均約為26%。2015年被稱為新常態元年,我國GDP占世界的比重為15.5%,比2012年提高4個百分點,2015年GDP相當于美國的63.4%,比2012年提高11個百分點。我國依然是世界經濟增長的最重要引擎。而給予這個引擎以強大動力的就是以下7組“引擎數據”。
2015年,我國服務業增加值341567億元,2013-2015年均增長8.1%,服務業增加值在國內生產總值中的比重從2012年的45.5%提高到2015年50.5%,連續三保持國民經濟第一大產業。
◎網絡消費增長強勁。2014年、2015年全年網上零售額分別為27898億元、38773億元,增長49.7%和33.3%,其中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占當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9.1%和10.8%。
◎網絡服務高速增長。2013-2015年,規模以上服務業企業中“互聯網和相關服務業”營業收入分別增長27.1%、32.6%和25.0%,遠高于同期規模以上服務業營業收入9.5%的增速。
◎電子商務交易額快速增長。2014年電子商務交易額達16.4萬億元,增長59.4%;其中,自營電商交易額為8.7萬億元,增長65.9%。
◎現代金融服務業支撐作用不斷增強。2013-2015年,上市公司通過境內市場累計籌資年均增長72.2%。金融對重點領域支持力度明顯加強。2014年,新增小微企業貸款2.1萬億元,占企業新增貸款的41.9%。2015年末,主要農村金融機構貸款余額120321億元,增長11.4%。
【2015年中國的世界第一】
☆2015年,高鐵里程1.9萬公里,比2012年末增長103.1%,占世界高鐵總里程的60%以上,居世界第一;海運船隊運力規模達1.6億載重噸,位居世界第三;
☆2015年,全國人均快遞使用量達到15.1件,快遞業務量突破200億件,繼續位居世界第一;
☆2015年,中國出境游達1.2億人次,境外消費金額達2150億美元,相比2014年增長53%,出境人次和消費均列世界第一;
☆2015年,中國的貨物貿易進出口和出口額仍居于世界第一,自2013年以來連續三年保持這一位置;服務貿易進出口額穩居世界第二;
☆2015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居世界第二;網絡零售額繼續保持全球第一。
2013年至2015年,我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年均實際增長8%,高于同時期世界制造業同比增速2%—4%。
◎高技術產業比重連年上升。2013年至2015年,高技術產業增加值占全部規模以上工業的比重依次為9.9%、10.6%和11.8%;其中,裝備制造業成為工業比重最大的行業,2015年在全部規模以上工業中的比重為31.8%。
◎智能制造成為創新驅動新引擎。2015年,新型、智能化、自動化設備和高端信息電子產品成為新增長點,新能源汽車產量比上年增長161.2%,工業機器人增長21.7%,智能電視增長14.9%,智能手機增長11.3%。
◎裝備制造業仍為工業品出口的支柱產業。2013年至2015年,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共實現出口交貨值352986億元,年均增長3.1%。其中,裝備制造業共實現出口交貨值228040億元,占全部規模以上工業出口交貨值的比重達64.6%。裝備類、技術密集型的機電產品代替勞動密集型的輕紡工業品成為出口主力。
2013-2015年,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累計為1520315億元,年均增長14.6%,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累計為1488602億元,年均增長15%。
◎中西部地區投資較快增長。2013-2015年,中、西部地區投資年均增速均比東部地區高3.6個百分點,占全部投資的平均比重合計為53.5%,比2012年提高1.8個百分點。
◎高技術產業投資快速增長。2013-2015年,高技術產業投資年均增長18.5%,比全部投資年均增速高3.5個百分點。其中,高技術制造業投資年均增長14.3%;高技術服務業投資年均增長26.4%。
◎產能嚴重過剩行業投資負增長。2013-2015年,高耗能行業投資年均增長9.9%,比工業投資年均增速低2.6個百分點,占工業投資的平均比重為29.9%,尤其五大產能嚴重過剩行業投資三年均為負增長。
◎民間投資更加活躍。2013-2015年,固定資產投資中民間投資年均增長17%,比全部投資年均增速高2個百分點,占全部投資的平均比重為63.8%,比2012年提高2.6個百分點。民間投資的快速增長和比重提高,反映出民間投資活躍程度不斷提高。
2013-2015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實現“兩連跳”,先后突破20萬億元、30萬億元大關,年均增長12.0%,高于同期國內生產總值(GDP)名義增速3.8個百分點。消費品市場規模穩居世界第二位。
◎區域消費品市場協調發展。2013-2015年,東、中、西部地區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年均增速分別為11.3%、12.5%和12.3%,中、西部地區分別比東部地區高1.2和1.0個百分點。
◎新興消費業態高速發展。2015年,全國網上零售額38773億元,同比增長33.3%。其中,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32424億元,增長31.6%,比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高20.9個百分點,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比重超10%。
2013—2015年,我國城鎮新增就業人數分別高達1310、1322和1312萬人,連續三年保持在1300萬人以上,城鎮登記登記失業率大致穩定在4.1%左右的較低水平。
雖然近三年經濟增長率有所下降,但就業結構出現較大調整,就業分布更趨優化。2015年,第三產業就業人員比重達到42.4%;城鎮吸納就業人員能力超過農村,達到52.17%;隨著商事制度的改革,個體私營經濟就業人員占全國就業人員比重提高到32.33%。
“十二五”期間,我國共解決失業人員再就業2770萬人,就業困難人員就業890萬人,“零就業”家庭基本消除。此外,近3年來我國共有2175萬高校畢業生進入就業大軍,初次就業率連續13年超過70%。
2013—2015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從18311元提高到21966元,扣除價格因素,年均實際增長7.8%,居民收入年均實際增速快于同期人均GDP年均增速。
◎居民總體收入區域差距繼續縮小。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速分別為6.8%、8.7%;城鄉居民人均收入之比從2013年2.81:1,下降到2015年的2.73:1;西部地區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速(10.1%)快于中部(9.9%)、東部(9.2%)及東北地區(8.4%);東部與西部、東部與中部地區人均收入比值分別比2013年縮小0.03和0.02,2015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基尼系數為0.462,比2012年下降了0.012,居民總體收入差距繼續縮小。
◎居民消費結構優化。2013—2015年,農村居民人均消費支出年均實際增速(9.3%)快于城鎮居民消費支出增速(5.6%)。恩格爾系數從2013年的31.2%下降至2015年的30.6%。
◎貧困地區農村居民收入增速快于全國農村居民。貧困地區農村居民人均收入年均實際增長11.5%,比全國農村平均水平高2.8個百分點。
2015年全國研發經費投入總量為1.4萬億元,比2012年增長38.1%,年均增長11.4%,成為僅次于美國的世界第二大研發經費投入國家。此外,2015年我國研發經費投入強度為2.10%,已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居發展中國家前列。
◎創新資源進一步向企業集聚。2015年我國企業研發經費逾1.1萬億元,比2012年增長40.3%,占全社會研發經費支出的比重為77.4%,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研發經費支出首次突破萬億元,達10150.9億元。截至2015年底,我國累計認定的國家級企業(集團)技術中心為1187家,比2012年增加300家。
◎高技術制造業發展穩中有進。2012-2014年,新產品銷售收入14.3萬億元,占主營業務收入的比重為12.9%,對主營業務收入增量的貢獻為18.2%。2015年,高技術制造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13.7萬億元,比2012年增長33.9%;2012-2015年,高技術制造業對規模以上工業主營業務收入增量的貢獻為19.9%。
◎區域創新格局正在逐步形成。2013-2014年,我國東、中、西部和東北地區的創新活動企業占比分別為44%、39.8%、37.9%和26.3%,天津、江蘇、浙江、廣東、陜西等地區位居前列。2015年,江蘇、廣東、山東和北京等地區研發經費超過1000億元。
(以上數據均來自國家統計局十八大以來經濟社會發展系列報道)